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車險附加醫保外用藥責任險為何受冷落?
A6工作室魏然
陪伴你的第2491天
這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行業風險偏好、銷售觸達和風險管理的一些特點,沒有簡單的車險,只有簡單經營的車險。來源 | 折扣系數
推薦 | A6工作室(ID: fanbaoxianqizha)
有些時候我們不能高估車主的保險常識,關于自費藥部分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很多車主覺得我不計免賠保了,車損、座位和三者險保額也充足的,那應該就是保了全險,出現事故就不用自己掏錢了。
本次車險綜改從保護消費者權益出發,針對這類有爭議的內容進行了規范。相比其他附加險,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醫保外用藥責任險是最值得購買的,一是它彌補了車主的三者險和座位險的風險BUG,如果不保這個附加險,哪怕三者保1000萬,也難覆蓋醫保外用藥的風險;二是這個附加險和其他附加險不同,其他附加險可單獨出險,并計入賠案,影響未來三年保費,而這個附加險只有主險出險了才會有賠償責任;三是價格低廉。該產品的責任是這樣的(摘自2020年商業車險示范條款):在費率的制定上,文件這樣表述:”根據各公司情況自行制定純風險保費”,也就是各家公司有自己的定價權。小編摘取不同市場上不同主體公司的醫保外用藥責任險的報價單,發現各公司報價有差異,但基本上收費不高。這個是某大公司的報價單,與三者險共享保額,未單獨設定賠償限額:盡管有上面這么多優勢,但是運行了一個多月下來,據市場調查和我們組織的車險社群的問卷結果,該附加險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目前大部分大公司和小部分中小公司在部分區域銷售這個附加險,但很多公司根本沒有開發這個附加險。有些保險公司對這個產品聞之色變,主要的理由是沒辦法界定所治療傷情與主險事故是否有關聯、定價能力不足和各區域的差別較大等等。據了解,自費藥的使用率在人傷案件中占據八成以上,各家公司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數據,但在這個關口上,很多公司還不具備定價的能力和信心,或者說在轉型期沒有摸上市場的脈搏。在我們車險社群的問卷中,僅有31%的業務員表示了解這個附加險并且賣過,有52%的業務員表示了解這個附加險但是沒有賣過,有17%的業務員表示沒有聽說過這個附加險。在了解但是沒賣過的業務員中,有一半認為不會主動和車主介紹,主要的理由一是保費太少,利潤不大,二是客戶的溝通成本太高,比較麻煩。相比朋友圈對于三者保額提升的各種花式促銷文案,附加醫保外用藥責任險幾乎沒有人叫賣。經向幾個在銷售該附加險的公司了解,普遍認為銷售得不太滿意,也就是車主的購買意愿不強。但是小編更愿意理解成保險知識普及度不高,保險公司宣導不到位以及上面說的業務員不太愿意推廣等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公司的銷售觸達能力較弱。有一個直銷業務員告訴我,只要稍加解釋,他的直接客戶基本上百分百愿意購買這個附加險的。即便是那些在問卷中回答不向車主推薦的業務員,也補充自己一定會附加這個醫保外用藥特約的。一方面客戶需求很大,另一方面半推半就,這些造成目前的境地。在前面的文章里,小編說綜改是中小公司的入學考試,具備經營能力的公司會抓住機會迎難而上,不具備的公司可能會出局,這些能力中不只是過往的成本管控、理賠管理和銷售管理等等,還需要有定價的能力,更需要的是在改革中尋找到市場縫隙的機會并定位自己的市場。但是從這個例子來看,很多公司要走的路還很長。車險為主的小公司將來會很困難,但是如果抓住機會,鍛煉隊伍,并慢慢實現經營車到經營人,未來會有突破。最可怕的是有一個論調,自己技藝不精進,卻認為車險太簡單了,實際上沒有簡單的車險,只有簡單經營的車險。同理,對于銷售員來講,要做好經紀人角色,為未來的轉型做準備,如果只是盯住毛利,而不是服務“人”,未來的發展空間堪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