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及相關司法解釋規定,現就公安機關偵查的刑事案件羈押期限進行整理,并結合實務作出解釋說明。對于檢察機關直接受理偵查的刑事案件、監察委員會辦理的刑事案件不在本文討論范圍。本文僅供參考與交流學習。
01
基本情況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強制措施包括拘傳、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拘留、逮捕,其中涉及剝奪人身自由的主要是拘留與逮捕。根據刑訴法第98條、第79條之規定,對于偵查羈押期限屆滿后進入審查起訴、審判階段的案件,如果未變更強制措施,則繼續羈押,其羈押期限與司法機關的辦案期限保持一致,后文將逐一梳理各環節羈押期限的具體規定。
02
刑事拘留羈押期限
NO.1 辦案機關
作出刑事拘留的決定和執行刑事拘留的均為公安機關。
NO.2 期限
一般情況3日,特殊情況可延長4日,如果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可以延長至30日。
NO.3 實務解讀
實務中,只拘留3日的情況比較少,一般單人單次犯罪(如醉駕)拘留7日;對于多人多次、一人多次犯罪的,均可以延長至30日。
03
批準逮捕辦案期限
NO.1 辦案機關
人民檢察院
NO.2 辦案期限
對于已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檢察院的審查批捕期限為7日,在7日內作出批準或不批準逮捕的決定。
NO.3 實務解讀
如果公安機關認為被拘留的人員,需要提請檢察院批捕,則會在拘留期限前屆滿前,將案卷移送至檢察院。檢察院收到案卷后的批捕辦案期限為7日,即檢察院應在7日內決定是否批準逮捕。刑事拘留最多30天,加上審查批捕辦案期限7天,一共37天,這就是老百姓常說的拘留最多可以關押“37”天。37天內,要么不批準逮捕,當日放人;要么就被批準逮捕,繼續羈押。
對于將未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提請逮捕的情形,實務中不多,其審查批捕期限15日,可延長至20日。
公安機關如果對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決定不服,應當在收到不批準逮捕決定書后5日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復議,檢察院在7日內作出是否變更的決定。如果公安機關的意見不被接受,認為需要復核的,應當在收到復議決定書后5日內提請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復核,上級檢察院應當在收到提請復核意見書和案卷材料后15日以內,作出是否變更的決定。
04
偵查羈押期限
NO.1 辦案機關
檢察院負責批準、公安機關負責執行。
NO.2 羈押期限
檢察院批準逮捕后,羈押期限為2個月。
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級檢察院批準延長1個月。
對于四類重大案件(交通不便、犯罪集團、流竄作案、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經省級檢察院批準,可再延長2個月。
對于可能判處10年以有期徒刑的,經省級檢察院批準,可再延長2個月。
對于發現新的重要罪行,重新計算羈押期限。對于犯罪嫌疑人身份不明,自查明身份之日起計算。
NO.3 實務解讀
在犯罪嫌疑人被羈押37天后,被批準逮捕后正式進入偵查羈押期限,2個月。如果2個月內案件偵查未終結,公安機關可以申請延長。實務中,對于多人犯罪案件,延長偵查羈押期限較為普遍。按照上面一般規定,犯罪嫌疑人可能被羈押7個月,才會被移送審查起訴。如果加上之前已被羈押的37天,可能會達到8個多月。
在經歷漫長的偵查羈押后,如果未被變更為取保候審,則案件會進入檢察院的審查起訴階段,此時的羈押期限是與檢察機關的辦案期限保持一致,不需要再報請批準。
05
審查起訴期限
NO.1 辦案機關
檢察院、公安機關(補充偵查)
NO.2 期限
一般案件1個月,重大、復雜的案件可延長至1.5個月。
上述1.5個月屆滿前,檢察院可第一次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補充偵查時間為1個月。
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后移送檢察院,檢察院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限,可以達到1.5個月。
上述1.5個月屆滿前,檢察院可第二次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補充偵查時間為1個月。
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后移送檢察院,檢察院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限,可以達到1.5個月。此時,檢察院審查后認為應當移送法院審理的,則應移送法院。
對于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符合速裁程序適用條件的案件,應當在10日以內作出決定,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一年的,可以延長至15日。
NO.3 實務解讀
除適用速裁程序的認罪認罰案件外,一般案件的審查起訴期限會達到1.5個月。如果案情復雜,會有兩次退補,審查起訴期限最多會達到6.5個月,被告人也就相應的最多會在審查起訴環節被羈押6.5個月。
實務中也不排除因為承辦人未結案太多、案多人少、無法在規定1.5個月內完成審查起訴工作,以至于通過補充偵查“借”辦案時間的情形。
06
刑事一審期限
NO.1 辦案機關
法院
NO.2 期限
簡易程序審理:20日審結,如果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三年的,可以延長至一個半月。
速裁程序審理:10至15日審結,并當庭宣判。
對于普通程序審理的公訴案件,原則上2個月,至遲3個月。
對于可能判處死刑、附帶民事訴訟、四類重大案件(交通不便、犯罪集團、流竄作案、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經上級法院批準,可以延長3個月。特殊情況要再延長的,報最高院批準。
延期審理第一次。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建議延期審理的,合議庭應當同意,退回補充偵查1個月。
延期審理第一次后,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3個月。報上級院申請延長,只能申請一次,故重新計算審理期限為3個月。
延期審理第二次。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建議延期審理的,合議庭應當同意,退回補充偵查1個月。
延期審理第二次后,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3個月。
NO.3 實務解讀
實務中影響當事人最大的是刑事普通程序審理的公訴案件。簡單理解就是,一般情形是3個月,如果出現可能判處死刑、刑附民、四類重大案件,可以延長3個月。而四類重大案件在實務中非常多,如多人案件、取證困難的案件,故如果3個月不能審結,則可能再延長3個月。
如果檢察院提出要補充偵查,則法院會決定延期審查,以2次為限。補充偵查1個月,法院審理期限重新計算3個月,再補充偵查1個月,法院審理期限再次重新計算3個月。可以看出,如果上面程序全部適用,則可能會被羈押14個月。實務中,還會出現中止審理的情形,如因為疫情不可抗力等,中止審理的期間不計入審理期限,當事人可能會被持續羈押。個人認為,如果因為疫情而中止審理,為避免量刑建議刑期與實際羈押時間倒掛,應當變更強制措施。
一審刑事判決的上訴期為10天,一審刑事裁定的上訴期為5天。
07
刑事二審期限
NO.1 辦案機關
二審法院
NO.2 期限
二審上訴、抗訴案件,原則上2個月審結,對于可能判處死刑、附帶民事訴訟、四類重大案件(交通不便、犯罪集團、流竄作案、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經省高院批準,可以延長2個月。特殊情況要再延長的,報最高院批準。
NO.3 實務解讀
二審案件,一般2個月審結,可延長至4個月,這只是一般規定。實務中,對于二審案件,二審人民法院會通知同級檢察院查閱案卷,檢察院應當在1個月以內查閱完畢。檢察院查閱案卷的時間不計入審理期限。檢察院是否能夠在1個月內完成閱卷,具有很多不確定性,這也是實務中出現二審時間超出5個月的原因。
以上是關于羈押期限的梳理,實務中還會有改變管轄,發生新的犯罪事實,中止審理以及移送管轄爭議等情形,所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上面梳理的是常見情形。
本文系原創,作交流學習之用,轉載務必注明來源:千帆刑事合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