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是普通外科患者圍手術期的常見問題,若不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療,甚至會增加病人術后術后并發癥等問題。
因此外科大夫需重視圍術期貧血的問題。現對《普通外科圍手術期缺鐵性貧血管理多學科專家共識》結合相關文獻、共識進行精簡歸納,為外科大夫做圍術期貧血的診斷及治療做參考。
? 慢性炎癥性貧血伴鐵缺乏: 血清鐵蛋白為 30~100 μg/L、轉鐵蛋白飽和度 <20%、伴或不伴 C 反應蛋白 >5 mg/L? 慢性炎癥性貧血: 血清鐵蛋白 >100 μg/L、伴或不伴 C 反應蛋白 >5 mg/L 時,提示因慢性疾病造成的功能性鐵缺乏補鐵時機: 血清鐵蛋白 < 100 μg/L,轉鐵蛋白飽和度 <20%,圍手術期 Hb 丟失 >30 g/L(70 kg 成人 >1 200 ml 出血量);應用促紅細胞生成素的患者。? 口服鐵劑:若有充足時間(至少 6~8 周)進行術前準備,可選擇小劑量鐵劑 40~60 mg/d 或 80~100 mg/隔天口服;同時服用維生素 C 可增加鐵的吸收。? 靜脈鐵劑:主要適用于對口服鐵劑不能耐受、胃腸吸收功能障礙、口服鐵劑無效、4 周內需要手術的患者。手術當日開始監測并評估 Hb 水平和鐵儲備,需要補鐵的情況:? 術后 24 h 血清鐵蛋白 <100 μg/L 時,提示鐵儲備不足,可引起患者術后紅細胞生成? 當鐵蛋白為 100~ 300 μg/L、轉鐵蛋白飽和度 <20% 或網織紅細胞的 Hb 濃度 <28 pg 時,推薦使用靜脈鐵劑,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后可考慮口服補鐵。靜脈鐵劑補給的總劑量應等于總缺鐵量,總缺鐵量由 Hb 水平和體重決定。臨床推薦根據以下公式計算總缺鐵量:總缺鐵量(mg)= 體重(kg)×(目標 Hb- 實 際 Hb)(g/L)× 0.24 + 貯 存 鐵(mg)(體 重 ≥ 35 kg 時,儲存鐵量 = 500 mg)。按照總缺鐵量分次補鐵,如采用蔗糖鐵注射液,一般情況下靜脈滴注 200 mg/次,每周最多 3 次,或靜脈滴注 500 mg/次,每周一次。對于維生素 B12 及葉酸缺乏導致的巨幼細胞性貧血,應補充維生素 B12 及葉酸;有腎功能障礙的患者應請腎臟內科會診并推薦:促紅細胞生成素+鐵劑(體內鐵含量充足時,促紅細胞生成素才能發揮最大效能)。推薦的用法:促紅細胞生成素 15 000 U 皮內注射,每周 1 次,治療 3~4 周;或 150 U/kg 皮內注射,每周 3 次,于術前 10d 至術后 4d 應用。? 限制性輸血策略,輸血僅作為緊急治療措施。(當患者 Hb 濃度 >100 g/L 時,無論何種情況輸血均是無益的)? 重癥患者在內的血流動力學穩定的成年住院患者,限制性紅細胞滴注指征為 Hb 濃度 < 70 g/L,對于大的腫瘤切除手術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其輸血指征是 Hb 濃度 < 80 g/L? 若患者出現急性進行性出血或有明顯器官、組織缺血缺氧癥狀時,即使其 Hb 水平高于輸血指征建議值,仍應考慮輸血。? 預計出血量超過 500 ml(或超過總血容量 10%)或預估出血量 >8 ml/kg,建議術中考慮行回收性自體輸血。⑵鐵劑禁用于急慢性感染者,肝硬化導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慎用靜脈鐵劑。(3) 不推薦將 EPO 用于血液高凝狀態及嚴重高血壓患者,因其有引起血栓的風險。職位:全職醫考教學研發/講師
負責醫學考試類題庫、教材編寫或講課
點此投遞簡歷
也可將簡歷投至郵箱
kanfang@dxy.cn
郵件標題:醫考教學研發/講師-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