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文國 甘肅省蘭州市展文國診所
李某,男,45歲。初診,2012年3月16日。
患者近期工作勞累著涼后出現右側坐骨神經痛,向下沿大腿后側至腳跟放射,針刺樣疼痛,夜間不能入睡,坐立不安。查體:腰部第五椎體部位壓痛陽性,向左側臥位,屈膝抬腿登高實驗陽性,膝跳放射亢進,巴彬斯基征陰性??淘\:右側臀部疼痛,不能坐立,腰骶部疼痛,雙下肢酸困,畏寒怕冷,疲乏無力,食納差,舌質紅,苔白膩,脈弦緊。
診斷:坐骨神經炎。中醫辨證:寒濕侵襲,脾腎虧虛,兼外感風邪。治則:祛風除濕,活血補腎,疏散風寒。
方藥:自擬經驗方獨活益腎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加減。
處方組成:獨活10克,秦艽10克,茯苓15克,炒白術20克,黨參15克,桂枝20克,麻黃10克,細辛3克,附子6克,白芍15克,當歸15克,熟地10克,杜仲10克,忍冬藤20克,雞血藤20克,元胡10克,蜈蚣1條,甘草6克。
另外給予抗炎、補充維生素對癥治療。
服用方法:加水1000毫升,煎2遍,混勻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用。水煎服,1日1劑,7劑。服用期間忌食辛辣油膩飲食。
二診:2012年3月25日。服藥后坐骨神經痛明顯減輕,怕冷畏寒好轉,腰骶部酸困,舌質紅,苔薄白,脈弦細。證屬腎虛濕阻,上方去麻黃、細辛加川牛膝、桑寄生、菟絲子、鹿角膠各10克補腎強筋。繼服7劑。
三診:腰骶部及坐骨神經疼痛已經消失,精神食納俱佳,四肢溫和,舌質紅,苔薄白,脈弦細。上方加龜板膠、淫羊藿、菟絲子溫腎補陽以制寒邪,守方服用1月余,諸證皆除,病告痊愈。建議避風寒,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按:坐骨神經痛多因腰椎間盤突出,受寒或外傷而誘發,發病急驟,腰背部僵硬,疼痛常由腰骶部沿坐骨神經分布區域(臀部、大腿后側及足背等)放射,呈持續性針刺樣疼痛。
本病屬中醫之“腰腿痛”“腰痛”“筋痹’等范疇。中醫認為坐骨神經痛多因外感風寒,寒濕侵襲,瘀血阻絡,房勞傷腎,肝腎虧虛等所致。蓋寒主收引,濕性黏滯,風性善變,風、寒、濕三氣合至,阻滯經脈,氣血痹阻,運行不暢,不通則痛;外傷或跌撲閃挫,損傷臀部肌肉及坐骨神經,血瘀經脈,瘀滯不通,不通則痛;飲酒及嗜食辛辣油膩,濕熱下注,浸淫筋脈,濕熱纏綿,腰腿酸困疼痛;腎主骨而藏精,肝主筋而藏血,房事頻繁,腎精虧虛,肝血不足,則筋脈失養,不榮而痛。故本病以肝腎虧虛為本,濕熱血瘀為標,本虛而標實,或虛實夾雜為其病機特點。依此病機,筆者以祛風除濕,補腎活血立法,依法立方,擬方獨活益腎湯。
方中獨活、秦艽寄生湯祛風除濕;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益氣健脾,扶正兼顧祛邪;杜仲、熟地、桂枝、附子、菟絲子、鹿角膠為右歸丸補腎溫陽,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籬照當空則陰霾自散;川牛膝、桑寄生、杜仲補肝腎而強筋骨;雞血藤、忍冬藤通絡止痛;當歸、元胡活血化瘀止痛;蜈蚣祛風通絡;甘草調和諸藥,是為引和。全方共奏全方赤芍,補腎活血之功,對于急慢性坐骨神經炎,腰腿疼痛屬于寒濕瘀阻,脾腎虧虛者以此方加減治療坐骨神經痛,每獲良效。(展文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