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于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橘紅色外表是地表的赤鐵礦(氧化鐵)。我國古書上將火星稱為“熒惑星”,古羅馬稱為“戰神瑪爾斯星”。
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已經在地球上發現了幾十顆火星隕石,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奇怪了,因為在我們的印象中,地球上的隕石都是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后,經過與地球大氣的摩擦燃燒過程之后的剩余部分,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降落到地球上的小行星,但是火星是一個很大的天體,地球上為什么會有火星隕石呢?
說起來其實也沒什么不好理解的,太陽系空間中游蕩著很多小行星,大家都知道火星軌道的外圍就是小行星帶,這里有著50萬顆左右的小行星,所以火星受小行星撞擊的幾率比地球大多了,特別是在幾十億年前太陽系中的行星都剛形成的時候,火星受小行星撞擊的頻率比現在更要大得多。
而當火星受到個頭較大的小行星的撞擊后,雖然大部分石塊或塵埃會降落到火星上,但有些巖石碎塊則會被撞到火星大氣層外的空間中,有些動能較大的石頭則會逃逸火星引力,游蕩到宇宙空間中,它們中的一部分來到了地球的軌道附近時,就很可能會被經過的地球吸引來到地球上,有些較大的火星石塊兒沒有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就會降落到地面成為火星隕石。
到現在為止,我們在地球上已經發現了很多火星的隕石,而且通過研究發現這些隕石,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巖石層,當然通過研究這些來自于火星的隕石,對于我們研究火星上的火山活動以及火星上的地質結構是非常有用的。
被認為是細菌的化石
那么火星上真的曾經有過生命嗎?幾乎可以肯定地說是有過的,在1996年的時候,NASA得到一塊火星隕石,對這塊編號名為“艾倫—希爾斯84001”的隕石經過各種科學儀器分析研究后發現,里面竟然含有大量的火星細菌化石的證據,竟然占到了這塊火星隕石體積的25%,可以說有著很大的科研價值。
這塊隕石的價值在于,它可以直接證明曾經的火星上存在著最原始的生命形式,而且這種生命形式與地球上的非常相近。加上這些年對火星的探測,已經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曾經的火星上存在生命,只是由于某種原因,火星上的液態水干涸了,這也許就是火星生命終結的原因。綜合各種觀測數據來看,早期的火星很可能有著可供生命開始的條件和資源。
再聯想一下,假如火星上真的存在生命,一個太陽系就有兩個行星存在生命,那銀河系豈不是遍地外星生命?這也難怪美國宇航局會大力探索火星,一次又一次地派探測器過去。
因此,科學家們認為,這顆紅色行星的地殼形成似乎非常早,它甚至比地球的地殼形成都要早,大約早出了100萬年。研究人員表示,行星發展早期一個穩定的地殼出現是一個重要的節點,它奠定了行星可居住的基礎。由于火星的這種過早冷卻的特性,意味著其可能較早的誕生生命,而且比地球要早。
那么火星上會有來自地球上的隕石嗎?或者說太陽系其他星球上會有來自地球的隕石嗎?如果有的話,無疑也會有著很大的科研價值,因為其可以為早期地球的形成和太陽系的演變提供可研究的證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