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的漢化改革
【題記】北魏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它統一北方,結束了西晉八王混戰以來戰亂擾攘的局面,為胡、漢各族的融合創造了條件,建立這個朝代的鮮卑拓跋氏在歷史上的貢獻是不能低估的,其中北魏第七任皇帝孝文帝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那么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呢?下面是孝文帝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一、姓氏改革:公元496年,鮮卑人復音節姓一律改為單音節姓,即改為漢姓,自始開始,皇家姓正式姓“元”,孝文帝—拓跋宏改為元宏。
二、語言文字改革:朝廷一律用漢語言文字,鮮卑人不用漢語言文字的一律降職(主要30歲以下的人)。
三、服飾改革:一律禁止鮮卑人穿傳統胡裝,改穿漢裝。
四、婚姻風俗改革:提倡鮮卑人與漢族通婚,他帶頭娶了漢族“盧、崔、鄭、王”四大家族女子為妃。
五、耕作改革:公元485年,頒布了均田令并實行,即將土地按人口數分給小農耕作,土地為國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歸其所有。這是孝文帝采取的一項開創性改革,均田制一直實行到唐朝初。
六、度量衡制改革:依照《漢書.律歷制》規格,重新制定了北魏政府的度量衡制度。
七、教育改革:在首都洛陽落成金墉宮(洛陽城西北角),設立了大學(國學)、太學、國立專科學校(四門小學),接受和學習漢文化。
八、官制改革:按照漢族官制,制定了九品等級制度,同時身分貧寒的后代,根據個人功勛顯著情況,可列入高貴門第、高貴家世的,由政府訂定。
九、喪葬改革:遷入洛陽的鮮卑人,逝世后就安葬在黃河以南,不可以把靈柩運返北方。于是,鮮卑人遷入洛陽的,全成為洛陽人。
十、給中國石刻藝術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龍門石窟。
總之,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這位勇敢的年輕人,以百折不撓的精神,克服種種阻力,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推進了鮮卑人漢化進程,為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緩和當時的階級矛盾,加快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對形成和發展中華民族統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