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對孩子說的十句話,這些將影響孩子內心健全發展。
最近有研究發現,與孩子交談時經常使用一些比如〝做得好〞、〝真聰明〞……的語言,乍看有建設性,甚至有利于幫助孩子建立自信,但實際卻是極為有害的。雖然覺得對孩子有益才說,然而這些語言可能會使孩子不再遵從內在本能的意愿,而是盡可能的做簡單的事來迎合外界,因而放棄了對更難事物的挑戰。
以下列舉應避免對孩子說的十句話,同時建議另外的說法和做法,來促進孩子們與生俱來的主動性和情緒管理。
1、〝做得好〞
這句話的問題在于當使用次數頻繁,尤其在孩子實際上沒怎么努力的時候。常說這句話會讓孩子們深信,爸爸和媽媽不管何時都會表揚他〝做得好〞。(而且只能是當爸爸媽媽這么說時)。
取而代之,對孩子說〝你很努力哦〞。關注于孩子是否〝努力〞這件事,由此能教導他們,努力本身遠比結果重要的多。因此當孩子在挑戰難度高的事情時,會明白失敗是成功之母,從而變得更加堅韌。
2、〝真聰明〞
一般認為〝真聰明〞這句話有利于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及自尊心;但遺憾的是,這一夸獎方式實際上會招致相反效果。因為當孩子取得好成績、達到目的、取得理想結果時,父母夸贊說〝你真聰明啊〞──這無形中會讓孩子以為,只有在這些情況下才是聰明的;而如果沒有滿足父母的期望,則會形成巨大的壓力。
根據一些研究結果,〝解開字謎〞后,被夸獎頭腦聰明的孩子們,傾向于不向更難的字謎挑戰。這是因為孩子認為〝如果沒有表現好,就不是‘聰明’〞的不安情緒造成的。
取而代之,還是同上,向孩子表達對他〝努力〞的評價吧。通過關注努力而不是結果,可以告訴孩子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解開字謎是令人高興的,挑戰更難字謎的本身同樣令人開心,可以對孩子說〝哇,你好努力哦〞。因此在同一研究中,關注于〝努力〞的這組,更多的孩子解開了難度更高的字謎。
3、〝好孩子〞
幾乎所有父母都想藉此樹立孩子自尊心,然而它所帶來的卻是不同的影響,甚至與期望相反。如果孩子在做完你交辦的事之后聽到〝好孩子〞的夸獎,那么孩子會認為,你只是因為他幫你做了事情所以才是〝好〞。從此,孩子會因為害怕失去〝好孩子〞的稱呼,轉變為〝為得到肯定的反饋〞而去幫助,喪失了以往〝主動〞幫助的意愿。
對孩子說〝你來幫忙,我真高興〞,這一句話向孩子真實傳達了他的幫助對你的影響。也可以完全不提及你的心情,說句〝我看見你把你的玩具讓給朋友玩了哦〞,這樣的說法也是可行的。孩子因而逐漸能夠自己判斷和朋友分享玩具是否〝好〞,進而主動重復這一行為,而不是因為為獲得你的夸獎才去做。
4、〝好漂亮的畫〞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作品直接給予判斷評價,就剝奪了孩子判斷自己作品好壞的機會。
改為〝用的是紅色、藍色和黃色吧〞、〝能告訴我這畫的是什么嗎〞的說法吧。作品表達孩子本身,父母只是觀察,不是直接給予評價,通過父母的提問,孩子學會開始評價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他的作畫意圖和技巧。這樣的對話將有益于提高孩子的藝術才能和培養其創造性。
5、〝如果你做……,就給你……〞
用物品和孩子〝做交換〞是很不好的,因為這使孩子不再只是因為快樂和友好而幫忙,而且這種交易可能永無止境。如果頻繁使用,還可能會導致——孩子邊哭邊鬧說,〝不行,要是不給買玩具我就不打掃房間〞。
改為傳達內心的感謝之情,說句〝謝謝你幫我打掃哦〞,孩子會更加愿意主動幫忙。如果孩子逐漸不幫忙了,就讓他想起來吧,〝你記得嗎,幾個月前,你幫我扔了垃圾。那個時候真是多虧了你,謝謝啊〞。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幫忙本質上是快樂且很有意義的。
6、〝我們約好做……〞
失約時孩子會感到很受傷的,強烈建議今后不要再使用這句話。
應該對孩子誠實,〝我知道你這個周末真的很想和薩拉一起玩,那我們就為此努力吧。但是,也要記住不是想要就能夠做到的。所以,我不能保證這周末肯定可以〞。另外,〝遵守約定〞會產生更多信任,〝破壞約定〞則會損害感情。要三思而后行,說過〝做〞,就要盡努力去遵守約定。還有一點,如果沒能守約時,一定要果斷承認并向孩子道歉。別忘記你的身教也同時在影響孩子怎么做。
當然偶而也有不得不失約的情形發生,對你來說可能是小事,但對于孩子來說可能非常重大。所以為了做好正直的表率,就要盡最大努力,無法做到時應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
7、〝給我停,或者其他〞
威脅孩子幾乎沒有好事。一,通過這一方式,你正在教孩子你絕不希望他擁有的行為──當你希望得到違背對方愿望的事物時,可以使用暴力和歪理。二,對孩子發火并懲罰他,不管是堅持執行或選擇放棄,告訴孩子你的威脅是沒有意義的,最終你可能沒能得到你希望的結果,還損傷了親子關系,讓自己很尷尬。
雖然要抑制威脅的沖動很難,但試著從孩子角度出發,將他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合適的事物。比如對孩子說,〝不能打弟弟,要是受傷就不好了;有可能弟弟反過來下次打你呢。如果想要打什么東西,就去打枕頭、沙發和床吧〞。即使你已告知孩子這種行為不好,但給他提供一個更安全的表達情緒的方式,也表示對孩子感情的認同,孩子將會擁有更強的自制力以及更加穩定的情緒。
8、〝不要哭〞
孩子哭了是個難題,但叫孩子〝不要哭〞,不認同孩子的情緒,如同在宣告〝你哭泣是不被接受的〞。孩子因此學會壓抑感情的方法,最終常會導致更強烈的感情爆發。
當孩子哭泣時,與他保持一段距離,并將孩子的情緒試著用語言表達出來。比如對他說,〝哭也可以哦。誰都會有想哭的時候。我就在這兒,你要想說話時隨時可以找我〞或者〝現在不能馬上去公園真遺憾啊〞。孩子將更早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并用語言來表達。促進情緒表達將有助于學習如何調節情緒,將是孩子一生非常重要的能力。
9、〝沒什么大不了的吧〞
這一點很需要注意,大人總是以各種形式最大程度的去輕描淡寫評價孩子的感情。雖然從大人的角度來說可能沒什么意義,但對孩子來說卻是有價值的。應盡量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事物,即使告訴孩子什么是善什么是惡,或拒絕孩子的要求時,也要去理解他們的〝感情〞。
與其說服孩子你的希望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不如用更加尊重孩子的說法,〝雖然知道你很想去,但是今天真的不行〞或者〝讓你失望了不好意思,但真的不行〞。
10、〝為什么那樣做了〞
當孩子做了你覺得不好的事時,問孩子〝為什么〞,希望他可以思考并分析自己的行為,但這是連大人都很難做到的,很多面對這個提問的孩子會陷入沈默來保護自己。尤其正在氣頭上無法冷靜判斷時,千萬不要以〝因為對于孩子來說是不好的〞的想法來教育孩子。
取而代之,應該和孩子談談,試著推測孩子的感受和根本需要,制造談話機會。比如,〝因為朋友完全沒問你的想法,所以不開心嗎?〞當努力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及需求,也會發現自己的怒火在消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