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底閑話—自然
(本視頻支持騰訊、愛奇藝、優(yōu)酷、土豆、樂視、B站查看,用你最愛的播放器,欣賞我們最愛的《碗底閑話》)
今天是碗兒陪伴大家的第21天啦~
千百年來,人類尋找著與自然相處的途徑。那些心懷虔誠,與天地達(dá)成默契的耕耘者,往往能得到自然豐厚的饋贈。
1
枇杷
1
枇杷在蘇州是一個超越了水果本身的存在。
早在春寒料峭的時候,偶爾空氣里聞得到些甜甜的香味兒,那是枇杷樹開的花。不多久,這些小小白花就會制作成枇杷蜜,每個早晨喝蜂蜜水,都會隱隱期盼一下枇杷的豐收。
小滿時節(jié),周末任何一項郊游也比不上采枇杷來得有誘惑力。果農(nóng)會帶著上山,亭亭如蓋的枇杷樹里藏著一顆顆金黃色果實,樹下是一排一排的碧螺春。采摘的時候要吃也隨意,只是他們還是會特意交代一句:采果子記得掰枇杷梗,別破壞上頭的絨毛呀!仿佛那是他們的孩子,一定要讓它們以最標(biāo)致的形象示人。
采得的筐筐枇杷要趕著給最好的親戚朋友送去,開車在路上仿佛是圣誕老公公一路駕著馴鹿。
在空調(diào)房里,抱著枇杷簍,一次吃個半簍子,任由枇杷黏滋滋甜津津的汁水順著手滑到胳膊肘,吃完了手上也沾了枇杷的味道和印跡,一看就被看出來了!
1
烏米飯
1
烏米飯本是蘇州西部一帶家家會做的美食,直到現(xiàn)在,也能在木瀆,光福一帶嘗到這樣的美味。
采摘烏飯樹葉,不用刀具只用手,食指拇指輕輕一捋,葉子和莖一同摘下。這種植物與藍(lán)莓同屬杜鵑花科,采摘和制作時都帶著一股清新酸甜的花果香氣。 葉子摘了長起來很快,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傷到根部和枝干,這樣才能保證持續(xù)有新葉供應(yīng)。
用水將新鮮采摘的烏飯樹葉洗凈,瀝干,放入石槽,用木杵細(xì)細(xì)搗爛,直至葉子被搗碎成汁,釋放出沁人心脾的香氣,加入清水,反復(fù)擠壓,濾出縹青色的汁水,這是烏米飯獨特外觀和味道的秘密所在。最后,將淘洗干凈的糯米加入其中,浸泡一個晚上。
吸收了烏飯樹葉精華的糯米蒸熟后,就成了烏米飯。添加少許白糖,植物的芬芳與糯米的甘甜交相輝映。
1
太湖三白
1
白魚
新鮮的白魚要清蒸才得其真味,銀白色的魚身閃閃發(fā)光,上面細(xì)致地鋪好了姜絲和蔥花,清蒸過后魚香帶著酒香,魚的頭尾微微翹起,像一個帶著盔甲昂首的將軍,絲毫不容你質(zhì)疑它的美味。
白魚的肉細(xì)嫩鮮肥,里面小骨頭挺多,非得要慢慢品味慢慢吃才行,這樣也正好,可以慢悠悠地品味到整片湖的鮮美。
銀魚
“莼鱸之思”的故事讓張瀚和太湖莼菜成了思鄉(xiāng)的代名詞,而莼菜的美味,其實銀魚也有著三份功勞。莼菜本身沒有味道,吸引人的是細(xì)膩柔滑的質(zhì)感,搭配了鮮美的銀魚一起制成一道莼菜銀魚羹,才讓莼菜的無味之味最是味美。
銀魚除了搭配莼菜,更加家常的做法是和雞蛋同炒,雞蛋質(zhì)樸的味道為銀魚的鮮香起了烘云托月的效果,快炒后點綴些許蔥花。新鮮的銀魚肉質(zhì)細(xì)膩骨頭細(xì)小,吃起來口齒留香,可以說是下飯的妙品了。
白蝦
白蝦通身雪白,煮熟了也不染紅色,樣貌和口感都比一般的河蝦還要再矜貴些。
鹽水河蝦就已經(jīng)足夠味美,更加露鋒芒的吃法是活蹦亂跳的河蝦直接灌上白酒做醉蝦。把醺醺然的白蝦吃進(jìn)肚里,再看看窗外太湖招搖的蘆葦吹吹初夏的風(fēng),就算不喝酒也足夠醉人了。
人與自然,相依共生。大自然能夠聽到人類的聲音,因為人類本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正如美國作家保羅科埃略說,耕耘者能認(rèn)出彼此,因為他們知道,每一株植物的生命歷程都包含著整個世界的成長。
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