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在線10月17日訊(湘潭日報記者譚麗)近段時間,隨著明星喬任梁的意外辭世,抑郁癥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有數據統計,現在全球約有3.5億人患抑郁癥,其中很多患者不知道這是病,即算知道也礙于面子不愿就診,抑郁癥因此成為“沉默的隱形殺手”。預計到2030年,抑郁癥將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
10月13日,我們咨詢了市五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王曉,她指出,抑郁癥等心理疾病只要及時就診,是能治愈的。
“開心果”患上抑郁癥
37歲的劉女士是一家企業的職工,參加工作快20年了。最近,丈夫發現她有些不對勁,經常沉默不語,有一次情緒激動,竟然要從窗戶跳下樓。幸虧家人反應及時,才避免了意外的發生。
熟知劉女士的朋友都說她是個開心果,走到哪里就能把歡笑帶到哪里。然而在丈夫的眼里,劉女士卻多愁善感,“在別人面前,她很開心,可是到家之后,經常一個人坐在房間里發呆,什么也不說。”
劉女士的丈夫介紹,妻子原本性格開朗,工作能力也出色,幾次升職考試成績都不錯,由于多種原因,最終沒能如愿,好強的她很受打擊。慢慢地,劉女士回家后就不愿多說話,經常整晚整晚不睡覺,體重也不斷往下掉,這讓丈夫很擔心。
有一次趁著丈夫剛剛睡著,劉女士要從窗戶上跳下去,幸虧丈夫聽到聲音驚醒了,才避免了這起悲劇的發生。之后,丈夫帶著劉女士到醫院就診,診斷為抑郁癥。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再加上家人的細心關愛,現在劉女士的情況有了明顯好轉。
及時就診是關鍵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大,每天為各種各樣的事情煩惱,導致長期心情低落、煩躁、自卑、痛苦,甚至會產生厭世的極端情緒。所以,抑郁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因為日積月累的影響,變得難以自控。同時,抑郁癥是自殺率最高的一種精神疾病,但治療效果也最好。
王曉介紹,抑郁癥不單會和“垂頭喪氣”、“無精打采”、“滿面愁容”等聯系起來,還有四種很危險的抑郁癥:微笑型抑郁癥、隱匿型抑郁癥、閾下抑郁癥、勤勉型抑郁癥。
這四種抑郁癥由于不典型,易被誤診或忽視,輕者使病人長期陷于精神痛苦而不能自拔,工作和生活受影響,重則導致自殺。
根據多年來的臨床經驗,王曉認為,抑郁癥的臨床表現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其核心癥狀主要是以下三點:內心深處不開心、興趣下降或缺乏、精力易疲乏。因此,應大力普及精神衛生知識,早發現,早治療。治療上要以藥物+心理+物理+康復的綜合治療;單一的心理治療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
“很多人并不認為抑郁癥是種病,就算經過了醫生診斷,很多患者也不愿意接受治療,害怕別人知道,這往往就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王曉介紹,她曾經就接診過一位抑郁癥患者,起初家人認為他只是情緒低落,過段時間就會好,沒想到情況越來越糟。直到有人提醒,才送他到醫院就診。
專家建議:從四方面積極預防
在生活中怎么預防抑郁癥的發生?王曉建議:首先要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鍛煉自己,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豐富經驗,從而促進心理健康。
其次是增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心理調節包括調整認知結構,完善自我意識,塑造健全人格,學會情緒控制,提高適應能力,掌握自我調節的方法。
再次還可以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可通過心理衛生課或講座、閱讀心理衛生書刊等途徑接受心理衛生教育,并把知識運用于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中去。提高自己的耐受挫折的能力,努力保持心理健康。
同時還需要及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除了重視自我調節外,還應積極取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支持,爭取親朋好友的幫助,心理負荷較重、自己不易調節時,應及時尋求心理咨詢。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