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回老家,路過一個幼兒園,進去看了一下,那場面,真的不可思議,大概四五十個孩子在一個大炕上看光碟,內容是兒歌,一看就是盜版的,音像質量都非常差。這家幼兒園沒有戶外場地,小班的教室就是一大鋪炕,連地都沒有的。我去時站在門口也就是炕邊看,那些孩子趴著的站著的坐著都有,橫七豎八的,其中一個老師在炕上陪著他們。另一位老師跟著我給我介紹,她以為我是給孩子選擇幼兒園的,她“亮”出了自己幼兒園的優勢:小班只聽聽兒歌跳跳舞,中班學10以內的加法和拼音;大班20以內的加減法,認字;學前班100以內的加減法和認字。這位老師說時非常驕傲,她大概看出來我還有點兒文化,以為我肯定喜歡這樣的幼兒園。
我知道幼兒園要提前學小學知識的,但不知道學這么多,100以內的加減法?太恐怖了!那么小學還干什么?學初中的嗎?現在有很多幼兒園小朋友厭學情況非常嚴重,我認為提前教知識的幼兒園和家長就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根據我所了解到的情況,我認為寶寶厭學與幼兒園關系巨大:
1、幼兒園作業太多,厭學從幼兒園開始
學齡前兒童應該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玩上,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身心上的發育都需要他們多運動多在戶外玩耍,他們通過運動和游戲感知世界發展自己。但是,幼兒園和家長們要求孩子們把自己的寶貴時光浪費在寫作業上。其實,他們的手腕還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應付那些重復性的作業,所以,幾頁的生字他們可能寫上幾個小時。
孩子們是那么地渴望自由自在地玩耍,但是老師和家長們卻天天逼著他們學習(他們所謂的學習就是寫作業吧),所以,孩子開始憎恨學習,孩子的厭學情緒從此被家長和幼兒園的老師們培養起來。
2、入學后更容易厭學
有些孩子在幼兒園學習比較好,由于幼兒園提前學了小學一二年級的知識,所以,上學后他們輕松就考滿分。然而,到了小學三年級后,由于是沒有學過的知識,他們感覺到了難度,產生了畏難情緒,成績也不再是雙百,小小的他們并不能客觀地看待此事。所以,他們因此心理落差太大,找不到成就感,從此對學業失望,不再愛學習。
3、壞的學習習慣從此養成
兒童的學習主要是靠好奇心驅使,小學一二年級的知識對他們來說太熟悉,所以,他們上課時開些小差也無所謂,即使他們曾經有著良好的專注力,但是對面熟悉的知識早就讓他們產生了視覺聽覺上的疲勞,他們不再專注。因此,他們養成了壞的學習習慣,也正因為如此,他們中的很多孩子到三年級以后成績下降,自己失望家長更失望,他們再也感覺不到學習的樂趣。
總能聽到“不能讓孩子輸到起跑線上”這樣的言論,但是,終點是什么?如何個不輸法?其實,最終誰會輸呢?孩子比別的孩子會寫字會認字會算術就一定不輸了嗎?我覺得更多的是沒有輸在小學一二年級而已。讓孩子干適合自己年齡的事兒這才是最重要的。讓學齡前兒童事倍功伴地學小學知識,并因此放棄孩子成長中的大事難道你就贏了嗎,殊不知,從一開始這樣的家長就輸了,而且,輸得很慘。因為,孩子的人生沒有回頭路可走,錯過了的就永遠錯過了!
童年雖短,但這卻是成年人記憶中的核心部分。童年帶給一個人的人生影響大于人生的其他任何年齡段。我們如何忍心讓孩子在繁重的作業中熬過童年?所以,聰明的家長們一定不要被這種短期效應所誘惑,把童年還給孩子,當我們的孩子在小學前就能夠擁有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良好的專注力、高度的學習熱情、好的學習及行為習慣,那么,即使一二年級落后于其他小朋友你也不要擔心,因為,贏在終點的,一定是這樣真正享受童年快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