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為生,是中華民族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大生態學”的文化基因密碼。中國有文字記錄的文化歷史至今已經歷時五千年之久,而遠在文字誕生之前,中華人文始祖伏羲“一畫開天”,就將“道生一”的內涵信息高度濃縮于這個“一”之中,在剛剛萌生的“中華文化”這個細胞的DNA上,刻下了最初始的文化基因。從此,中華文化開始了自己多姿多彩的虛無生萬有之“生”之旅,“天執一明三定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共同構成中華文化基因巨列陣的模型,在直到夏商周三王時代之前的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始終保持了忠實地復制自己的文化基因,從而在地球文明生態圈內的東方大地上,扎下了大道為生的粗壯根系,并形成了長達三千年以上的大道文化時期。
文化基因的復制,其本質,說到底就是生命的傳承。隨著歷史的發展,環境的變遷,文化基因的載體形式、表達方式會產生不斷的變化,但是基因卻一般不會改變。在文字誕生之前,文化的傳承以口傳心授為主,以圖文、符號以及實物“教具”為輔,完全依靠人的信息溝通、感情交流來達成;在文字產生之后,雖然有了更容易使用、便于保存的信息載體,但是要讀懂文字記錄,更需要人與人的傳授和學習與繼承。因此,文化基因化為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信仰,支撐起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脊梁,描畫出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軌跡,而我們世世代代的祖先們則用自己的生命相續,鑄就了文化基因的傳承鏈條。中華民族能夠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受住一次次外在環境突變的考驗,綿延至今,這種頑強生命力的密碼,就全部鐫刻在大道為生的文化基因當中,鑄型于高度符合天道自然法則、規律、秩序的基因序列片段之內。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伏羲河圖洛書演易的傳說,河圖洛書的基本形構是九宮模型,是修身內文明中對天道法則密碼的發現和轉錄。伏羲通過對河圖洛書的修身內文明實證而演八卦,從而創立了易道文化。易道文化中蘊藏著中華文化的三大基因——性慧基因,文理基因,文字基因。易道文化主導中華文化的時期,就是最典型的大道文化歷史時期。
當文字還處在從無到有的時代,在華夏大地上誕生的文化形態是黃帝創立的法道文化。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帛書《黃帝四經》,開篇《道法》的第一句話就是“道生法”。黃帝正是通過對大道文化基因的復制和對天道法則密碼的解碼,創立了與伏羲易道文化一脈相承的法道文化。法道文化作為文化主導形態的歷史時期,還基本保持著釋放大道文化基因的社會環境,因此同樣也屬于大道文化歷史時期。
大道,是中國文化對宇宙初始本源的定義,作出這個定義的人是老子。老子在《德道經·昆成》中明確定義:“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繡呵!繆呵!獨立而不亥,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大道,就是道的名與字。老子生活的時代,中國的文字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因而老子通過對文字基因的解碼,對大道進行了精準的定義,使得我們在今天也可以使用這個概念,來對上古時期的文化進行學術定位。尤為重要的是,老子在對道給予定義的基礎上,還對“道生一”的“一”進行了解碼,指出“一”就是“德”,是一切“生”的母體,治人事天、以德進道,是人類生命的進化之路。老子所創立的文化,也就是德道文化。關于德道文化,楚簡《五行經》中曾經站在非常道的慧識悊學高度上,對德道一詞作過道學的定義:“惪(德)之行五,和胃之惪(德);四行和,胃之善。善,人道也;惪(德),天道也。”歷史上在三王時期,社會上的修身文化曾經產生過常道的正道修身,超常道的善道修身,非常道的德道修身等幾類層級不同的修身文化。老子所揭示的德道修身文化就是非常道“圣人之治”的修身絕學。在春秋以后,慧識悊學文化迅速被意識哲學文化所取代,儒家的《春秋繁露·深察名號》也曾對德道文化現象作過常道性的重新定義,試圖對道學的德道文化現象取而代之:“同而通理,動而相益,順而相受,謂之德道。”這種常道性的定義也同樣見于《荀子·解蔽》中:“德道之人,亂國之君非之上,亂家之人非之下,豈不哀哉!”這些記載不僅說明德道文化現象在歷史上不僅是客觀存在,而且在軸心時代的文化轉折時期,同時發生了文化基因的突變。而這種文化基因的異化突變現象,卻長期被人們所熟視無睹,常道意識障蔽著人們對非常道文化基因進行尋根探源,因而對文化基因的了解也就難以觀其全貌。大道化生非常道,非常道誕生超常道,超常道下還客觀地存在著人們普遍認知的常道。大道與非常道的文化基因,是超常道和常道文化基因的母體,這是基因結構上的兩個螺旋狀結構,必需整體進行認知和把握。中國古代非常道的修身幾學方法論,就是整體性地將文化基因上的這兩個“旋(玄)之有旋(玄)”的文化基因結構同步進行把握和應用,誕生出中華民族特有的慧識悊學文化和智識哲學文化。
現代科學中的宇宙大爆炸理論推斷說,宇宙萬物產生于一次大爆炸,如果按照這個理論來解釋,那么運用中國古代非常道的幾學方法論進行認知,采用幾學的喻析法就可以類似性地理解,道,相當于產生宇宙大爆炸的本源。對于這種本源性,老子也進行過描述:“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大道,也就是“無中生有”的“無”,是一切“生”的起源。但是,中國大道文化中的“有”與“無”,與現代西方科學中的“有”與“無”,卻并不是對等的哲學概念。中國文化中的“有”與“無”在慧識悊學文化時期,是后天物相之“有”與先天質象之“無”的對立統一關系,是意識欲相境認知與慧識色象境認知的一對相互共構為體的概念,“有”的稱為“物”,“物”負載著“質”,也就是“無”,而“質”的領域中又存在著層層相疊的“有”與“無”。 因為每一個層級都是“無中生有”,所以在每一對“有”與“無”中,都是“無”內的“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無論是自然物種的DNA還是文化物種的DNA,都同時負載著物相與質象雙重的基因,只有對這雙重的基因同步進行忠實地復制,才是完整的生命傳承,文化的繼承。
大道文化之所以能夠對生命和自然作出如此深刻的把握,是因為她完全誕生于上古時期祖先們以修身內求為研究路徑的“內文明”之中,而且這種探索是以向生命內部探索的“內文明”,來指導向生命外部和自然萬物探索的“外文明”,所以中華文化的基因才能精準地符合人類生命的規律,同時符合宇宙自然的法則。這種觀察和研究世界的方法體系,在古代就稱之為幾學。通過幾學的深入研究,古代圣悊們認識到,大道所化生的宇宙存在著不同的“有”與“無”的層級,人的生命中也存在著不同的“有”與“無”的層級;在宇宙中存在著不同層級的天與地,人的生命體是宇宙的全息縮影,也存在著不同層級的天與地。正是在這種大唯物論幾學的層級觀下,誕生了中國古代的天道觀。
大道文化中的“天”,既有物相的具體指向,同時也包含著質象的具體層面。人類生命的基因中,鐫刻著宇宙天地的全息密碼,每一個人就如同一個攜帶宇宙DNA的細胞,人類只有主動順應這種密碼的釋放,才能避免自身攜帶的基因發生致病性的突變。因此,天道就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人類必須遵從的宇宙根本規律的命名。
中國的文字是中華文化的三大基因之一,是我們今天解讀古代文化時所依賴的重要工具。例如,百家爭鳴中出現的法家推崇刑治,刑治思想來源于黃帝,在《黃帝四經·道法》篇中就多次論述到刑,如:“虛無?,其裻冥冥,萬物之所從生。”“虛無有,秋槀成之,必有?名。?名立,則黑白之分矣。”“是故天下有事,無不自為?名聲號矣。?名已立,聲號已建,則無所逃跡匿正矣。”那么,“?”字在大道文化中的本義是不是春秋戰國以來我們所理解的這樣呢?我們可以看到,帛書《黃帝四經》中使用的都是這個“?”字,左邊的“井”文,象形表義鐫刻著天道法則密碼的九宮模型。人在九宮之中遵循天道的法則來治理自己,就是“刑(?)”的本義,這也就是文字基因中所攜帶的重要遺傳密碼。
“井”字所表述的九宮象形表義,天道以九為成數,地道也同樣以九為成數,以恪守天地之道的度數信為自律法則。我們今天所理解的“刑”,已經從性識與慧識悊學的高度,跌落到意識哲學的層面,與其本義已經相去甚遠。從這一個字的內涵演變上,就可以看出,在近兩千多年以來,由于社會已經不具備使大道文化基因充分釋放的條件,我們對自己的原生態文化已經十分陌生了。而這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天道觀的異化。由于對“有無”“物質”的認識已經遠遠地偏離了大道為生的幾學原義,天道觀逐漸被抽離了尊道貴德的內核而發生異化。近代以來在西方科學觀念傳播進來以后,傳統的物質觀更是被沖擊得零落不堪,天道觀也同時被套上了愚昧迷信的外衣。
其實,科學的物質觀與大道為生的幾學物質觀并無根本性的矛盾,科學在發展到量子物理階段后,西方科學家們終于認識到:“我們首先必須明確一點:量子物理學意味著根本就不存在‘真空的空間’這種事物。事實上,我們所說的‘真空的空間’其實是一個由亞原子粒子構成的沸騰的漩渦,根本就無法把它們清除掉。”[1]
科學的物質觀正在大步地靠近中國原生態的大道為生的幾學物質觀,而且,正像科學家們所認識到的,科學并不能解決人類社會的無序和混亂,科學如果失去正確的思想引領,更有可能給人類帶來最大的災難。能夠引領科學沿著正確方向在“生”的旅途中繼續前行的,就是大道為生的文化和思想。
但是,雖然目前科學正在靠近大道為生的幾學,由于科學的物質觀并不能囊括幾學物質觀,所以要想真正地實現融合,還需要等待中國社會真正將自己的文化基因完整地釋放出來,將大道為生的天道觀的本義重新樹立起來。當中國文化自身的魂魄完整了,文化的靈魂健全了,科學的物質觀也就能自然地融入中華文化固有的幾學觀內。而當科學物質觀融入幾學物質觀之日,地球人類文明生態圈也必將開啟嶄新的大道為生的進化旅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大道文化歷史時期一直持續到夏朝建立之前,在夏商周三王時期,大道文化基因充分釋放的社會環境開始發生動搖,大道文化的原生態隨之發生改變,從而進入德道文化歷史時期。德道文化時期一直延伸到春秋戰國時期,也就是西方文化中所定義的軸心時代,這個時期,整個地球文明生態圈進入了劇烈動蕩期,大道文化完全隱沒。老子正是看到了這次環境的劇烈動蕩將對文化基因帶來的巨大刺激,為了保護文化基因的傳承,而親自動筆撰寫了五千言的《德道經》,對濃縮著大道文化全息密碼信息的“道生一”進行了詳細的解碼,為后人留下了一座大道為生的龐大文化基因密碼庫。社會動蕩至秦漢之際,德道文化退隱,空言大道、丟失德“一”的文化登上了歷史舞臺,這就是道德文化歷史時期,在中國歷史上主宰了兩千年之久。
2016年5月初,一部國產文化電影《百鳥朝鳳》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部電影敘述了陜西農村里一對師徒對嗩吶這一藝術形式的傳承過程,雖然講述的是當代的故事,但是卻使我們依稀看到了歷史上文化生態發生突變時,原生態文化受到的巨大沖擊,人們的困惑和堅持。電影中師父帶著徒弟學習吹嗩吶的過程,就是一種口傳身教的文化傳承過程,而當商品經濟加上西方文化的沖擊一起到來時,文化傳承的環境發生突變,人作為文化基因的載體,首當其沖,陷入困境。在維護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有血有淚,有生有死,而人的信念,是文化基因能夠承傳的根基。正像這部電影中的師父向鄉親們宣告的:“在黃河岸邊,不能沒有嗩吶!”
文化的傳承,也就是生命的傳承。伏羲創立的易道文化、黃帝創立的法道文化與老子創立的德道文化,在文化基因上保持了忠實完整的復制、轉錄和翻譯,因而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文化系統,并且誕生出非常道修身的幾學方法論,作為確保基因文化能夠“正善治”進行完整釋放的工具。這個基因文化系統以尊道貴德為宗旨,敬天愛地為法則,如果將整個中華文化比喻為一棵參天大樹,那么這個基因文化系統就是這棵大樹牢立于天地間的完整根系,因此,也就當之無愧地可以稱為道德根文化。
今天,我們回歸文化的井泉中重新汲取精神營養,建設國家的文化軟實力,關鍵是要尋求中華民族文化的根柢,也就是要對道德根文化基因進行維護和全面繼承,并且與當代世界的優秀文化相融合,主動釋放大道為生的文化基因密碼,促成非常道的文化基因突變,形成“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的中華文化新物種形態。從而使中華民族文化的軟實力獲得迅速提升,文化大樹煥發強勁的生機,使精神文明的發展與物質文明成果的積累相匹配,并駕齊驅地在地球村中,重新躋身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林的前列,再次煥發出漢唐時期曾經勃發的風采。
[1]英布萊恩·考克斯 杰夫·輻修著\伍義生 余瑾譯《量子宇宙——一切可能發生的正在發生》,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2014年版。
(未完待續)
推
薦
道德故事 · 快樂傳遞
“生命發展的核心動力是道德。美好和諧人格的形成、兒童智慧的發展,取決于精神層面的道德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