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艾灸方穴解(上篇)
編者按
“節氣灸”是在特定的時令節氣,選擇具有強壯作用的腧穴進行艾灸,以溫壯元陽,從而激發經氣,調動機體潛能,提高機體抗病與應變能力。
每到節氣,正是季節交替、陰陽變化動蕩之時,久病、年老、體弱等人群易加重病情、誘發宿疾或發生新病。因此可以好好利用此時,應用艾灸的方法調節陰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規律,使機體應變環境、抵抗疾病、防病保健。
春季該選擇哪些穴位來艾灸呢?
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公元前104年,《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于歷法,明確了用陽歷(太陽歷)劃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二十四節氣的制定綜合了天文學、氣象學和農作物生長的規律等諸方面的知識,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具體表現,具有很高的農業歷史文化的研究價值。2011年6月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節氣對人體的影響
二十四節氣不僅指導農業生產,也指導人們的養生。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根據二十四節氣的不同,形成了種種保健習俗,這習俗代代相傳,對中華民族的健康起著巨大的作用。醫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曰:“二十四節氣,節有十二,中氣有十二,五日為一侯,氣亦同,合有七十二侯,決病生死,此須洞解也?!?div style="height:15px;">
節氣反映著物候特征,說明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與節氣變化息息相關。人體的五臟與自然界四時陰陽相通應,五臟功能的強弱虛實與四時氣候變化有密切關系。《內經》提出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長夏、肺主秋、腎主冬。保健養生要順從春暖、夏暑、秋涼、冬寒的變化,順從二十四節氣的變化。人體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在陰陽平衡的狀態下,相互資生、相互助長身強體壯延年益壽,而任何一個臟器受到影響都會累及其他的臟器。
四時氣候有異,每一季節各有不同特點,有一些季節性多發病:春季多溫病,秋季多瘧疾等?!端貑枴そ饏T真言論》說:“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脅,長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痹厥?!贝送?,某些慢性宿疾,往往與季節變化和節氣交換發作或增劇。掌握和了解四季與疾病的關系以及疾病的流行情況,能更好地指導防病保健。
節氣保健養生
《素問·上古天真論》:“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薄端貑枴に臍庹{神大論》:“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div style="height:15px;">
保健養生與四時變化有密切關系,春夏陽氣當旺之季,要保養體內真陰,以適應來春陽氣之發動;秋冬是陰長陽消的階段,大地收藏,萬物皆伏,應順應陰長的氣化趨勢養陰。《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節氣灸的療效
根據二十四節氣,選擇與各節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腧穴進行艾灸,提高機體免疫力、抗病力,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正如《黃帝內經》中所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節氣灸”的目的是培壯元陽以扶助正氣,它是從整體角度全面綜合考慮人與環境的聯系,以及環境氣候變化與人的氣血陰陽關系的。
“節氣灸”常選配具有補益強壯作用的腧穴,比如關元、氣海、足三里等。李曉泓等認為“節氣灸”還可配合不同腧穴的選用,達到穴與保健防病相配的最優效果。{來源:李曉泓,解秸萍.論“天人相應”與“節氣灸”[J].北京中醫,2003,(2):18}
“節氣灸”的適應癥有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腦血管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以及保健防衰老等。
(1)扶正祛邪
用以預防治療體虛易感、呼吸系統疾病及過敏性疾病。蘇臨榮等從文獻中總結得出在三伏天利用穴位貼敷的方法防治冬季易發的哮喘、胃腸等疾病的效果良好{來源:蘇臨榮,劉媛媛.節氣灸“治未病”思想探析及臨床應用舉隅[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2,33(4):51~52}。
秦鴻利等通過對120例哮喘患者取定喘、大椎、肺俞、風門、心俞、膈俞、脾俞等穴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集中灸療1年,配合針灸加埋線,認為針灸加埋線配合節氣灸法療效確切{來源:秦鴻利,王秀娟.針灸加穴位埋線配合節氣灸法治療支氣管哮喘臨床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1,24(6):201}。
王玲玲等對40名60歲以上老年人的保健灸實驗說明艾灸對減輕老化癥狀,改善生理功能有顯著效果。{來源:王玲玲,吳中朝.保健灸延緩老化作用的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1994,(6):18~20 }
(2)助陽祛寒
用以治療胃寒、腹瀉等脾胃病及頸肩腰腿疼痛、畏寒、類風濕、骨性關節病等。薛殿凱取穴足三里、神闕、關元、涌泉堅持艾灸20多年,不僅嚴重失眠和十二指腸潰瘍痊愈,而且身體好,記憶強,免疫力也大大增強{來源:薛殿凱,李紅芹.灸足三里,治胃腸病[J].家庭健康,2006,(2):31 }。
鄧柏穎等運用懸鐘、足三里灸法對臨床中風先兆的高血壓因素進行觀察30例,總有效率100%{來源:鄧柏穎,謝感共.功能保健灸對中風先兆即時與近期血壓影響的初步觀察[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2,26(4):266~267}。;運用懸鐘、足三里灸療高脂血癥48例療效觀察,取穴懸鐘、足三里,總有效97.9%。說明了保健灸可以預防中風,對高脂血癥具有調節和治療作用{來源:鄧柏穎,謝感共.功能保健灸治療高脂血癥48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2002,34(9):48~49}。
(3)疏肝理氣
用以治療失眠、抑郁等情志問題。謝美娣對心脾兩虛型失眠患者30例給予艾灸五臟俞治療,與30例口服中成藥對照,艾灸組對于睡眠不安,心悸不安,健忘,神疲乏力明顯優于對照組。{來源:謝美娣.艾灸五臟背俞穴治療心脾兩虛型失眠臨床研究[M].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論文,2011}
二十四節氣灸方穴
筆者通過查閱古代醫學著作,和近年來“節氣灸”相關文獻資料,節氣灸常見的應用{來源:李群.節氣灸在中醫預防醫學中的應用[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4(12):11 ~12},按照二十四節氣順序,各節氣的氣候特征,整理總結了各個節氣對人體五臟、陰陽氣血、季節性多發疾病的影響,并在有多年臨床經驗的馬壽椿老師指導下,分析總結出二十四節氣灸方穴如下。
◎立春
每年的2月3日或4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对铝钇呤蚣狻吩唬骸罢鹿潱?,建始也。”立春意味著,閉藏的冬天已經結束,溫暖而充滿生機的春季開始了。
春季灸療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逐漸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春屬木,與肝臟相應,肝的生理特點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郁而喜調達。所以春季養生主要是升陽護肝,調節心情舒暢,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如《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div style="height:15px;">
立春后其氣候特征是以風氣為主令,而風邪既可單獨作為致病因素,也常與其他邪氣兼夾為病。故《黃帝內經》又說:“風者,百病之始也?!彼赃@節氣內特別注意防范感冒、流行性的傳染病、風濕病和心臟血管疾病等。
該節氣施灸可升陽護肝、防范感冒、流行性傳染病、風濕病和心臟血管疾病等??蛇x用肺俞、肝俞、氣海、足三里。
◎雨水
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对铝钇呤蚣狻吩疲骸罢轮?,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雨水之時,木旺而土氣尚弱,木旺乘土,即肝木過旺克伐脾土。由于肝木疏泄太過,則脾胃因之而氣虛,若肝氣郁結太甚,則脾胃因之而氣滯,兩者皆會出現肝木克脾土的情況。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提出“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脾胃是人體的后天之本,是人體的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體身體健康與否的重要因素。春季灸療除了要遵循養陽、養生發之氣、養肝的原則外,要特別注意調理脾胃??蛇x用肺俞、肝俞、氣海、足三里、脾俞、中脘等穴位。
◎驚蟄
每年的3月5日或3月6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对铝钇呤蚣狻吩疲骸岸鹿潱f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驚蟄為春季的第三個節氣。進入仲春,此時天氣轉暖,漸有春雷,冬眠的動物開始蘇醒。春天,人們常感到困乏無力、昏沉欲睡,早晨醒來也較遲,民間稱之為“春困”,這是人體生理功能隨季節變化而出現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初春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但北方陰寒未盡,冷空氣較強,氣候變化大。所以,為了抵御漸退的寒氣,人們又提出“春捂”。
人體的氣機在立春及雨水之后進一步升發,驚蟄節氣艾灸是扶助正氣,激發機體潛在的順應及應變能力的最好時期,對于防病和保健有明顯的效果??蛇x取肺俞、肝俞、氣海、足三里、脾俞、外關(散風)。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对铝钇呤蚣狻吩疲骸岸轮?,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
由于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陰陽平衡狀態。春分前后,天氣雖已轉暖,還有可能出現連續陰雨和倒春寒,氣候變化幅度大,年老或體弱的人往往會在這個時候發病,一些患者病情反復和加重,出現心腦血管、胃腸道問題,以及失眠、焦慮、抑郁等情志疾病。這個時期各種病邪滋生,尤其容易發生感冒及過敏性疾病。
春分本來應是陰陽平衡的時期,但陽虛之體,陽弱不能與陰平衡,于是陽虛的本質更易顯露出來,所以常發生五更瀉,就是完谷不化的腹泄。由于肝木克脾土,脾胃氣虛、氣滯,易出現腹痛腹瀉。補益和升發都不易太過,灸療時間要適當縮短,仍以肝經與脾經、胃經的腧穴為主。選肺俞、肝俞、關元、足三里、脾俞、外關(散風)。
◎清明
每年的4月4日或5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節?!对铝钇呤蚣狻吩疲骸叭鹿?,此風屬巽故也,萬物齊乎巽,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清明時節正是冷暖空氣沖突激烈的時候,“乍暖還寒晴復雨”。春天,肝陽上亢的老人,特別容易出現頭痛、昏眩,這就是“春氣者諸病在頭”;老年慢性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萬物抽芽,百花吐蕊,過敏性體質的人易皮膚過敏。
此時大自然生機勃發,人體也一樣,激素分泌旺盛,應減少攝入生發性食物。清明的灸療宜陰陽平調,達到健脾、補腎、養肺的目的。選肺俞、關元、足三里、脾俞、外關(祛風)、大椎(過敏,哮喘)。
◎谷雨
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為谷雨,也是春季6個節氣中的第6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
暮春氣候復雜,谷雨節氣的氣溫雖以晴暖為主,但早晚仍有時冷時熱之時。谷雨天,陽光時出時沒,易內分泌失調。雨水增多,濕度加大,氣溫增高,有利于病毒、細菌繁殖,所以易發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膜炎等。
此節氣的灸療,仍要補益陽氣。但谷雨時節人與作物一樣,是受陰液滋養的重要時節,故灸療時一方面要注意補益,一方面又要控制灸療的時間,不能使灸火過旺,傷及陰液。灸療仍然是達到健脾、補腎、養肺的目的。選肺俞、關元、足三里、脾俞、外關(祛風)、大椎(過敏,哮喘)、陰陵泉(化谷雨之濕)。
|作者介紹|
馬蕾,成都中醫藥大學2010級針灸推拿碩士研究生。
來源:四川中醫(2013- 31-07),圖片來自網絡/編輯整理: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