01
教育部最新通知,截止到目前,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已經有多個省市明確開學時間節點。
青海省,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原則上3月9日至13日陸續開學;初中學校原則上3月16日至20日陸續開學。
江蘇省,部分學校3月16日起有序開學;(具體安排以教育部門通知為準)
貴州省,高三初三年級3月16日正式開學。
西藏自治區,3月21日起有序開學;
香港,最早4月20日復課。
不過等到4月20日后,估計全國各地學校也基本都開學了。
在延遲開學的這段特殊日子里,離不開家長和老師的全力配合,共同努力。
這段特殊時期,家長與老師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越成功。
1
特殊時期
需要家長全力配合
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里,在家庭環境下開展的居家學習,教師的主導作用弱化了,家長在學生學習方面的作用強化了。
在學校,老師可以全程監督孩子的學習狀況,可以及時解答孩子的疑難問題。
而居家學習,那老師基本上看不到孩子的聽課情況,不知道孩子是否在認真學習,更談不上監督了。
這時候,監督孩子的重任,就落到了家長的頭上。
這時候,老師需要家長的配合,才能更好地保障孩子的學習效果。
各位家長,請多關注孩子的上網課情況。
如果有時候,可以陪著孩子一起聽課,一起學習,及時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督促和糾正。
孩子在家學習,請家長配合老師做好監督。
2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遠遠大于學校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誰更重要?
經常聽到家長說:“我不懂教育,孩子就交給學校了。”
但是,教育如果真的只靠學校和老師,那才是真的耽誤了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好與壞很可能將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要知道,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在模仿家長中學來的,就連學習,也受到父母的很大影響。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曾說:家庭教育不到位,學校教育做得再好也無濟于事。
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所起到的作用是最關鍵的。
這一點,需要所有父母都必須明白。
尤其是在這個特殊時期,家長更要為孩子起到表率的作用,給孩子指明方向和道路。
3
家庭教育
千萬不要指望孩子自覺
孩子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到底是靠自覺,還是靠父母管教和監督呢?
有句話說得好:不要去指望孩子“自覺”,是每個家長的自覺!
孩子畢竟年紀小,心智還不成熟,想讓孩子自覺讀書學習,真的是太難了。
如果父母在教育上偷了懶,僅靠孩子的自覺性,就很容易失控。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有這么一個片段:
劉星和小雨控訴媽媽小時候沒有逼他們學習,沒有給他們培養出特長,否則就有可能成為作家、音樂家。
父母不嚴厲,自己又缺乏自覺性,最終只能落個“沒有一技之長”的地步。
指望孩子自覺,就是對孩子人生的不負責。
有句話說得好,父母管教是基礎,孩子自覺自律是目的,基礎打牢,不怕地動山搖。
從來沒有天生自覺的孩子,只有長期督促的家長。
愛孩子,有時就要“逼”他一把。
4
家長和老師不嚴格
吃虧的一定是孩子
古語說:“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規,糾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學習本來就是辛苦的,所謂的“快樂教育”就是一個天大的騙局。
如果孩子不好好學習,家長和老師也不嚴厲,孩子現在是快樂了,未來就受苦了。
正如俗話所說:“嚴師出高徒”,嚴是愛,松是害,不管不問要變壞。
嚴格教育的出發點是愛護孩子,并不是遷就和放任孩子。
有人問鷹:“你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
鷹回答說:“如果我貼著地面去教育他們,那它們長大了,哪有勇氣去接近太陽呢?”。
嚴格,本質上是愛孩子的表達,是對孩子的期待。
現在對孩子嚴格要求,是為了孩子未來能夠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凡有遠見的父母、老師,都帶點絕情。
5
溝通與理解
家校和諧的不二法門
老師一個人要管理一個班級甚至幾個班級的學生,確實沒有辦法對所有學生都面面俱到,更不能像家長一樣事無巨細地照顧好孩子。
老師不是無所不能的,尤其是居家學習這段時間,條件更是有限,但每位老師都會竭盡所能。
家長和老師,教育孩子的理念也不盡相同,差異是一定存在的。
這時候,就需要保持有效溝通。
家長有疑問時,積極和老師溝通,如果有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建議,也可以和老師溝通商量。
就算老師嚴格管教孩子,也給老師多一點信任和支持,以溫和的情緒、平等的姿態應對家校矛盾。
家長要體諒老師教育學生的不容易和偶爾的疏忽,老師也要理解家長對孩子的緊張和重視。
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家校合力、解決成長難題。
家校關系和諧了,孩子的教育之路也就順暢了。
6
家長和老師共同發力
孩子的教育就越成功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孩子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一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
如果說,學校教育是孩子獲取知識的窗口,那么家庭教育就是為孩子成長打開的大門。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一輛戰車上的兩匹戰馬,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成就一個孩子,是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的結果。
身為老師,要懂得尋求家長的支持;身為家長,要懂得配合老師的工作。
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所有老師和家長應始終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為了孩子全力以赴。
教育路上,沒有完美的老師,也沒有完美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未來,一起努力!
7
開學前做好準備
幫孩子迎接新學期
有句話說得好:開學未定,心要先定。
對于延長的假期以及推遲開學的消息,不同階段和不同學習層次的孩子對比表現出不同的態度。
因此在這個特殊時期,家長要配合老師,針對不同情況合理調整孩子的狀態,讓孩子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消除孩子的恐懼:教會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的情緒管理問題,舒緩其可能存在的矛盾心理。
規律的生活作息:家長和孩子要安排好生活作息,早睡早起,營養均衡,保持一種健康有序的生活狀態。
適當的娛樂活動:在家里進行一些適當的休閑娛樂活動,豐富孩子的日常生活。
穩定的學習狀態:做好預習,準時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獨立完成作業,復習歸納知識點……
特殊時期,特殊的教育模式,需要老師和家長攜手共同面對。
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
(1-9年級家長陪伴方法)
6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曝光,他們的家庭教育都有這3個特征:
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從小幫助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習慣。
父母及時表揚或督促孩子,讓孩子發揚長處,彌補短處。
父母給孩子做好榜樣,和孩子一起交流學習,共同成長。
難怪有人感嘆: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
考試,不僅僅是卷面上的知識競技,更是教育投入的比拼。
投入的主角,是父母;比拼的場所,在家庭。
優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來的,所有家長都要知道
父母陪伴的五個“坑”
正在毀掉孩子的潛力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優秀孩子是優質教育的成果,問題孩子是問題家庭的產物。
父母錯誤的陪伴方式,有可能毀掉了孩子的努力與潛力。
第一個坑:敷衍太過,沒有真正解決問題。
陪伴,不只是陪著這么簡單。如果家長一邊陪孩子,一邊做自己的事情,就等于沒有陪伴。
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著”。
第二個坑:耐心太差,沒有控制好情緒。
有些家長恨鐵不成鋼,動不動就發脾氣,對孩子又打又罵。
只看到孩子的差,看不到孩子的好,失去耐心的陪伴,會成為孩子成長中的“毒藥”。
第三個坑:回應太少,和孩子距離很遠。
有些家長很敷衍,不管孩子做什么,一句“好的”、“知道了”就應付過去了。
對于3-12歲的孩子,父母參與度過低的陪伴,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第四個坑:說教太多,會使孩子產生厭惡。
說教并非教育,只是一種發泄,一場不負責任的指責。
父母總是說教,就是站在了孩子的對立面。當父母用權威武裝自己的時候,孩子就會用情緒保護自己。
第五個坑:期待太高,給孩子施加壓力。
孩子并非機器,不是我們付出了愛與關心,就一定要最大限度得到孩子的回饋。
教育孩子,不應該抱有太強的功利心。
陪伴孩子,也不能只為了讓他考出好成績。
陪伴是個很復雜的概念,父母陪在孩子身邊,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害怕什么。
只有深入地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陪伴,才是有效的教育。
優秀孩子都是“陪”出來的
最需要這五種高質量的陪伴
真正優質的陪伴,不在于時間的長短,而在于陪伴的質量。
第一種:用心的陪伴。
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
用心關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只有父母用心了,才能幫助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二種:尊重的陪伴。
不要打擊孩子,不要一味指責,不能高高在上,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給予應有的尊重與信任。
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做朋友,我們都要放低姿態,互相尊重,彼此包容。
第三種:耐心的陪伴。
和孩子溝通時,一定要注意措辭和態度,講明道理,切忌發火、給孩子貼標簽。
有些道理我們都懂,但孩子未必就懂,所以要花更多的耐心來教育孩子。
第四種:平常心的陪伴。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100分,有孩子登上第一名,就要有孩子在路邊鼓掌。
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孩子還有很多可能性。我們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找到最合適的成長道路。
第五種:共同成長的陪伴。
董卿說過:你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首先你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父母陪伴孩子的過程,就是給孩子做好榜樣的過程。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優秀的父母,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也在不斷進步,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
一對好父母,勝過200個好老師!
曾經,一個男孩和爸爸互動的小紙條感動了全網。
爸爸是高中班主任,工作非常忙,每天早出晚歸,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
于是,兒子把想跟爸爸說的話都寫在紙條上,然后貼在門口或茶幾上,紙條上既有他的心里話,也有他想問的數學題。
爸爸看到,就會在紙條上寫下回復,父子兩人雖不能“朝夕相處”,卻可以“紙條傳情”。
小小的紙條,承載了父子的肺腑之言,也記錄了孩子的成長歷程。
陪伴的方式有很多,忙碌并不能成為父母缺席的理由。
記得一位作家說過:“父母”這個角色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教育無法重來,每位父母,都必須對孩子親力親為。
陪伴并不需要“大把”的時間,哪怕每天只有10分鐘,只要父母做到全心全意,讓孩子感受到愛與關注,就是成功的陪伴。
可以和孩子一起讀一個故事;
可以和孩子分享今天有趣的事情;
可以和孩子一起攻克作業上的難題;
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他喜歡的玩具、游戲……
我們總想給孩子最好的,卻不知道,孩子最需要的只是父母的陪伴。
有一句話說得好:父母和孩子,從來都是一種相互成全的狀態。
父母為了孩子,固然是拼盡全力的付出,而在孩子這里,我們能夠感受到這世上最完全的依賴、信任和愛戴。
哪怕我們在外一事無成,可回到家里,我們還是孩子的父母。“父母”,就是我們一生最光榮的稱號。
趁著孩子還未長大,趁著我們還未變老,好好陪伴,用心教育,努力成就孩子。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也是任何成功都無法超越的榮光。
一位名校校長語重心長地說,現在學校里各方面優秀的孩子,大部分是家長陪出來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其實與學校教育沒啥大的關系,多半是這個孩子的家庭教育做的好;而一個所謂“差生“也多半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的確,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是,怎么陪卻是大有學問的!
這是一篇名校老師給陪讀家長的建議,1-9年級都整理齊全了!這些建議,越早開始執行效果越好,孩子到高年級后,雙方都會越來越輕松。現在看到還不晚!趕緊收藏!
01
1.寫字工整
如果不從一開始就讓孩子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等到了高年級的時候再去糾正他,會讓孩子做作業的效率就直線下降,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
2.做作業速度
成績明顯低于班級平均分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做作業速度慢。
所以一開始不要求正確率,只要求速度,嚴禁邊做作業邊玩,盡量做作業中途不吃東西、不上廁所。先做他不擅長的作業。
這個階段切忌把追求成績錯誤地表現為要孩子當第一名,更不該只重視分數高低和名次,使孩子錯誤放大成績的意義與重要性。
鼓勵孩子追求'自己的最佳表現'、'跟自己競賽',讓孩子了解成績是一種自我檢驗而不是分數、名次的追求。
小學一二年級還要培養孩子每天朗讀、寫簡單日記的習慣。總之,一定要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
02
小學三年級的學習習慣直接決定高考的學習成績,小學三年級和高二成績相關系數為0.82,重要程度不用多說了。
這個階段是孩子學習逐漸定型的重要階段,這時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見,所以又是一個不穩定的階段,孩子在一二年級養成的良好習慣一定要加強不能放松。
三年級后不用跟一二年級一樣再坐在旁邊陪伴孩子做作業了,他們開始主動積極的接受新知識,但你要教會孩子做計劃表、整理錯題、做筆記。
1.語文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閱讀計劃表,記錄每個月的閱讀字數。中年級也是孩子寫好作文的關鍵時期,平時孩子寫日記要引導他多寫生活中發生的事兒,多描寫細節。
2.數學
從三或四年級開始,如果孩子學習輕松,喜歡挑戰,那么可以學點奧數,但是千萬不能強迫。
學奧數要抱著訓練態度和平常心,但不是指隨隨便便應付,學奧數最難得的是堅持,首先家長要堅持,做好情緒的疏導,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既然選擇了就堅持,既然堅持了就努力做好。
3.英語
三四年級英語是從聽說到讀寫的過度期,平時多看看英文繪本,要求孩子拼寫單詞等。
三四年級開始教孩子畫重點、整理錯題本、簡單記筆記。
記筆記和找重點是相輔相成的,但是要讓孩子盡量做到邊聽邊寫,記多少算多少,千萬不要為了記筆記而錯過老師的講課內容。
03
到了小學高年級階段以后,不用再過問課業細節了,只要在他偶爾犯懶的時候提醒他,遇到挫折的時候鼓勵他,在他實在找不到解決辦法時跟他一起尋找方法,是不是很輕松?
這時候孩子有了自主的學習能力和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不是很感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古話?以后初中高中你也同樣省心的。
1.語文
語言素養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小學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孩子,進入初中語文再差也不會差哪去。
小學學過的或者要求必備的古詩詞,最好分類整理一下,并定期朗讀背誦,做到滾瓜爛熟。
成語和文言文詞句積累一定要知其意識其字,并且要體會文言文的語感。
2.數學
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家長盡量讓孩子去學奧數,不管孩子學不學得好,肯定不會讓孩子越學越笨!
那些學過奧數的孩子進入初中以后,他們的思維明顯比沒學過奧數的活躍,新知識接受能力也比他們強,這些孩子便越學越帶勁,考試分數就慢慢拉開了距離。
數學考試也是以中考為標準,很多題都是中考原題。
都是找規律、周期循環、圖形數數、簡便計算、定義新運算、數列求和、方程解題等等......運算律尤其是分配律要反過來倒過去地會運用。
總之小學奧數的知識多學一點最好。小學里的所有幾何知識(圖形知識)一定要學好,初中才不會苦惱,小學的幾何與初中幾何聯系得很緊密。
3.英語
現在初中英語雖然從字母學起,但進度很快,還沒消化又講新課,作業全是課外試卷,周末更是幾大張。
建議在小學將英語學得扎實點,學得多一點,進入初中英語學習也會輕松許多。小學英語聽、說、讀、寫、背一樣都不能少,不然就會變成老大難科目。
04
從小學到中學,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相對比較大的跨度,無論在學習習慣還是學習方法上,都需要有一個新的認識,在這個轉變中,家長的角色也至關重要。無論您有多忙,以下這5件事不得不做。
1.增強意識——和孩子坐下來,好好聊聊初中生活
面對陌生的同學環境,想要適應,真得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時間的長短則和孩子自身的適應能力有很大關系。
這個時候,家長要提防兩種極端心態的產生:
一是經過漫長的暑假,心早就'飛'了,還會覺得初中學習會和小學學習一樣簡單,因此漫不經心;
二是對初中學習過于擔心,生怕自己會落下。
前者需要家長的'醍醐灌頂',強調初中學習的重要性以及一定的難度,后者則需要家長更多的鼓勵和信心的給予。
2.確立目標——對比近幾年中考形式,輔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中考的考試范圍、考試政策,不同學校的錄取分數線,每年都會有一些變化,作為孩子的'大后方',家長需要在這些方面花些時間和精力,平時可以多關注一些官方或教育類的網站。
參考往年的中考分數線,可以幫助孩子基本確定一個努力的方向,把每一步走得踏實。
3.充分了解學校制度、基本規范、考試選拔等等都要提前弄清楚。
很多家長就是為了讓孩子將來能進入該校的高中部,才進入該校的初中部的,因此要及早了解相關學校直升高中的選拔標準。
到底要符合怎樣的條件;是按總成績排名;對具體學科的成績是否有要求;具體名額的分配又是怎樣......這都是需要家長提前考慮的問題。
及早的了解學校的相關制度,為孩子的初中學習盡可能的創造條件。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影響孩子的高中升學。從現在起,做到心中有數,隨機應變。
4.及早溝通——向任課老師傳達孩子的基本情況。
需要強調的是,和老師溝通并不是為了以后給'打小報告或者''探聽孩子底細',家長要把這個態度擺正,不要給孩子留下隨時受監視的感受。
尤其對寄宿生來說,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里度過,家長要做到對孩子了如指掌必須通過與老師這座橋梁。
這里的老師,除了班主任老師,還有各任課老師。畢竟中考是一個綜合的選拔性考試,與老師溝通,主要是為了避免孩子過度偏科,了解孩子的心態變化,并且積極配合老師。
5.找到方法——如何應對即將步入青春期的孩子?
孩子到了初中階段,已有了自己的想法,'不聽話'那是家常便飯。
這個時候,家長再也不能向以前那樣呵斥或者動手了,需要的是耐心地和孩子講道理。
能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這個是關鍵期,家長不僅要做孩子的鏡子,更要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多向優秀的家長取經,改變之前那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
初中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對家長來說,更是萬里長征的重要一步。要想下好這盤棋,必須把每一步都走好。
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遠,作為家長,我們也要和孩子一起成長。根據每個階段的教育重點,幫孩子成才、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