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外丘穴是中醫治療老寒腿之穴,對治療頸項強痛,胸脅痛,瘋犬傷毒不出,下肢痿痹,癲疾,小兒龜胸作用效果好,配腰奇、間使穴、豐隆穴、百會穴治癲癇效果更佳。外丘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平陽交穴。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外丘穴位位置圖、準確位置、按摩手法及作用。
外丘穴,中醫針灸穴位之一,出自《針灸甲乙經》, 足少陽膽經的第36個穴位。該穴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平陽交。主要治療頸項強痛,胸脅痛,瘋犬傷毒不出,下肢痿痹,癲疾,小兒龜胸。
【外丘穴名解】
出處:《針灸甲乙經》:“膚痛痿痹,外丘主之。”
陵起為丘,穴當小腿外側,肌肉隆起處,故名外丘。
【外丘穴的功能特性】
功用:舒肝理氣,通絡安神。
特異性:足少陽經之郄穴。
【外丘穴位位置圖】
外丘穴屬于足少陽膽經,外丘穴位于人體的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平陽交穴。
【按摩外丘穴位的作用】
緩解治療坐骨神經痛、頭項痛、胸脅痛、腿痛、下肢麻痹、腳氣、膽囊炎、肝炎等
【按摩外丘穴的功效】
舒筋活絡、傳遞風氣。
【外丘穴的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在外踝尖上7寸,與陽交穴相平,于腓骨前緣取穴。
【外丘穴位配伍】
外丘穴配足三里穴、陵后、陽陵泉穴、條口穴緩解治療腓總神經麻痹;外丘穴配伏兔穴、環跳穴、陽交穴、陽陵泉穴緩解治療下肢痿、痹、癱;外丘穴配百會穴、豐隆穴、腰奇、間使穴緩解治療癲癇。
【針刺外丘穴的方法】
外丘穴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有時可向下放散
【艾灸外丘穴的方法】
外丘穴艾條灸10外丘穴-15分鐘,外丘穴艾炷灸5-7壯。
【外丘穴的穴位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小腿深筋膜、腓骨長、短肌、趾長伸肌、踇長伸肌。皮膚由腓腸外側皮神經分布。脛前動脈是腘動脈的終支之一,在腘窩下角,比目魚肌腱弓下方分出以后,穿小腿骨間膜上端的孔至小腿的前面,行于脛骨前肌和踇長伸肌之間,下降至足背,移行于足背動脈。體表投影在脛骨粗隆和腓骨小頭之間的中點與兩踝之間連線的中點的連線即是。該動脈除同靜脈伴行外,還有腓深神經同行。神經支配長、趾長伸肌。腓骨長、短肌由腓淺神經支配。
【外丘穴的配穴舉例】
配風池、后溪,主治頸項強痛;配太沖、肝俞、支溝,主治胸脅痛。
【外丘穴的主治病癥】
1、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腓神經痛,下肢麻痹,癲癇;
2、運動系統疾病:踝關節周圍軟組織疾病。
【外丘穴的現代研究】
臨床用于肋間神經痛,踝關節周圍軟組織疾病的治療。
【外丘穴的臨床應用】
發作期癇證
主穴:水溝 百會 后溪 涌泉 內關
方義:水溝、百會為督脈要穴,后溪通督脈,督脈入絡腦,三穴同用熄風醒腦開竅,是治療癲癇的要穴;涌泉為腎經井穴,刺之滋水潛陽,速降肝風,以助開竅醒腦;內關為心包經絡穴,可開心竅豁痰濁,調理心神。
每天免費分享華林酸堿平最新資訊,健康養生知識,最震撼心靈的感人故事,最勵志人生的經典美文… 幫助您打造成功的智慧人生,健康人生!讓您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