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孩子的大腦是什么樣的?
一個嬰兒在剛出生時,大腦里就已經擁有了大約1000億個神經元,這和成人所擁有的神經元數量相差無幾。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神經元之間會產生多達數萬億次的相互連接。每一個神經元連接都可以對應一項孩子大腦已經習得的技能。
大腦的三位一體
人的大腦有3個部分。按照進化的時間順序,從內到外分別為爬行動物腦、情感腦和理性腦。
爬行動物腦是最原始的、最早進化出的大腦區域。人類的這一部分大腦與爬行動物的大腦無異,它操控著我們生存的本能。
在爬行動物腦的基礎上進化出的新一層大腦結構被稱為情感腦。它的功能在于分辨愉快和不愉快的情緒。
最外的一層大腦,也是進化程度最高的一層,就是我們的理性腦。正是這一部分大腦結構將人與其他動物區分開來,使人類擁有了自我意識,能夠互相溝通、進行推理、換位思考,權衡利弊做出決定。
理性腦的最外層是“大腦皮質”,可以分成左半球和右半球。
左半球的功能包括說、讀、書寫、抽象記憶、自我控制等。這個半球所具有的特點是理性、邏輯、積極性和控制性。右半球更看重直覺,更具藝術性,也更為感性。
第二部分: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
五大養育工具:激勵孩子的行為、懲罰的替代法、設定恰當的限制、同理心,以及溝通。
第一個工具:激勵孩子
首先,父母需要做好行為榜樣。我們的大腦中有一種名為“鏡像神經元”的神經元回路,其主要功能是通過觀察來學習。
其次,激勵孩子還需要用獎勵的方式。因為獎勵可以強化孩子的積極行為。
但是要記住,你的獎勵必須是與孩子的正面行為相關的,否則就會是無效獎勵。
作者進一步強調,雖然獎勵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但是要盡量避免物質獎勵。
第二個工具——懲罰,更確切的說是“懲罰的替代法”
所有的懲罰——無論是責罵、面壁罰站、還是更極端的體罰——都是極其笨拙并且低效的。
因為大部分的懲罰行為非但沒有讓孩子變好,反而會助長壞行為。
有很多方法可以代替懲罰。
比如:制定激勵式規則。
比如:設定合理的后果。
第三部分: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智商?
1、情商
人類大腦中主導情感的是“情感腦”這一區域,因此促進情感腦的發育就是提高情商的關鍵。為此,作者提出了4條基于腦科學的養育原則,分別對應孩子的自尊、自信、勇氣和幸福感的培養。
(1)自尊的培養
心理學家指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聯結是孩子建立自尊的關鍵。當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到安全和無條件的愛時,那么他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值得擁有幸福。
那么要如何建立這種聯結呢?作者提出了2點建議。
首先是要創造有規律的環境。此外父母要創造和孩子雙向交流的機會。
(2)培養自信
要培養自信的孩子很簡單,那就是放手讓孩子自己探索和解決問題。如果遇到危險的、需要父母出手的情況,記得保持鎮定,冷靜應對。這樣,孩子也能學會冷靜且靈活地應對各種挑戰,在未來自信地邁上人生的道路。
(3)讓孩子學會平復創傷。
幫助孩子平復創傷的方式很簡單,那就是引導他開口談論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到的事情。用這種簡單的方法,你就可以促使孩子大腦內負責語言和邏輯的一側幫助負責圖像和情感的另一側處理他所遭受的創傷經歷。我們把這個過程稱為“整合創傷經歷”。
(4)培養幸福感。
培養幸福感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作者建議把孩子的注意力轉向積極的事物。再比如,父母可以發掘和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2、智商
兒童智力發展最重要的六個方面,它們本別是注意力、自控力、記憶力、語言能力、視覺智力和創造力。
(1)注意力
要想避免孩子出現注意力問題,就要限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實驗表明,經常接觸手機、電腦的兒童比那些不使用這類電子產品的孩子更加易怒,注意力、記憶力和專注力也更差。
(2)自控力
與注意力的培養相似,孩子自控力的養成也需要通過設定規矩來進行訓練。家庭生活中的家規、飯桌上的要求、看電視的時間限制,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理解“他不可能總是如愿以償地擁有一切”。這些規矩能夠鍛煉孩子,讓他學會自我約束并冷靜面對挫折。
(3)記憶力
親子談話是影響孩子記憶力發展的關鍵。作者把幫助孩子提高記憶力的方法稱作為“積極闡述”。也就是當我們和一個孩子談論過去的時候,父母要有條不紊地引導孩子回憶發生的事,并主動把故事串聯起來。
(4)語言能力。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發展語言能力的3個建議:
建議一:多和孩子聊天,并且幫助孩子擴展語言。
建議二:拓寬孩子的世界。把孩子暴露在除了家之外的其他環境,見識不同的人和事。
建議三:培養熱愛閱讀的孩子。
(5)視覺智力
幫助孩子提高視覺智力有兩個實用的方法。一是讓孩子多玩建造類游戲,比如拼圖、樂高、積木等。其次是陪孩子玩做鬼臉的游戲。
(6)創造力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在家庭教育中,我們該如何守護孩子的創造力呢?
首先要給孩子提供表達創造力的工具。
其次是要給孩子空閑的時間。“無聊是創造力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