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很多年前,我的雙股側,到了夏天就是長起來一些小紅疙瘩,不疼,只是癢。但是一抓就破,破了以后就會連成片,很難受。無奈,只能去醫院做個檢查,結果醫生說我是免疫力低了點,建議我去做個過敏原測試。
做過血液檢測后發現,我的天,我竟然對好多東西都過敏:酸菜、牛奶、所有菌類植物......
看到結果幾近崩潰,大夫告訴我說:你也不要擔心,前幾天來了一個小男孩兒對咸鹽過敏,還有個患者對空氣過敏,沒辦法他家人都不能讓他去上學了!你這個簡單!給你注射一針氧氣就好了。
出于對知識的渴望、好奇。我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這本書,在《過敏大流行》這本書里,美國知名科普作家莫伊塞斯·曼諾夫認為,像過敏這樣的免疫系統疾病之所以發病率越來越高,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們身邊各種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都在急劇變少。
簡單來說,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就是守護人體健康。這種守護有兩個維度,對外阻止有害物質入侵人體,對內及時清除沒用的或有害的細胞。
1.對外:三道防線
第一道免疫防線:皮膚和黏膜。
第二道免疫防線:具有殺菌作用的各種酶和吞噬細胞。
第三道防線:胸腺、淋巴結和脾臟等免疫器官組成。
2.對內:免疫監視
免疫系統對外抵御有害物,對內則清理有害的腫瘤細胞,以及衰老沒用的或死亡的細胞。
3.兩類最有代表性的免疫系統疾病
①過敏。過敏就是人體免疫系統對于外界物質的入侵應對不良,導致人體出現生理功能紊亂或組織損傷。這個應對不良可能是免疫系統反應過激,也有可能是防御能力不夠強。比如過敏性哮喘和各種過敏性皮炎。
②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免疫系統錯誤打擊,把好人當壞人打,導致人體組織受損。比如紅斑狼瘡和潰瘍性結腸炎。
所謂的微生物,指的是各種寄生蟲、細菌、病毒、真菌等,它們在人類數百萬年的演化史中,與我們一直共存共生。比如絳蟲和虱子。
在20世紀之前,人類生活的環境里,都存在著大量微生物,時刻受到各種寄生蟲、病菌的威脅。而人體的免疫系統也在演化過程中,習慣了來自各種微生物的免疫刺激,適應了與微生物共存。
但這個情況,隨著現代衛生學和醫學的發展,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造成了許多免疫性疾病。有統計數據表明,一個國家的GDP越高,由免疫系統問題引發的各種疾病就越多。而在更貧窮,人居環境也相對“更臟”的地方,這些疾病反而很少。
1.前面講的過敏性疾病變多了。比如花粉癥和花生過敏。
2.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越來越多。比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多發性硬化癥。
在結合了當代最新科學研究和親身試驗之后,本書作者曼諾夫認為,治療捷徑還要在微生物身上找。通過科學手段,適當地恢復來自微生物的免疫刺激,就可以讓人體免疫系統重歸正常。
1.曼諾夫自己用美洲板口線蟲治療免疫性疾病。
2.類似的微生物療法,在其他很多疾病的治療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功。比如用蠕蟲治腸道潰瘍和食物過敏;用幽門螺桿菌治療過敏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3.自閉癥的微生物療法。
羅素說過:“須知參差多態,乃幸福的本源?!蔽覀冊诟脑熳匀坏耐瑫r,要保護環境,保護動植物和非生物的多樣性,與自然和諧相處才是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