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琚《碎錦帖》,紙本行書,縱28.7厘米,橫63.8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吳琚,字居父,號云壑,開封人,宋高宗皇后之侄,曾從陳傅良問學,謚忠惠。南宋吳琚很有才氣,精于詩詞,更在書法藝術上有所建樹。吳琚是米芾的忠實追隨者。他不僅書法純學米體,而且宦跡也喜輾轉于米氏的祖籍地襄陽和歸宿處鎮江之間。身為貴戚豪族的他,養尊處優的條件和機遇,包括學書在內,自然皆不是凡俗子所能望其項背的。宋孝宗皇帝時常召見他,一同論詩作字。
吳琚性情孤傲,愛好不多。在軍中留守建康(今南京)的時候,他遍植古梅,賞梅養性。在寓所, 吳琚設維摩榻,每天閉門寫字,日臨古帖以自娛。吳琚擅長正、行、草體。他取法北宋的米芾,并盡力模仿米芾,達到幾可亂真的地步,這大概是受宋高宗趙構推崇米字的影響。他學習米書達到隨心所欲而又不失米書規范的境地,這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
董其昌評論吳琚“書似米元章,而俊俏過之”。所謂“俊俏”,據我的理解,似乎主要表現在筆法上。后人認為,在眾多學米書法家中,能得米芾筆墨神韻者,應該首推吳琚。但與米書畢竟不同,如果仔細比較,就會發現吳琚結體略微緊斂,用筆稍加肥厚,有米書的俊逸,而無米書的恣肆。人們在贊賞吳琚天才技藝的同時,又為他感到遺憾,因為他一味學習米芾,致使作品缺乏自已的個性。吳琚傳世墨跡有《碎錦帖》《壽父帖》《七言絕句》等,著作有《云壑集》。(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