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最常見的分型有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其發病癥狀和性質是不同的。如下,簡單講述冠心病的原理。
所謂冠心病,指的是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形成粥樣硬化性斑塊,而導致心肌供氧供血不足,而發生的一系列癥狀的疾病。所以,致病的核心是因為粥樣硬化性斑塊的形成。
當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輕度阻塞管腔時,并不會引起明顯癥狀,隨著斑塊體積的增加,到管腔50~70%的面積之后,在體力活動、情緒激動的時候,就會發生供氧、供血的不足的表現,即心絞痛。
典型心絞痛癥狀為活動或勞累后出現心前區和胸骨后悶壓性疼痛,每次發作3到5分鐘,經過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以有效緩解。
有的粥樣硬化性斑塊的性質是不穩定的。一些特殊的誘因會讓斑塊突然破裂,斑塊內的血酯等成分破潰到血管管腔內形成血栓,將心肌的供血中斷,這就是急性心肌梗死。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癥狀比心絞痛更加劇烈,患者可表現為瀕死感,疼痛持續,通過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有效緩解。
一旦診斷為冠心病,不管是心絞痛還是急性心肌梗死,都應該立即到醫院就診,根據不同的病情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在用藥方面,包括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等,多數的患者都需要服用他汀類降脂藥物來降低血脂,并穩定斑塊。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和不穩定心絞痛的患者可能需要進行冠脈造影檢查,明確病變類型,必要者可能需要植入支架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