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我在寧波鼓樓醫院擔任院長期間,經常會有和尚來看病——寧波寺廟很多,諸如天童寺、七塔寺、保國寺、阿育王寺等,自然和尚也非常之多。這些和尚很多人都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病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他們長期吃素的緣故。所以,營養平衡最重要,不應長期持續性地單純吃素。長期吃素的人最容易缺乏的是高質量的蛋白質,這類蛋白質存在于肉類、魚類、蛋類和奶類中。吃素的人不能攝取足夠高質量的蛋白質,結果自然造成蛋白質以及鐵、維生素B12等物質的缺乏。
機體為了充分地吸收數量不多的營養素,必然會自我調整,促使血壓升高,血液流動加快,以便給機體補充必要的營養,這也就是大多數出家人容易血壓偏高的原因之一。
高血壓(Hypertension)的危害主要有哪些?人到中年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血壓是否正常。這個時期若得了高血壓,很多人都有發生腦血管意外(中風)、心臟病和腎病的可能。
據統計,人在20歲以上時,高血壓發病率僅0.11%; 但到了60~69歲,則高達17.23%。所以人到中年以后,至少每月應測量一下自己的血壓,以防患于未然。
高血壓產生的原因相當復雜,到現在還沒有完全研究清楚。目前學術界一般認為,是大腦皮層經常受到不良刺激,以致功能失調,引起皮層下血管的舒縮中樞功能紊亂而造成了血壓上升。
從臨床醫學角度來看,高血壓病的產生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腎病,主動脈病、動脈硬化,內分泌腺體病等引發的繼發性高血壓(癥候性高血壓);二是病因尚未徹底明晰的原發性高血壓,也就是不良刺激作用于大腦皮層的結果,這種高血壓占整個高血壓病的85%左右。
一般而言,除了遺傳因素外,不良刺激包括有緊張、焦慮、過度疲勞、寒冷刺激、運動不足、攝鹽過多、營養不均衡等。
測量血壓的結果分為舒張壓(低壓)和收縮壓(高壓)。我國正常人的血壓,可以按下列公式計算出 (1mmHg=0.133KPa):收縮壓=〔104+(0.3×年齡)〕× 0.133KPa
舒張壓=〔70 +(0.2 ×年齡)〕× 0.133KPa
凡舒張壓持續超過12KPa(90mmHg)者,不論其收縮壓多少,都算是高血壓。按年齡,舒張壓在10.6KPa(80mmHg)以上,而收縮壓超過以下標準,也可認為是高血壓,具體劃分如下所示:40~49歲,超過20KPa(150mmng)
50~59歲,超過21.3KPa(160mmHg)
60歲以上,超過22.6KPa(170mmHg)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規定:收縮壓在21.28KPa(160mmHg)以上,舒張壓在12.6KPa(95mmHg)以上,滿足其中一項,便可視為高血壓。血壓值在正常值和高血壓值之間的,稱為“準高血壓”。其一是頭痛。尤其是在后腦或太陽穴部位,很多人早晨比晚上更明顯。大多伴有頭暈、頭沉和失眠,有些病人還伴有腦中嗡嗡聲或耳鳴等癥狀。其二是麻木。有些病人有手指麻木和僵硬感,手臂上有螞蟻爬行感。其三是肌肉酸痛。尤其是頸背部較為明顯,這是由于肌肉供血不足引起的。以上癥狀在中老年人中發生率高。但也有以上癥狀不明顯的,本人也無所不適,但這樣的人極易發生腦中風。低鹽飲食(low-salt diet)能預防高血壓嗎?是的,而且是關鍵性的措施。所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確提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為宜。日本厚生省對日本人的飲食標準規定比中國略高,成人食鹽攝取量每日為10g以下。而實際上,日本人均食鹽攝取量已達每日12.5g,故日本人高血壓病發病率高發。
這是因為以米飯為主食的民族和地區,一般都口重,吃飯時多伴以咸菜、咸魚等高鹽副食。
據分析,醬油20ml含鹽為1~2g,腌蘿卜、咸菜每15g就含食鹽1g,加上咸魚一小條(50g)含鹽4g,若一頓飯就吃這些,食鹽就已攝取了7g之多了。從大范圍的人群調查來看,人們在日常飲食中攝取的食鹽有57.6%來自調味品。其中26.4%來自醬油,16.8%來自醬制品,12%來自食鹽, 2.4%來自其他調料。調味品以外的食鹽攝取量占42.4%,其中咸菜占12.8%、魚蝦加工品為7.2%、面粉制品占7.2%、其他食品占15.2%。顯然,從飲食上控制食鹽攝取已是當務之急。低鹽飲食在調理方法上很有講究,這里所說的鹽,包括了醬油、咸菜、腌魚,味精等在內,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1.菜肴熱的時候,鹽味可被熱的刺激所掩蓋,所以鹽分不知不覺就攝取多了。因而菜肴宜涼到一定程度后再吃;
2.在就餐時,各種調料要另置一碟,不要直接加入菜中,可少量蘸著吃;
3.咸味濃的零食(如咸話梅、五香瓜子等)要盡量少吃;
4.菜肴盡量少放鹽,多食淡味菜肴;
5.吃面條、餛飩類時,不要帶湯喝下。據測定,面條湯中含鹽量很高。
低鹽飲食容易使人喪失食欲,很容易造成營養缺乏,所以應在攝取營養方面充分注意以下幾個原則:1.多吃含碘較多的食物,如海帶、海蜇等,對高血壓患者有好處,不但補充營養,而且可防止動脈硬化的發生和發展。 2.充分攝取維生素豐富的果蔬。維生素C、P(蘆丁)、PP(煙酸)、B6都有降低血液膽固醇,減輕動脈硬化的作用,對高血壓患者有康復效果。低鹽低鈉的果蔬和食品最好的應該是蘆筍、草莓、紅橙和蝦肉,這是大家應該必須了解的。3.魚、肉、蛋、奶等動物性蛋白質中,含有硫氨基酸類(如牛磺酸、蛋胺酸等)的降壓成分(特別是三文魚),充分攝取,不但對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有益,而且可預防高血壓病。4.大豆類富含植物蛋白質,這類蛋白質可使血管強化,抑制膽固醇上升,防止高血壓引起的腦中風。5.馬鈴薯類由于含鉀較高,有利尿效果,可促使體內的鈉鹽排出。此外,巧妙地利用酸味,不但增加菜肴的風味,提高食欲,還有一定的降壓作用。1.醋泡花生:將花生仁適量浸泡在食醋中(1周以上,時間稍長一些效果好)。每天晚上睡前服,每次5~10粒,嚼碎吞服。
據《新中醫》(1978年第1期)報告,以本法治療高血壓病多例,一個療程(7天為1療程)后有效率就達90%以上。要求是生花生仁的紅色外衣不可去掉,否則效果大減。2.芹菜籽湯:取芹菜籽30g,加水250ml左右,煎至140ml。每日1劑,分2次服,一個療程為30天。
據《廣西中醫藥》(1983年第5期)報告,治療高血壓25例,顯效12例,有效5例,總有效率66%以上兩個食療驗方,方便實用,且有效果,普通高血壓患者都可應用。在日常生活中都應注意些什么?
首先是要防寒。寒冷使皮膚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是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最危險的誘發因子之一。如果猛然將手伸入冷水,可使血壓上升40~50mmHg。人的血壓在寒冷季節和炎熱季節可以有20mmHg的差異。特別是中年以后,機體調節功能減弱,驟遇寒冷刺激血壓會急劇上升。所以,血壓偏高者不宜冬泳,室外活動也要穿戴好衣帽以保暖。其次要保持正常體重。有人研究過,體重每增加12Kg(公斤),收縮壓可上升1.33KPa(10mmHg),舒張壓可上升0.99KPa(7.5mmHg)。因此,體重過重的人,應適當節食,加強鍛煉,減輕體重。第三是性生活要緩慢進行。在性生活過程中常常有發生心腦血管意外而死亡的病例,日本醫學界稱之為“腹上死”。經測定,在達到性高潮的時候,血壓高壓可達250mmHg,低壓也可升至160mmHg,心跳次數可達160次/分。所以高血壓嚴重者應暫時停止性生活。第四是要戒煙限酒。吸煙對高血壓患者危害甚大,吸一支煙后,收縮壓馬上就可增加(10~25mmHg),所以要堅決禁煙。少飲酒及含咖啡因類飲料(包括茶),這類飲料對高血壓康復均不利。第五是每日要保持大便通暢。因為便秘除可以引起自體中毒外,還會影響心臟工作,誘發血壓升高。第六是每月有一天為“無鹽日”。可定下某日一整天吃不放鹽的食品,這稱為“無鹽日”。據“Better Me”網站介紹,“無鹽日”的食譜可以這樣調配:早餐:一杯不含糖的咖啡,也可以用紅茶或綠茶代替。
午餐:2個煮雞蛋,煮熟的白菜沙拉,用橄欖油調味,還有一杯番茄汁。
晚餐:任何魚200~250克。
1994年我到美國拉斯維加斯參加首屆世界傳統醫學大會(The first World Congress of Traditional Medicine)時,一位紐約的美籍華人醫師在會上介紹了一種“用圓珠筆按壓太陽穴”方法,對舒緩高血壓的某些癥狀效果很好,我在此簡單介紹一下:這是利用原珠筆或活動鉛筆自帶的彈簧來進行的,按壓之后,彈簧產生的伸縮力,施加在穴位上,發揮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近發現,用針淺刺側頭部神經循行處的,可以產生有顯著降壓效果。由此衍生出了“筆頭刺激”法。先用原珠筆探查太陽穴附近,感到微有疼感的部位,就在此處快速按壓筆頭,次數可多可少,以自己感到有舒緩性舒服感為止。
其原理是彈簧的反彈力所產生的是一種緩慢的壓力,與用手指壓迫(指壓)程度有不同。其刺激比指壓柔和,按壓時有獨特的快感。此種緩緩傳遞的快感,是提高療效的內在因素。
指壓的壓力范圍較大,壓時感覺疼痛或感覺舒適的部位都不易區分。而原珠筆之類由于其壓迫太陽穴部位較小,更為精確,所以可以清楚地區分疼痛或舒緩之處。
這種利用彈簧筆帽的方法,對中老年人十分適合。本法簡單實用,有益無害,是高血壓患者必備的自我保健法之一,特此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