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墨畫賞析
中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基本要素有三:單純性、象征性、自然性。相傳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濃淡變化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繽紛可以用多層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圖畫歌》云:“江南董源傳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就是說的水墨畫。唐宋人畫山水多濕筆,出現“水暈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筆,墨色更多變化,有“如兼五彩”的藝術效果。唐代王維對畫體提出“水墨為上”,后人宗之。長期以來水墨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占著重要地位。
用中國特制的煙墨構成的“水墨畫”成為中國畫特有的一個畫種。墨可分作墨、淡墨、濃墨、極淡墨和焦墨五墨,即焦墨(原墨)一濃墨一重墨一淡墨一清墨五層次。
墨是寒色,由五墨構成的畫應該有寒感,它的調子應該是灰暗的。但又為何好的“水墨畫”會使人有溫感而不感覺它的調子灰暗呢?這是因為好畫善于利用白地(空白)來與黑的寒色相對比、相調和,因而使人有介于寒熱之間的溫感。而且,好的煙墨并不是暗墨。
凡光滑受光而反射強者都叫做明物,好墨的黑光澤如漆,故可叫做明黑,因而是不會讓人有灰暗感的。
水墨畫:在中國畫中,以中國畫特有的材料之一,墨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為濃墨、淡墨、干墨、濕墨、焦墨等,畫出不同濃淡(黑、白、灰)層次。別有一番韻味稱為“墨韻”。而形成水墨為主的一種繪畫形式。
+特點:水墨畫有著自己明顯的特征。傳統的水墨畫,依南朝謝赫的古畫品錄評論: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于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講究筆墨神韻。筆法要求:平、圓、留、重、變。墨法要求墨分五色,濃、淡、破、潑、漬、焦、宿。 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于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講究空白的布置和物體的“氣勢”。 可以說西洋畫是“再現”的藝術,中國畫是“表現”的藝術。國畫是要表現“氣韻”、“境界”。另外,中國畫愛寫詩詞及提字,再加紅印簽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