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到底反思什么?怎么樣反思? ...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可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
那么,教學反思到底應反思什么?
一思所得,發揚長處,發揮優勢。作為教師,每一堂課總有自己滿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處。
二思所失,汲取教訓,彌補不足。任何一節課,即使教師的備課十分細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
三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釋疑。既要是學生學習的疑點,又要是教師教學的疑點。
四思所難,突破難點,化難為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材難點的突破,事關整個教學的成敗。
五思創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一節課后,教師應靜心沉思:自己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上有什么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發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
怎么樣反思呢?
一要反思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新課標要求我們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要反思教學活動是否“溝通”和“合作”。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不再是“人與物”關系,而是“我與你”關系;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一員;教學便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
三要反思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本,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
四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存在著“內傷”。要反思所授課時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于形式?討論是否富有成效?“滿堂灌”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的變化?學生的創造性何在?
五要反思教學過程中是否迸發出“火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
六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要反思是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類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性格各異的學生爭奇斗艷,各領風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與機會。
七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存在“偽探究”。尤其是要反思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討論時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學會了應該學會的方法、技能、知識?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和課堂教學實踐作為思考對象而進行全面、深入、冷靜的思考和總結,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也是一個優秀教師在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