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章航英
瘋狂造富的電子煙行業,或將迎來最強緊箍咒。
昨天(3月22日)下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煙草專賣局針對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修改,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擬增加的一個條款最受關注:“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參照本條例中關于卷煙的有關規定執行。”
消息一出,電子煙行業哀嚎一片。
兩個月前在美股上市的電子煙頭部品牌——悅刻母公司霧芯科技,股價從前一天的19.46美元暴跌至10.15美元,跌幅47.84%。其市值目前不到160億美元,一夜間蒸發144億美元(約人民幣940億元)。
今天(3月23日)早盤,A股電子煙概念股普遍大跌。悅刻經銷商愛施德開盤直接跌停,思摩爾國際大股東億緯鋰能大跌15.41%。
港股的電子煙相關板塊也應聲而下。電子煙生產商思摩爾國際,開盤不久下跌便超過30%,市值一度蒸發近千億港元,目前其市值不到3000億港元。中國波頓大跌20.72%。
而作為傳統煙草行業代表之一,中國煙草總公司旗下中煙香港股價則開盤大漲近15%。
盡管目前仍在“征求意見”階段,但國家對電子煙管控的決心已經十分明顯。這個曾創造暴富神話的行業,也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在關于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修改說明中,工信部闡述了背后的主要考慮:
此前,國家層面就已多次發布相關規定,對電子煙的管控逐步升級。
2019年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煙草專賣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宣布禁止在互聯網銷售電子煙。此舉讓當時線上銷售火熱的電子煙行業瞬間降溫,電子煙品牌沖入線下。
2020年10月,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通過,首次明確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條例將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
相較于此前的舉措,此次直接參照“傳統卷煙的有關規定”進行管理,顯然波及面積更大,力度也更強。
根據《煙草專賣法》的規定,目前,針對傳統卷煙的管理條例要求,傳統卷煙的生產、流通和零售都需要專門的許可證,分別對應為:煙草專賣生產企業許可證、煙草專賣批發企業許可證和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
如若實行,將對電子煙行業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帶來哪些變化?
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對媒體稱,影響最明顯的會是銷售環節,現在有些品牌已有上萬家網點,“這些門店很可能這一波都要被洗掉”。至于生產環節也有一定影響,“如果是專賣的話,整個生產的環節肯定也要相關許可證。”
有行業人士則認為,生產端不會受到什么影響,主要是零售端,但目前卷煙的零售許可也不是很難申請,所以應該不會對電子煙格外嚴格。
2003年,一位名叫韓力的中國人申請并獲得“一種非可燃性電子霧化香煙”的發明專利,也就是今天的電子煙,他也被稱為“電子煙之父”。
韓力打開了電子煙全球商業化的閘門。他的“如煙”一度熱賣,后被總部位于英國的帝國煙草收購。“如煙”雖曇花一現,卻吸引了無數信徒,一浪又一浪投資者和創業者淘金電子煙。深圳也生產出了全球90%以上的電子煙,成為“電子煙之都”。
發展至今,電子煙行業有著諸多問題,確實已經到了需要“強力監管”的階段。
工信部指出,近年來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市場監管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社會各方面非常關注。要通過規范電子煙生產經營活動,解決電子煙存在的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虛假廣告等問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支持者們認為,電子煙的健康危害比傳統卷煙低。但工信部表示,電子煙等新型煙草制品與傳統卷煙本質并沒有什么不同,尤其在核心成分、產品功能、消費方式等方面具有同質性。
此前,《天下網商》深度調查電子煙行業,并刊發系列報道:《最火“新消費品”:層層暴利,有代理商月賺百萬北京買別墅》、《微商大軍涌入一個新行業:“別錯過暴富的機會!”》、《失控的“印鈔機”:他們竟然盯上了00后10后》、《這個中國人的發明,點燃了一個瘋狂的全球萬億新市場》。
調查發現,電子煙非常暴利。悅刻299元的電子煙套裝,成本僅70元。
今年1月22日,電子煙品牌悅刻母公司霧芯科技成立三年就登陸美股,當天市值達到458億美元(近3000億元人民幣)。去年7月,全球最大電子煙制造企業思摩爾國際在港股上市,市值一度超5000億港元。
電子煙行業頭部生產商和品牌商坐擁數千億市值,代理商們也賺得盆滿缽滿。頭部品牌悅刻靠著代理商,在線下布局10萬門店和網點,去年賣出超過1億顆煙彈。
由于行業門檻低、盈利空間大,大批掘金者入局電子煙,市場一度失控。線下之外,不少人做起了電子煙微商生意,在朋友圈廣發售煙廣告。
不少專家指出,電子煙含尼古丁,具有成癮性和危害性。而當下消費者多為年輕人或新煙民,不少都是未成年人。
多家媒體曾曝光多地小學生從文具店購得電子煙,在校園內吸食。而中國疾控中心2020年5月31日發布的中國中學生煙草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初中學生聽電子煙使用率為2.7%,與五年前的1.5%相比幾乎翻倍。
由于相關法律缺失,現實管理中也遇到諸多尷尬。比如前述校園文具店違規售賣電子煙的案例中,市場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稱這些產品屬于電子煙,他們只能配合煙草局進行處理,而煙草局工作人員表示“初步判斷不是卷煙,就不是我們管轄的一個產品,有卷煙零售證的我們管,沒有這個我們就和工商一起管”。
此外,電子煙或被不法分子利用,濫用大麻素等成分,成為新型毒品的偽裝。此前,已有多起消費者吸食電子煙卻被迫染上“毒癮”的例子。
新探健康研究發展中心發起人、原中國預防醫科院(中國疾控中心前身)副院長吳宜群接受《天下網商》采訪時曾表示,電子煙在中國屬于“三無”產品——“沒有監管單位,沒有法律法規、沒有添加標準”,呼吁加強監管。如今,電子煙終于迎來最強監管。
事實上,部分電子煙從業者對監管趨嚴早有心理準備。
一位頭部電子煙代理商曾向記者表示,對電子煙加強監管是好事。她認為,電子煙行業很新,需要約束。如若野蠻發展,影響的可能是整個行業的未來。
上述電子煙代理商還對未來形勢做出判斷:電子煙或許會迎來更多限制,但不會徹底堵死。她的依據是,目前一些國有煙草公司也在涉足電子煙,“想要分一杯羹”。一些煙草公司還與電子煙品牌達成合作,為其供應煙油。
如今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即將修改,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舉不是為了一刀切地封殺電子煙行業。“出臺這個政策很明顯是國家要管控行業,讓電子煙穩步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未來電子煙監管參照卷煙,其征收稅率將由普通消費品稅轉為煙草稅,稅率或將大幅上升。
對此,曾有業內專家在某電子煙品牌的一次分享溝通會中表示,電子煙品牌也會有應對辦法,比如減少代理商利潤空間,因為代理商們獲得的也基本上都是暴利。
這位專家同時稱,“收稅對行業是利好,相當于國家認可你,你可以名正言順發展。”
當然,樂觀的前提是仍留在牌桌上。
編輯 徐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