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乃中國國粹,博大精深,茶之道細致繁雜,幽靜淡雅。而對茶的理解和感悟,則見仁見智,品茶、說茶,也因人而異。今日斗膽妄言茶事,錯漏無稽所在多多,自不免貽笑大方,祈請諒涵為幸。
且從類別說起:
我國茶類普遍按制作方法的不同來分類。一般分為: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及再加工茶,共七大類。同時依茶葉制作過程和茶葉發酵程度的不同又分為:不發酵茶(綠茶、黃茶)、輕微發酵茶(白茶)、半發酵茶(青茶,俗稱烏龍茶)、全發酵茶(紅茶)、二次發酵茶(黑茶,代表即普洱茶。)而花茶、果茶、速溶茶等均屬再加工茶。換言之,同一株茶所采的茶青依不同的制作工藝則分別可制成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1.采取較細嫩(越細嫩品質越佳)的茶青,經殺青、揉捻、干燥(或烘或炒),所制而成即綠茶。2.在制作綠茶的過程中增加一道悶黃的工序,所制而成即為黃茶。3.茶青經萎凋(輕微發醇)所制而成即為白茶。4.摘取開葉或半開葉茶青(不可嫩芽或嫩尖)經加重萎凋做青程度至半發酵所制而成即為青茶(烏龍茶)。5.茶青經萎凋、發酵所制而成即紅茶,為全發酵茶。6.黑茶原料一般較粗老,茶青經全發酵干燥后再潮水渥堆、蒸壓裝簍、堆放陳化,經此而成即普洱茶(黑茶)。
安溪烏龍茶 :
烏龍茶主要產地有福建、廣東、臺灣等,閩南為烏龍茶的發源地,安溪則為閩南烏龍茶的主要產區。安溪烏龍茶主要品種有: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奇蘭、梅占、佛手、桃仁、香椽等。鐵觀音為烏龍茶中的珍品,黃旦具奇香似桂花得名黃金桂,本山因香類似觀音而有小觀音之譽,均為烏龍茶系中不可多得的佳品。因此在茶葉出口品名中多把鐵觀音、黃金桂、本山單列,而其它種類則統稱為色種(種茶。注:也有把本山歸為種茶類的)。
一.鐵觀音
鐵觀音別稱紅心觀音或紅樣觀音(其它如:紅英觀音、白心尾觀音、白樣觀音及薄葉觀音則均非純種鐵觀音)。優質鐵觀音條索卷曲、壯實、沉重,形似觀音(或稱蜻蜓頭狀),重如鐵、青蒂綠腹紅鑲邊,其名由此得來。鐵觀音所含香氣成分種類最為豐富(中、低沸點香氣成分比重均遠大于其它茶樹種所制成的烏龍茶),且富含多種有機酸、氨基酸及糖類化合物,茶湯醇厚甘鮮,入口微甜帶酸、回甘具蜜味,其香如蘭而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譽),其韻圣妙無二,是為觀音韻。
二.黃金桂
黃旦茶樹嫩梢制成的烏龍茶,茶湯金黃具奇香似桂花,故名黃金桂。其成品茶條索緊細,色澤潤亮金黃,茶湯顏色亦金黃明亮,入口滋味醇厚,回甘明顯,香氣高揚,帶桂花香型。
三.本山
本山成品茶條壯實沉重,梗鮮亮、細瘦,如"竹子節"。尾部稍尖,色澤鮮潤黃綠似香蕉,茶湯橙黃,剛入口清純,后感略濃厚,香似鐵觀音而較清淡,故有小觀音之稱。
四.安溪色種
毛蟹、奇蘭、梅占等安溪茶樹種所制成的烏龍茶(單一品種或制成后拼配)統稱為色種(也稱種茶)。其中毛蟹的產量較大,最為常見。
如何區分鐵觀音與其它茶樹種所制的烏龍茶:
1.觀茶形。
鐵觀音成茶條索卷曲、較粗壯、緊實,顏色呈鮮亮的綠色或墨綠色。黃金桂、本山成茶條索均緊而細瘦,黃金桂呈亮黃色,本山則綠中顯微黃。
2.聞茶香。
上品鐵觀音:其香如蘭,揚、幽而綿長,清雅脫塵、雋永怡人,無以名之,唯譽圣妙。上品本山:其香清雅、持久,但細品之下,有青草氣,稍滯、略濁,似帶煙火氣。上品黃金桂;具奇香如桂花,高揚持久,濃烈,有過猶不足之嫌。嘗聞:女人如茶。果然有才:觀音如仙女在天;本山似小家碧玉;黃金桂則艷冶逼人。
3.品茶湯。
鐵觀音,茶湯滑順,回甘快而持久,觀音韻明顯。黃金桂,茶湯味厚,回甘明顯,微苦有澀感。本山,茶湯似觀音,較清淡而無音韻。
4.觀葉底。
鐵觀音,葉底肥厚明亮,似綢面光澤,葉形橢圓,葉緣齒疏而鈍,葉基部稍鈍,葉尖端稍凹、向左稍歪,葉緣鮮紅如紅線鑲邊。(紅芽歪尾桃--為純種特征之一)。黃金桂,葉底柔軟明亮,中央黃綠,邊緣朱紅,葉形橢圓,側脈明而密,鋸齒深較銳。本山,葉底黃綠,呈長圓形,葉張尖薄,主脈明顯。
5.色種的香、味、形不一而足,概言之,其香較雜(或如線香、如焦糖、如茉莉等),其湯較濁,細品之下,似有綠茶的炒青味--此為其明顯特征。
苦丁的辨別
目前我國苦丁茶存在嚴重的同名異物現象,約有 10 個科的 23 個物種被人們稱為“苦丁茶”,常見的有冬青科的苦丁茶冬青、大葉冬青和構骨,木樨科的序梗女貞、日本毛女貞、紫莖女貞等,金絲桃科的苦汛茶、黃牛木、毛葉黃牛木等。據陳興琰等( 1990 )通過文獻考證和實地調查,得出如下結論:中國古文獻所指的 皋盧(苦丁茶)系冬青科的大葉冬青,學名為 ( Ilex latifolia Thunb ), 其它所謂“苦丁茶”均屬同名異種。
苦丁茶的真偽鑒別
(一)真假識別
苦丁茶的葉片較普通茶葉大 1.5-2倍,葉橢圓形,葉片厚,有革質、無茸毛。鮮葉光澤性強,墨綠色。嫩芽葉制成的茶,外形粗壯,卷曲,無茸毛。沖泡可判明真偽:苦丁茶滋味是先苦(這種苦味是口感可接受的苦味)然后有微甘味,無澀、辣、臭、酸及其他異味,耐沖泡。嫩葉做的苦丁茶1克可沖泡150ml水,其茶味濃郁,沖泡8次-10次滋味仍強烈,是普通茶葉難以媲美的。老熟葉制成的茶葉,其滋味也是先苦后甘,無青味,滋味顯濃緩慢釋放,耐沖泡是主要的特點。添加2-4倍量的茶葉滋味只是感覺略濃,其苦味口感仍清爽、醇甘,不會變得奇苦難耐。是其他樹葉、甚至添加一些物質難以做成的。回甘味過強、帶甜味的,可能是加了甘草或糖。若有參味的可能是絞股藍或其他參類。查葉底:苦丁茶葉底帶紫褐色、無茸毛,葉片大且厚,茶梗粗壯。全片的老葉面積大,葉緣齒較純。
(二)異質茶鑒定
即在苦丁茶中摻入其他物質,憑感官是可區別的。普通茶葉身骨較輕,外形較小,看葉底時葉片小而薄。粗粒粉末多則可能夾雜有其他物質。最便捷有效的方法是取可疑異物約 2粒谷子大小放入口中用門牙切壓。正品含于口中能感覺出苦味。先苦后甘,而劣質品則沒有苦味或苦味弱,或奇苦或有其他異味,甘草只有甘甜味而沒有苦味。
(三)質量鑒別
苦丁茶是保健飲品,對其審評與普通茶葉不同,是否耐沖泡是主要的,高檔苦丁茶滋味濃而醇厚,先苦后甘,條索較緊潔。
把盤:經篩、搖、收茶樣,無碎雜物,中段茶多,身骨重者為好,老葉茶切條均勻為宜。
開湯:稱 3克茶樣,用150ml品評杯,開水泡5分鐘。
嗅香氣:葉底香氣不明顯,較平淡,熱嗅和冷嗅無異味為正常,無霉氣、焦氣。
嘗滋味:先苦后甘,苦味是口感可接受的醇爽,無異味為好。甘味,只是口感甘醇,回甘味不強烈、無甜味為好。飲后口腔及喉嚨感覺清醇甘味,無惡味感。如品出酸、奇苦、辣、焦味的質量不夠好,甚至是摻雜的偽劣品,要重新檢驗。
耐泡性檢驗:苦丁茶耐沖泡,其滋味緩緩釋出,連續沖泡(每次泡 5分鐘)10余次仍感滋味甚濃的為好。脫味快,易變淡味的稍差。
看湯色:苦丁茶以湯色黃綠、清澈、無渾濁或懸浮物為好。
評葉底:以靛青或暗青色、柔軟、葉片無焦斑、無碎物的為好。
泡茶渣、湯的擱置:用凈開水泡浸的苦丁茶,茶湯放置 3天-5天一般不會變味,滋味如初。沖泡茶葉倒至無水滴時,茶渣在杯中放置3天-5天一般不會霉變,重新沖開水,茶味尚存。
老葉做成的苦丁茶,其滋味與嫩葉做成的相近,只是耐泡次數稍少些,每次沖泡出的茶味淡些而已。如稍增加茶葉量,飲用口感仍較好。
(四)鑒別真假苦丁茶的簡易方法
真苦丁茶(正宗):1 、將葉片或葉柄折斷,并緩緩拉,出現一條條白色長線2 、取嫩葉苦丁茶 1g ,用 150ml 開水沖泡,連續泡 10 次仍有茶葉者 3 、取少許苦丁茶入口咀嚼,先苦后甜,且回味持久4 、葉緣有不規則的稀疏鋸齒,齒尖有小黑點
5 、葉互生,葉片兩面光滑無毛,側脈互生,葉柄上方與主脈呈溝狀凹陷
假苦丁茶 :1 、葉片或葉柄折斷不出現細線
2 、同法連續沖泡 10 次后,已無茶葉
3 、只苦不甜,或只甜不苦
4 、無鋸齒,無黑點
5 、無左列特征
新茶的特點是色澤、氣味、滋味均有新鮮爽口的感覺,新茶含水量較低,茶制干硬而脆,手指捏之能成粉末,茶梗易折斷。
而存放一年以上的陳茶卻是色澤枯黃,香氣低沉,滋味平淡,飲時有令人討厭的陳舊味。陳茶儲放日久,含水量較高,茶制柔軟,手捏不能成為粉末,茶梗也不易折斷。
1、觀色法:新茶顏色鮮、綠意明顯,舊茶則色澤發暗、發黑,綠意明顯比新茶差。
2、辨味法:新茶香味濃郁,新鮮自然,舊茶香味偏淡,缺少鮮味。個別商家舊茶能夠熏上香味,但這樣的茶香味道不夠純正,只要仔細,一般能夠辨別出來。
3、干濕分辨法:新茶剛剛上市,剛剛炒出來,除非商家造假,一般比較干燥。舊茶因放置時間較長,返潮影響會使茶葉手感稍重,用手摩擦,沒有那種輕脆的摩擦音。
4、辨別細毫法:許多綠茶炒制成形后,能夠形成自然的細毛,這樣的茶葉一般是芽尖,價錢比較貴,喝起來口感清爽、甜香,是茶葉中的名品。但放置時間長了,會使細毛凝聚成不易察覺的小團,這樣的茶葉泡出來色香味都打了很大的折扣。新茶細毛自然連接在葉片上,尚未脫落。
新茶色香味俱佳,舊茶色香味欠佳,放置時間長的茶葉喝了對人體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會產生副作用,比如口味發澀、喝后胃脹等等。那么如何區分新舊茶呢?1、是觀色法:新茶顏色鮮、綠意明顯,舊茶則色澤發暗、發黑,綠意明顯比新茶差。2、是干濕分辨法:新茶剛剛上市,剛剛炒出來,除非商家造假,一般比較干燥。舊茶因放置時間較長,返潮影響會使茶葉手感稍重,用手摩擦,沒有那種輕脆的摩擦音。3、是辨味法:新茶香味濃郁,新鮮自然,舊茶香味偏淡,缺少鮮味。個別商家舊茶能夠熏上香味,但這樣的茶香味道不夠純正,只要仔細,一般能夠辨別出來。4、是辨別細毫法:許多綠茶炒制成型后,能夠形成自然的細毛,這樣的茶葉一般是芽尖,價錢比較貴,喝起來口感清爽、甜香,是茶葉中的名品。但放置時間長了,會使細毛凝聚成不易察覺的小團,這樣的茶葉泡出來色香味都打了很大的折扣。新茶細毛自然連接在葉片上,尚未脫落,仔細辨別,可以辨別出新舊茶的差別。
一看:看的是茶葉的外形和色澤。好茶葉的色澤基本上是翠綠的,而且芽頭的條形也比較均勻。此外,還要特別留意茶葉里是否有老葉或死葉,如有,則茶葉品質一般。
二聞:如果茶葉看起來不錯,那你可以接著把茶葉拿起來聞一聞。一般好茶葉聞起來會有一股撲鼻的清香;而品質不佳的茶葉聞起來會有一股霉味,像燜過似的。
三泡:現在市場上有的茶葉雖然看起來色澤不錯,但有可能是在制作過程中添加過某種化學原料。所以在選購茶葉時,消費者最好能將其泡開品嘗一番。一般情況下,好茶葉泡開的茶很清透,反之則渾濁。當然,消費者在泡開茶后也有必要品味一番。如果你喝到的茶清爽潤喉、唇齒留香,那你選購的一般是好茶。反之,如果喝到嘴里苦澀發麻的,很可能是夏暑茶,品質不會太好。
苦丁茶是一種多年生野生作物,生長在西南地區的高山之中。據《本草綱目》記載,苦丁茶具有散風熱、清頭目、生津止渴、消食提神、消炎解毒、降壓降脂等藥理功能。現代科學臨床應用表明,苦丁茶具有消暑解毒、消炎殺菌、化痰止咳、健胃消積、提神醒腦、減肥搞癌和抗輻射、降血壓、降血脂、降膽固醇等功效。
據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中國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共同研究,苦丁茶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多種氨基酸、多酚類、三萜甙類等物質及鈣、鉀、鈉、鐵、鋅、硒等10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苦丁茶因此被國內外消費者譽為保健茶、益壽茶、美容茶,是一種應用極為廣泛的天然多功能植物飲料。
四川省筠連是全國最大的苦丁茶基地縣,被譽為“中國苦丁茶之鄉”。2001年,在成都西博會上,筠連精品苦丁茶每公斤賣到3160元,創川茶價格新高。由于市場看好,農民種植積極性高,到2003年,筠連苦丁茶面積已達5萬余畝。
由于對苦丁茶了解不夠,不少消費者會把顏色較綠的看為是新鮮的、上乘的茶。而顏色較暗的是陳茶、不好的茶。其實不然,要辨別真假苦丁茶要注意以下幾點:
質量比較低劣的苦丁茶外形比較粗糙,顏色比較綠,但有一種刺眼的反光,沖泡時顏色馬上變得很綠,湯色也比較渾濁,而因為它含有一定的糖分,所以葉子會很快的張開。
質量上乘的苦丁茶外形比較勻整,顏色稍微暗一點,但有一定的潤度。沖泡時湯色清澈明亮,因為含糖少,所以葉子會慢慢打開。
茶葉的選購
干茶的外形,主要從五個方面來看,即嫩度、條索、色澤、整碎和凈度。
1.嫩度
嫩度是決定品質的基本因素,所謂“干看外形,濕看葉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葉,容易符合該茶類的外形要求(如龍井之“光、扁、平、直”)。此外,還可以從茶葉有無鋒苗去鑒別。鋒苗好,白毫顯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條也無鋒苗和白毫。但是不能僅從茸毛多少來判別嫩度,因各種茶的具體要求不一樣,如極好的獅峰龍井是體表無茸毛的。再者,茸毛容易假冒,人工做上去的很多。芽葉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斷依據,只適合于毛峰、毛尖、銀針等“茸毛類”茶。
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鮮葉,也得一芽一葉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當的。因為芽心是生長不完善的部分,內含成份不全面,特別是葉綠素含量很低。所以不應單純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2.條索
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格,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龍井扁形、紅碎茶顆粒形等等。一般長條形茶,看松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圓形茶看顆粒的松緊、勻正、輕重、空實;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格。一般來說,條索緊、身骨重、圓(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說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質優;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煙、焦味,說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質劣。
以杭州地區綠茶條索標準為例: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細緊有鋒苗緊細尚有鋒苗尚緊實尚緊稍松粗松
可見,以緊、實、有鋒苗為上。
3.色澤
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加工技術有密切關系。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無論何種茶類,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如果色澤不一,深淺不同,暗而無光,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質劣。
茶葉的色澤還和茶樹的產地以及季節有很大關系。如高山綠茶,色澤綠而略帶黃,鮮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澤深綠有光。
制茶過程中,由于技術不當,也往往使色澤劣變。
購茶時,應根據具體購買的茶類來判斷。比如龍井,最好的獅峰龍井,其明前茶并非翠綠,而是有天然的糙米色,呈嫩黃。這是獅峰龍井的一大特色,在色澤上明顯區別于其它龍井。因獅峰龍井賣價奇高,茶農會制造出這種色澤以冒充獅峰龍井。方法是在炒制茶葉過程中稍稍炒過頭而使葉色變黃。真假之間的區別是,真獅峰勻稱光潔、淡黃嫩綠、茶香中帶有清香;假獅峰則角松而空,毛糙,偏黃色,茶香帶炒黃豆香。不經多次比較,確實不太容易判斷出來。但是一經沖泡,區別就非常明顯了。炒制過火的假獅峰,完全沒有龍井應有的馥郁鮮嫩的香味。
4.整碎
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以勻整為好,斷碎為次。
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為木質),使茶葉在旋轉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輕重、粗細、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于中層,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各茶類,都以中層茶多為好。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滋味較淡,水色較淺;下層碎茶多,沖泡后往往滋味過濃,湯色較深。
5.凈度
主要看茶葉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過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夾雜物的多少。凈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夾雜物。
此外,還可以通過茶的干香來鑒別。無論哪種茶都不能有異味。每種茶都有特定的香氣,干香和濕香也有不同,需根據具體情況來定,青氣、煙焦味和熟悶味均不可取。
上述文字,只是非常籠統的介紹。最易判別茶葉質量的,是沖泡之后的口感滋味、香氣以及葉片茶湯色澤。所以如果允許,購茶時盡量沖泡后嘗試一下。若是特別偏好某種茶,最好查找一些該茶的資料,準確了解其色香味形的特點,每次買到的茶都互相比較一下,這樣次數多了,就容易很快掌握關鍵之所在了。國內茶葉品種車載斗量,非專業人士,不太可能每種茶都判斷出好壞來,也只是取自己喜歡的幾種罷了。我不太在各處的茶葉店買茶,一般是在產地或者是茶藝館里買,所以一到春天就到處跑。產地的茶總的來說較純正,但也由于制茶技藝的差別,使得茶葉質量有高低之分。茶藝館里的茶,價錢比外面的貴出許多,但這里比較容易找到好茶,一則是可以試過知其好壞,二則比較好的茶藝館的茶,本身就是經過認真挑選的,若無法到產地購茶,也不失為一個選擇。還有就是一些比較大的茶莊,可以當場試茶。如果對某種茶很有鑒別能力,則可以到茶葉批發市場去購買,那里的茶,相比于小茶葉店,比較新,且可選的種類多,價格比較便宜。但是我自己的經驗,這里一般不太容易找得到非常好的茶,特別是綠茶。因為特級綠茶價錢偏高,茶葉批發市場和小茶葉店因成本的緣故都較少經營,好茶多數被大的茶莊和茶葉公司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