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10g,降香10g,炒白術15g,赭石30g,茯苓15g,陳皮15g,清半夏12g,厚樸15g,枳實15g,甘草6g
嘈雜吐酸者,加黃連、吳茱萸、瓦楞子; 便秘者,加生大黃; 腹脹痛劇者,加炒萊菔子、延胡索; 納差者,加焦三仙、砂仁。
劉某,女,32歲,1991年3月16日初診。胃脘脹痛半年,加重10余天,嘔吐宿食酸腐,口苦口臭,嘈雜吐酸,納呆乏力,面色萎黃,形體消瘦,大便秘結,舌淡、苔白厚,脈細數。 線鋇餐透視示:十二指腸降段粘膜水腫擴張,逆蠕動波頻繁,下端可見筆桿樣壓跡。診斷: 十二指腸維積癥。證屬胃失和降,食積中脘。治宜和胃降逆,行氣導滯。方用和胃降氣湯加焦三仙各20g、生大黃15g(后下)、黃連10g、吳茱萸6g、生姜3片。服3劑后,嘔吐宿食已止,飲食稍增,大便通,上方去大黃,繼服5劑,諸癥基本消失,擬上方再進3劑。x線復查十二指腸未見異常,鋇餐通過順利。囑其服香砂六君丸調理善后,隨訪1年未復發。
十二指腸壅積癥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十二指腸近端或十二指腸、空腸交界處的不全梗阻,以至十二指腸近端擴張,內容物壅積所產生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屬中醫反胃、嘔吐范疇,為胃失和降,氣機阻滯所致。和胃降氣湯和胃降逆,行氣導滯,藥證相符,效如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