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漆化痰方
《金匱要略》中提到:“ 咳而脈沉者,澤漆湯主之。” 原方由澤漆、半夏、桂枝、生姜、白前、紫參、黃芩、人參、甘草組成。本方用于久咳病邪入里,正虛挾有痰飲,或有不同程度的痰郁化熱之證。黃老自此方基礎上,加以補充為:“ 咳痰白粘、量多、易于咯吐,脈沉、小弦或小滑者,澤漆湯主之” ,并將辛、苦、性微寒的紫參改為溫潤化痰的紫菀,黃老認為痰飲病多為陽虛之體,若苦寒太過痰飲反滯。在澤漆化痰方中,澤漆偏溫為君,善消痰化飲,配辛、溫的半夏、辛、苦的陳皮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消痞之功,共為臣藥;紫菀辛、微溫,歸肺經溫潤下氣化痰;白前辛、甘,微溫,歸腫經,以降氣化痰,柴胡苦、辛、微寒,歸肝膽經,和解表里,疏風散邪,此三味均為佐藥。枳殼,桔梗,甘草三藥相合,一宣一降,寬胸利膈,化痰理氣,宣暢氣機使肺之宣發肅降功能恢復。丹參、郁金性微寒,活血和血,涼血破瘀,共為佐使藥;諸藥合用,共湊溫痰消飲之功。
化痰方的組方特點及臨床應用
化痰方運用要點為痰質白粘、白泡或淡黃,咯痰量多,甚至日排痰量達上百口、數百毫升。黃老據此特點,以澤漆化痰湯為基礎,根據寒熱不同,制定化痰一方及化痰二方。
①化痰一方:澤漆湯和二陳湯加減而成,適用于咯痰量多,痰色白粘泡,口不干,或見胸悶氣促,舌淡,苔白膩,脈小弦或滑;證屬寒痰阻肺,肺失肅降;方中澤漆性偏溫,為消痰化飲要藥;半夏、陳皮燥濕化痰,行氣利水;蘇子、白前降氣祛痰;柴胡疏風祛邪;桔梗、枳殼、甘草寬胸利隔,止咳化痰,調和諸藥。
②化痰二方:澤漆湯和小柴胡湯加減而成,適用于咯痰量多,痰色白粘稠,咯吐不易,或痰色淡黃,口干飲多喜冷,便干尿黃,舌紅,苔淡黃膩,脈弦數或弦滑;證屬痰熱阻肺,清肅失司;方中澤漆、半夏、陳皮、紫菀潤肺下氣,消痰化飲;柴胡、黃芩清邪肺熱;桔梗、枳殼、甘草寬胸利隔,止咳化痰,調和諸藥。
黃老根據痰量多寡,調整澤漆劑量。輕度痰量( +) 澤漆30克;中度痰量( ++) ,澤漆45~60克;重度痰量( +++) ,澤漆60~90克,最多劑量可達150克。一般有胃病者澤漆首用20克并選加和胃之品。若痰熱者,在澤漆湯使用基礎上,合用銀花、連翹,甚至加大柴胡、黃芩劑量。如見痰黏難咯則不用澤漆,選加竹瀝、瓜蔞皮( 仁) 、海蛤殼同用。
陰虛痰飲方的組方特點及臨床應用
黃老運用陰虛痰飲方的要點為慢性肺病,證屬氣陰兩虛,苔屬花剝或少苔少津。黃老據此特點,以麥門冬湯為基礎,根據痰量及咯吐難易不同,制定陰虛痰飲一方及陰虛痰飲二方。
①陰虛痰飲一方:麥門冬湯合澤漆湯加減而成,適用于氣陰兩虛證候,痰量多、易咯吐者。方中黨參、麥冬益氣健脾,生津益胃;澤漆、半夏、陳皮化痰飲,紫菀、白前肅肺化痰;柴胡、黃芩清透肺熱;桔梗、枳殼寬胸化痰,甘草化痰兼調和諸藥。
②陰虛痰飲二方:麥門冬湯合射干麻黃湯加減而成,適用于氣陰兩虛,痰少難咯,胸悶氣喘者。方中方中黨參、沙參、麥冬益氣健脾,養陰生津;射干、炙麻黃宣肺平喘定哮;柴胡、黃芩、通調表里清泄肺熱;紫菀、款冬花潤肺下氣,止咳化痰;瀝半夏、茯苓化痰飲;桔梗、枳殼、甘草寬胸利隔,止咳化痰,調和諸藥。
由于本病多屬久病而致,病機是在陽虛基礎上產生陰虛證候,患者多有納呆、腹脹、便溏等脾虛失運之癥,因此在選藥上應選用麥冬、石斛等清補之品而非生地等滋補之品;在溫陽藥應選用仙靈脾、肉蓯蓉等溫潤之品而非附子、肉桂溫燥之品,以防壯火食氣,耗氣傷陰。另外,在調護中,應先擬益氣健脾生津,則脾胃有源,氣血津液則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