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歷史長河中的高血壓史

高血壓仍然是全球的主要死亡原因,每年有1040萬人死于高血壓。2010年全球估計有13.9億人患有高血壓。盡管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全球范圍內高血壓的流行和對心血管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不利影響正在增加。

《劍橋世界人類疾病史》(The Cambridge World History of Human Disease)認為:在過去的很多世紀里,估算血壓的唯一途徑是通過診脈,而對脈搏的力度和節奏的解釋被證明有助于預測疾病和死亡。

血壓的概念是由我們祖先首次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的。因為2000多年前的 《黃帝內經》 一書中對人類脈搏有這樣描述:“盛而堅曰脹。”短短這五個字,被有些學者認為是世界上最早有關動脈壓力升高的記載。

羅馬醫學中也提到:“脈搏的頻率和壓力在人們運動、激動,甚至醫生到來時會增加。”這可能就是最早對“白大衣高血壓”的文字記載。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認為卒中會引起肢體癱瘓,二者都是起因于腦供血過多。他還建議對卒中的患者進行放血,這種治療方法一直持續到18世紀。

三國時,司馬懿在從曹爽手里奪回兵權后非常激動和高興,但樂極生悲,不幸落馬,之后他“口不能言”,只能“以手示意”。司馬昭則是酒筵上酒酣耳熟之際突然病倒,同樣“口不能言”,僅以手指于司馬炎而亡。根據現在判斷,司馬懿和司馬昭父子可能都死于高血壓所致的腦卒中。

英國科學家威廉哈維(William Harvey,1578~1657),在1628年出版了《心血運動論》中,他發現了血液循環和心臟的功能,同時也描述了當人體動脈被割破時,血液在血壓的驅動下噴涌而出,這種力在觸摸脈搏時也可以感受到。正如哈維自己所說,血液循環學說的提出,將對醫學,生理學,病理學等諸多相關學科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多少不明或疑難可以被揭示,但要完成它,我的一生是不夠的……。哈維生前并沒有提出任何可以測量血壓的辦法,第一次對動物血壓的測量,也是血液循環學說出現之后百多年的事了。

血壓計是如何被發明的?

1733年12 月,英國學者、皇家學會會員斯蒂芬·黑爾斯(Stephen Hales,1677-1761)為一匹大約14 歲的母馬實行了血壓測量術,步驟如下:將馬捆縛使其臥倒在地, 切開其距離腹部約7.6cm(3 英寸)的左小腿動脈(事先在其上部結扎)。他插入準備好的尾端接有小金屬管的長9英尺(274厘米)直徑六分之一英寸的玻璃管,使連接的玻璃管與地面保持垂直;解開結扎動脈的繩子,此時血液立即涌入玻璃管內,高達8.3英尺(270厘米)。這表示馬的血壓可維持270厘米的柱高。在該實驗中,牧師也觀察到了血液的高度會隨著馬的心跳稍微升高或降低,這就是后來定的收縮壓和舒張壓。當時的畫家記錄下了1733年海耶斯牧師首次為馬測量血壓的情形。

 1819年,法國醫生、物理學家普賽利(Jean Louis Marie Poiseuille, 1797-1869)為了便于察看血液在玻璃管內的高度。采用內裝水銀的玻璃管來測量血壓,由于水銀的密度是水的13.6倍,此法大大減少了所用玻璃管的長度。比起黑爾斯來,這種血壓測量方法前進了一小步。

顯而易見,黑爾斯和普賽利的這種有創的血壓測量方法十分恐怖,不能應用于人類。真正意義上的血壓計誕生在1896 年。意大利醫生羅克西(Scipione Riva Rocci,1863-1937)首創了將袖帶與血壓計連接起來測量血壓的方法。羅克西選擇肱動脈作為測量位置,用沒有伸縮性的材料包繞一條寬約5cm 的橡膠帶后纏繞上臂一周,通過附著在橡膠帶上的橡膠球將空氣打入袖帶內直到不能觸及橈動脈搏動。然后釋放袋內空氣直至橈動脈搏動再次出現,此時水銀下降所至的讀數就是收縮壓。羅克西的設計是一次重大的突破,但是它只能測量動脈的收縮壓,而且測量出的數值也只是一個推測性的約數,欠準確性。?

1905年,俄國軍醫科尼古拉柯洛特 (Nikolai Kortkoff,1874~1920)在測量血壓時,加用上了聽診器。他發現,用臂帶綁扎上臂并加壓,然后再減壓,隨著外面壓力的降低,從臂帶內的聽診器中可以聽到血流再次沖擊血管的聲音。他對血壓測量的改進,使血壓測量飛躍到一個全新的水平,直到如今仍然是血壓測量的基本方法。

由于尼古拉柯洛特并沒有對血壓計的基本結構作出重大改變,因此,人們普遍認為袖帶血壓計的發明者為羅克西。后人們為了紀念羅克西,那些在高血壓的研究領域獲得突出成績的醫學工作者,將會被意大利高血壓學會授予羅克西獎。

1916年,美國的生理學家約瑟夫·厄蘭格(1944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得主)發表了一篇重要的論文。他指出,在測血壓時血液搏動聲突然變得低沉時,血壓計顯示的是心臟舒張壓力,即為舒張壓或俗稱的“低壓”。

人類對于高血壓認識的漫長過程

人類對高血壓的認識歷程中,不但充滿了探索和追求、勇氣和智慧,還間或交織著謊言與欲望、利益與貪婪。

1914年,西北互助人壽保險公司顧問費希爾(J. W. Fisher)報道了為時數年的血壓水平與過早死亡關系的研究結果,發現收縮壓越高死亡風險越大。收縮壓高于 160mmHg 的人群發生早死的概率是收縮壓 140mmHg 的人群的 2.5 倍。保險公司因此建議血壓水平持續高于同齡人 15 毫米汞柱的保險申請應該進一步審查。費希爾可能是最早將計量學引入高血壓研究的人,而他做這項研究的最初目的,似乎只是想讓自己的公司少賠點錢。

科學界一直對是什么造成了這個新發現的同時也是高流行性的疾病興趣濃厚。《劍橋世界人類疾病史》展現了 20 世紀三四十年代,人們對于交感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以及腎臟系統在動脈壓力影響方面的實驗,成功發現了幾種類型的繼發性高血壓病。然而,大多數的病例,那些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致病原因仍然是個謎。

直到今天,高血壓防治指南中,依然將高血壓分類為原發性和繼發性高血壓兩種。而找不到確切病因的原發性高血壓仍占到高血壓總數的 90% 左右。

令人遺憾的是,人們雖然較早了解到高血壓的存在,卻始終未能明確高血壓的具體危害。

在上世紀中葉,人們(包括醫學界)的普遍觀點認為:“動脈硬化后,需要更高的血壓讓血液通過狹窄的血管,所以高血壓是一種代償機制,不應該干預。” 20世紀40年代,世界上沒有降壓藥物,只食用谷類、水果和維生素片而禁用包括鹽、肉在內的飲食方式來降低重度甚至惡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要么采用一種危險的手術,切斷病人的胸部、腹部或盆腔的交感神經。廣大高血壓患者沒能得到必要的降壓治療,最終成為高血壓并發癥的受害者。

高血壓研究的真正轉折點出現在1945年。雅爾塔會議結束僅2個月后,一天早晨,羅斯福突感枕部劇烈疼痛,并跌倒在地后昏迷不醒。15分鐘后,匆匆趕來的醫生為其測量血壓,竟高達300/190mmHg,不久即宣布羅斯福死亡,享年63歲!

據一位心臟科醫生的病例記載,過去10年期間,羅斯福的血壓一路飆升:1935年測量為136/78mmHg,2年后為162/98mmHg,1944年升到了188/105mmHg,諾曼底登陸前不久,他的血壓記錄是226/118mmHg,1944年3月,羅斯福因心力衰竭而住院。從高血壓發展到“高血壓性心臟病”最后導致“心力衰竭”,這是高血壓慢性并發癥進展過程之一,但當時的醫生卻意識不到這些嚴重性。1944年競選總統時,他的心電圖顯示心臟肥大,尿蛋白 ,說明此時高血壓已經導致心臟、腎臟損害。羅斯福去世的第2年,即1946年,仍有專家秉持如下觀念:體循環血壓的升高,是為了保證心、腦、腎更加正常循環而產生的自然反應。

斯大林同樣死于高血壓,1953年3月4日,《真理報》發表的“政府公告”中說道:“3月1日夜間斯大林同志在莫斯科他的住宅里患腦溢血,溢血侵蝕了對生命起著重要作用的腦區。斯大林同志失去知覺。右臂右腿癱瘓。喪失說話能力。心臟活動和呼吸嚴重失調。”1953年3月5日9時50分,斯大林離開了人世。

據德國歷史學家馬西亞斯·烏爾找到的斯大林驗尸報告稱:“有關斯大林死因的陰謀論不是真的,他因身體原因在莫斯科附近別墅中去世。”報告顯示,斯大林患有嚴重高血壓,腦部和心臟動脈硬化,脂肪肝已經快要病變為肝硬化。其左側大腦中風,伴隨胃出血,導致其最終窒息死亡。

抽著雪茄的丘吉爾,早在1949年就第一次輕度中風(腦梗塞),腦血管動脈硬化成了他最主要的疾病。1953年6月丘吉爾再次出現中風(腦梗塞),1955年因健康原因辭去第二任首相職務。75 歲到逝世的16 年里,他發生過五次中風。1965年初最后的那次中風,丘吉爾昏迷了半個月后去世。當然,丘吉爾意志堅強、酷愛運動、興趣廣泛也使他活到了91歲。

在羅斯福死后的1948年,當時的美國杜魯門總統簽署《國家心臟法案》,成立國家級的心臟研究所,并從國庫中撥出巨款來進行心腦血管疾病研究,并最終在以后的十年中,將高血壓定義為疾病。

20世紀50~60年代,以美國Framingham心臟研究為代表的開展的大量人群血壓分布及血壓與心血管病關系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研究,證實了高血壓是引起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Framingham心臟研究在對5209名成人居民隨訪10多年后,于1961年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公布了研究結果,提出了高血壓、高膽固醇、左心室肥大為冠心病的危險因素。自此,整個學術界開始覺醒。后續研究陸續證明,吸煙、喝酒、長期飲食不良、長期食鹽過量,肥胖、緊張、不愛運動等為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高血壓是腦卒中的重要誘發原因。

2017 國際公共衛生創新發展論壇上,《中國高血壓流行病學和防控現狀》的報告提到:我國62%的腦卒中死亡由高血壓直接導致,49% 的心肌梗塞由高血壓直接導致。而高血壓可使冠心病患病風險增加 20%,缺血性和出血性腦卒中風險分別增加 39% 和 54%。

治療理念不斷更新

治療高血壓的武器——降壓藥不斷誕生。從上個世紀50年代誕生的利尿劑,到1964年,β-受體阻滯劑面世,再到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鈣通道阻滯劑的出現,70年代后期開發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90年代后又誕生了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劑。近10年來,單片復方制劑由于能夠提高降壓治療的依從性和療效,越來越受到重視和廣泛用于臨床。

2017年以來,美國、歐洲高血壓學會、英國、加拿大、中國和日本等國相繼發表了新的高血壓實踐或防治指南。這些指南帶來的新進展包括重新定義高血壓,建議更廣泛的應用診室外血壓測量,推薦起始使用單片復方制劑,以及制定了更低的血壓目標值。

從某種意義上說,高血壓是一種現代生活方式病,一些與高血壓相關的新的危險因素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諸如早發的更年期、環境污染、社會心理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等。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學者們進一步認識到高血壓是一種綜合征,我們在降壓的同時還需要對高血壓患者并存的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和并存的相關疾病(特別是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進行干預。

中國在1999年發布了由中國高血壓聯盟領導制定的第一部高血壓防治指南,并分別在2005、2011、2018年進行了更新。定期更新的高血壓指南有效地推動了高血壓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然而我國有將近3億高血壓患者,知曉率、治療率只有50%左右,控制率約17%,高血壓防治任重道遠,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The end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胡大一(2)國人健康手機號-高血壓
高血壓病的前世今生
- CFi.CN 中財網
血壓到底是看高壓還是低壓?兩者有什么區別?
知曉您的血壓
為什么第一次測血壓的值經常比第二次測量值要高一些?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波市| 定兴县| 巍山| 化德县| 凤翔县| 天祝| 沙田区| 会泽县| 晋江市| 旺苍县| 彭水| 淮阳县| 礼泉县| 临潭县| 介休市| 旺苍县| 高要市| 巧家县| 怀集县| 浦县| 白朗县| 镇宁| 中宁县| 曲麻莱县| 莆田市| 都昌县| 许昌县| 祁阳县| 越西县| 会东县| 宝丰县| 孝感市| 济阳县| 诏安县| 石景山区| 多伦县| 拜城县| 怀集县| 林西县| 文安县| 阿图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