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還有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又一批畢業生將離開校園走向社會。每當這個時節,跟離愁別緒一起出現的就是就業問題。受經濟的影響,今年的就業形勢更趨復雜嚴峻,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全國今年將有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699萬,再創歷史新高。在這種背景之下,從昨天開始全國多地的春季招聘會將陸續展開。
在上海電機學院舉行的招聘會上,今年機械專業畢業的學生小張倍感壓力。
小張:每個廠崗位都只招2到3人這個樣子,但是競爭的人很多。
受今年我國經濟增速放緩以及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影響,高校畢業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趨勢。2月初對近500家用人單位的統計顯示,這些單位今年計劃招 聘崗位數同比平均降幅約為15%,這種情況對沿海城市上海來說表現的更為明顯。上海臨港人才招聘中心主任助理常鑫的話也印證了這一點。
常鑫:這些公司很多都是出口到國外的,整個經濟形勢不好,導致他們出口也不是太好,所以今年招聘的量沒有去年多。
而從行業情況看,醫療衛生、咨詢、電子商務、旅游、文化體育等行業用人需求略有增加,但鋼鐵、機械、采礦、能源、建筑等行業用工需求不同程度減少,上海電機學院學工部副部長姚偉春就坦言,作為工科院校,今年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相當艱難。
姚偉春:今年就業形勢要比2011年、2012年要嚴峻很多,特別是一些外資合資企業,他們的招聘數量銳減,有的企業甚至今年沒有招聘的指標。
一邊是宏觀經濟形勢不樂觀帶來崗位數量的減少,而另一邊是大學畢業生再創新高的699萬,一減一增的確為2013年的就業的格局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不過 值得關注的是在眼下這個當口,各地不少大學生目前還處在盲目求職的狀態,對很多就業信息、就業政策了解不多。甚至有部分90后打算一畢業就待業,那么大學 畢業生究竟該如何準確定位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職場坐標系呢?
在廣西高校畢業生就業招聘會上,學習會計專業的刑麗麗正怯生生的向用人單位進行咨詢,由于掌握的就業信息不多,對就業政策也不太了解,能否就業她自己心里也沒底。不只是廣西,在安徽廈門等地的招聘會上也出現了畢業生的專業、學歷、就業期望和實際需求之間的不匹配。
以廈門生源為例,廈門市人力資源部門統計顯示,相比其他地區趨緊的就業崗位,今年廈門用人單位提供的崗位數量多于畢業生人數,然而需求不對稱造成的結構性矛盾,導致就業仍然是個難題。廈門大學學生工作處趙老師給出建議,找準自身定位,把握就業形勢,理性擇業。
趙老師:到了這個時候,當然希望他們能夠積極去求職,充分去準備,調整好心態,這三點非常重要。
除此而外,一些國家重點支持的就業項目仍然值得關注,比如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特崗教師計劃等,另外一些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 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是就業的新方向。尤其在大學生自主創業方面,國家和各地都拿出了很多支持政策,比如可以免稅、提高小額貸款額度等。
全國人才流動中心副主任謝瑗也多次強調,大學生要主動多了解就業政策,政府部門也要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學生,只有大家合力畢業生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就業難題也才能得到更好的解決。
謝瑗:我們要推動各項好的政策,包括就業見習、培訓、社會保險、崗位補貼、小額貸款等政策,加大工作力度,促成畢業生就業的扶持政策能夠進一步落實到位,幫助畢業生就業和自主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