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Five測試結果 1 |
大五模型 3 |
五個關鍵維度 3 |
人格特質、一貫風格及情境 3 |
可怕的完美 4 |
后記 5 |
外傾性
您的得分低于平均水平,屬于低外向性。
外傾性(Extraversion):外向代表了在外界投入的能量。
高外向的人喜歡與人接觸,充滿活力,經常感受到積極的情緒。他們熱情,喜歡運動,喜歡刺激冒險。在一個群體當中,他們非常健談,自信,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
低外向的人比較安靜,謹慎,不喜歡與外界過多接觸。他們不喜歡與人接觸不能被解釋為害羞或者抑郁,這僅僅是因為比起高外向的人,他們不需要那么多的刺激,因此喜歡一個人獨處。低外向人的這種特點有時會被人誤認為是傲慢或者不友好,其實一旦和他接觸你經常會發現他是一個非常和善的人。
宜人性
您的得分高于平均水平,屬于高宜人性。
宜人性(Agreeableness)代表了“愛”,對合作和人際和諧是否看重。
宜人性高的人是善解人意的、友好的、慷慨大方的、樂于助人的,愿意為了別人放棄自己的利益。宜人性高的人對人性持樂觀的態度,相信人性本善。
宜人性低的人則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別人的利益之上。本質上,他們不關心別人的利益,因此也不樂意去幫助別人。有時候,他們對別人是非常多疑的,懷疑別人的動機。對于某些職位來說,太高的宜人性是沒有必要的,尤其是需要強硬和客觀判斷的場合,例如科學家、評論家和士兵。
盡責性
您的得分低于平均水平,屬于低盡責性。
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盡責性指我們控制、管理和調節自身沖動的方式。
高盡責的人容易避免麻煩,能夠獲得更大的成功。人們一般認為高盡責的人更加聰明和可靠,但是高盡責的人可能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或者是一個工作狂。極端盡責的個體讓人覺得單調、乏味、缺少生氣。
沖動并不一定就是壞事,有時候環境要求我們能夠快速決策。低盡責性的個體常被認為是快樂的、有趣的、很好的玩伴。但是沖動的行為常常會給自己帶來麻煩,雖然會給個體帶來暫時的滿足,但卻容易產生長期的不良后果,比如攻擊他人,吸食毒品等等。低盡責性的個體一般不會獲得很大的成就。
神經質
您的得分高于平均水平,屬于高神經質。
神經質或情緒穩定性(Neuroticism):神經質指個體體驗消極情緒的傾向。
神經質維度得分高的人更容易體驗到諸如憤怒、焦慮、抑郁等消極的情緒。他們對外界刺激反應比一般人強烈,對情緒的調節能力比較差,經常處于一種不良的情緒狀態下。并且這些人思維、決策、以及有效應對外部壓力的能力比較差。
神經質維度得分低的人較少煩惱,較少情緒化,比較平靜,但這并不表明他們經常會有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情緒體驗的頻繁程度是外向性的主要內容。
開放性
您的得分低于平均水平,屬于低開放性。
開放性(Openness):開放性描述一個人的認知風格。
開放性得分高的人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好奇,欣賞藝術,對美的事物比較敏感。開放性的人偏愛抽象思維,興趣廣泛。開放性的人適合教授等職業。
開放性得分低(即封閉性)的人講求實際,偏愛常規,比較傳統和保守。封閉性的人適合警察、銷售、服務性職業等。
(低N特質)強適應性 安全的、鎮靜的、理性的、感覺遲鈍的、無負罪感的 | 活力 敏感 易反應 | (高N特質)弱適應性 興奮的、憂慮的、警覺的、高度緊張的 |
![]() | ||
(低E特質)低社交性的 獨立的、保守的、難打交道的、閱讀艱難的 | 內向 中向 外向 | (高E特質)高社交性的 確信的、社交性、熱情的、樂觀的、健談的 |
![]() | ||
(低O特質)低開放性的 保守的、實踐的、有效率的、專業的、有知識深度的 | 保守 溫和 開拓 | (高O特質)高開放性的 興趣廣泛的、好奇的、自由的、追求新奇的 |
![]() | ||
(低A特質)低利他性的 懷疑的、攻擊性的、堅韌的、自私自利的 | 挑戰 調停 容納 | (高A特質)高利他性的 信任的、謙虛的、合作的、坦白的、不喜沖突的 |
![]() | ||
(低C特質)低道德感的 自發的、無組織的 | 靈活 平衡 專注 | (高C特質)高道德感的 依附的、有組織的、有原則經驗的、謹慎的、固執的 |
![]() |
![]() |
圖2-1 BigFive人格模型 |
如果你需要對兩個人做人格方面的比較,不妨嘗試按照圖2.1中的五個維度對他們進行大概的評估,比較一下兩個人在這5個維度上的得分。
因素1是外傾性,用于評估一個人是內向還是外向;
因素2是宜人性,得分高者對人友好、有教養且關心他人,得分低者則冷漠、自我中心或對人抱有敵意;
因素3是責任心,責任心強者一般自律性也很強,工作努力、認真,而缺乏責任心者往往辦事馬虎,不可靠;
因素4是情緒穩定性(或稱神經過敏傾向),得高分者情緒消極,有神經過敏傾向,多是“壞脾氣”;
因素5是開放性,得高分者聰明,不拘泥于過去的經驗,對新思想持開放態度,并努力使自己的修養水平不斷提高。
這種模型的妙處在于,你所能想的所有特質都與這5個因素中的一種有關。如果你正在雇傭一個職員,這5個方面就能讓你完全了解對方。這5種特質能告訴我們一個人在各種環境下將如何表現。例如,責任心強的人在工作上一般表現不錯,學業成績優秀,而且很少主動犯錯。
為了預測人們的行為,我們應該關注內在人格特質還是外在的情境呢?事實上,兩者都應該考慮。人格特質是相對穩定的,我們已經知道,人格特質能預測如工作表現、危險駕車或成功的職業生涯。但是情境也會顯著地影響據我們的行為。
據個例子:看電影時跳舞很反常,同樣,也沒什么人會在溜冰時睡覺,或在葬禮上講不合適的笑話。盡管如此,你的人格特質還是會預測你到底會去讀書還是去參加Party,或參加球賽。簡而言之,人格特質和情境的交互作用決定了我們到底如何行動。
現在,很多心理學家都同意這樣的觀點,即特質和情境之間有著相互作用。特質-情境相互作用決定著人的行為。事實上,外部環境和情境影響著人格特質的表現方式。
為了說明特質-情境的相互作用,讓我們舉一個例子:請你想象:你先到教堂,又去了學校,之后去一個集會場所或足球賽場。你的行為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隨著環境的改變,你說話的聲音可能會越來越大,這種變化說明環境影響著人的行為。然而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那么,你在喧嘩的環境里仍會比那些喜歡熱鬧的人顯得安靜,這說明人格特質也在影響你的行為。
從某一點上來講,對完美的追求往往能幫助人們取得較高的成就。但是不合實際的高標準以及一種稱為“完美主義”的人格特質都會帶來消極影響。你可以想象,一個完美主義傾向的大學生總是希望得高分。但是,有些學生過于追求完美導致適應不良,其典型的表現就是學習成績不好。
具有不良完美主義傾向的人往往給自己設定種種無法達到的高標準。這使他們覺得自己總是失敗。完美主義的職員容易批評自己,害怕犯錯誤、常常陷入重度抑郁。
對許多職員來說,過分的完美主義通常源于上司的嚴厲管理方式,也和從小父母追求完美的教育風格有關。
中世紀的Navajo人喜歡在錯綜復雜的地毯上留下一個小小的瑕疵。Navojo織工有意地在每條地毯上都留下錯誤是為了提醒人們,人類并不完美。這也給我們上了一課:人生沒有必要追求完美。經歷了一些事以后,你就會對自己的錯誤感到釋然。從長遠來看,成功往往基于追求“卓越”而不是“完美”。
(1)本報告書內容是依當事人的問卷回答產生的結果。其內容的真實性無法保證。而是需要與當事人進一步的溝通。
(2)本內容運用的領域是針對個人的行為、能力、價值及管理發展上,組織管理者不能視此報告 作為唯一的評價依據,且本報告不負任何形式的法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