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這種學生,初中三年我的數學不能說很好,但是也沒下來過90分。我本以為,上了高中,數學依然會是我的優勢學科,但是第一次考試我就被當頭一棒,只考了65分。
那天下午最后一節自習課,高一第一學期期中考試的數學試卷終于發下來了,我預感我考得不好,但是等我看到試卷的時候還是放聲大哭起來。
數學老師大概是早已看慣了高一學生的這種狀況,冷冷地看了我一眼沒有作聲。
放學了,同位對我說:“別難過了,我考得也不好,吃點飯去吧?”我揮了揮手,婉拒了她的提議。
為什么會考得這么差?我一個人坐在教室里反思高一入學以來自己的學習狀態。
我以中考550的分數進入了縣城里的最好的高中的實驗班,家里人都說,進入這個班級,等于一只腳跨進了名牌大學的校門。我有點沾沾自喜起來。
語文老師和英語老師都是年輕漂亮又活潑開朗的女教師,第一節課我就被她們深深地迷住了。原本不喜歡文科的我突然開始喜歡語文和英語了。
我天天盼著上語文課英語課,課下作業我總是優先完成語文和英語,因為到上課的時候能夠得到她們的表揚。
而數學老師是一個枯燥無味的男老師,上課沉悶乏味,平時也非常嚴厲。我總對他敬而遠之。
數學課從第一節課我就一頭霧水,什么f(x),對數,函數我都聽得一知半解,課下做作業我也是抄抄其他同學應付一下。
這樣的學習態度怎么能把數學學好呢?
必須改變!
首先學習的重心應該放到數學上。這門功課滿分150分,而且是能夠考滿分的一門功課。上數學課,我放下對老師的成見,開始認真聽課。我才發現,能夠教實驗班的老師都非常優秀。我在預習的時候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詢問周圍同學,周圍同學盡管會做,但是卻很難給我講明白。而數學老師卻能夠深入淺出,一下子抓住我的疑惑之處條分縷析地講解得明明白白。
我知道,上課聽懂了并不是真正的明白,只有通過大量的訓練才能真正將知識融會貫通。除了在學校完成老師的作業外,晚上下了晚自習回家,我每天堅持做1個小時的數學。這些自然會影響語文英語的學習時間,沒辦法,這兩科一些簡單的題目我就湊課間十分鐘完成。
其次,每次做題中遇到的錯題我都認真整理,我自己買的資料我就剪貼,不能剪貼的我就抄寫。這些錯題,我每隔一周就重新蓋住答案重新做一遍。后來,我的錯題本雖然越來越厚,但是上面的每個題目的解題過程我幾乎都能倒背如流。
第三,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學習的過程必須相互切磋。課余時間,我改變了和同學討論明星八卦的毛病,遇到不明白的問題我就向那些數學成績優秀的男生請教,學習他們解決難題的方法。如果一個問題同學之間解決不了,我就去問老師。
高冷的數學老師在我第一次問他問題的時候笑著說:“你要早這樣,就不會一開始就栽跟頭了!”我突然發現,沉悶的數學老師其實也有他的可愛之處。
一門功課,你愛它,它才會喜歡你。在我近乎瘋狂的努力下,我的數學成績穩步上升,從65到84,然后到130,我的進步讓所有的同學都感到驚訝。2020年高考,我數學考了127,雖然不高,但是相對兩年前的我,這絕對是我在高中創造的一個屬于自己的奇跡。
高考關乎一個學生一生的前途,每一步都不能走錯。要拋棄唯興趣學習的學習態度,致力于總體成績的提升才是王道。
我是相約寒舍,從事高中教學多年,致力于研究高中學習方法,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