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超聲是什么?
它是一種以聲波形式存在的能量。它是由一個傳感器,也就是我們說的探頭,將聲波發射至體內,這些聲波一旦遇到人體組織就會反射,如同回聲一樣,之后傳感器就會接收到這些反射波,不同的人體組織接收的反射波都不一樣,通過儀器就能將這些反射波進行分析,并且在顯示器上成像,就得到了所謂的超聲圖像。
2、超聲在婦產的應用價值?
在婦產科,超聲檢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檢查,在一些疾病的診斷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超聲檢查在懷孕階段的重要性也不可低估。根據我國常規產檢要求,在整個孕期,孕婦至少要做3-4次超聲檢查。在懷孕早期,醫生可以借助超聲來診斷早孕,排除異位妊娠,確定胎兒數量等;在孕中晚期,可以檢查胎兒結構,判斷胎兒生長發育是否正常,確定胎位是否正常,觀察胎兒心率等,還能檢查胎兒的附屬結構如胎盤、臍帶、羊水等是否有異常情況。超聲還能用于篩查一些先天疾病,比如唐氏綜合癥等。除此之外,絨毛取樣和羊膜腔穿刺等相關檢查也能在超聲指導下安全進行。
3、婦科超聲檢查途徑?
婦科的超聲檢查有經腹超聲和經陰道超聲兩種類型,根據不同的需要由臨床醫生來決定采取哪種類型的檢查。
4、經腹超聲檢查的過程?
經腹超聲檢查時,盡可能穿寬松的衣服,以方便暴露腹部。經腹超聲檢查一般需要憋尿,使膀胱充盈,以便于超聲醫生更好地觀察盆腔結構如卵巢、子宮等。在檢查時,醫生會要求暴露整個腹部,在皮膚上涂上一種有利于聲波傳導的膠狀物。醫生會拿著探頭,在腹部移動進行檢查。
5、經陰道超聲檢查的過程?
經陰道超聲檢查不需要憋尿,它的探頭是棒狀的,在檢查的時候,醫生會在其表面套上一次性乳膠套,以防止病原體感染。
6、懷孕時超聲檢查的途徑如何選擇?
對于孕婦,懷孕早期是可以進行經陰道超聲檢查的,經腹超聲檢查常用于懷孕十周以后。
7、什么是多普勒超聲?
這個檢查是在懷孕階段通過經腹超聲完成的。聲波用于計算胎兒臍帶或者其他血管中的血流,也用于監測胎心。
8、什么是三維和四維超聲?
三維超聲檢查其實就是由在許多不同的角度拍攝的很多二維圖像整合而成的。四維圖像則類似于三維圖像,只不過它可以展示胎兒的動態表現。在孕期,只有在排除胎兒畸形時才使用三維超聲,所以近年來,又出現了三維超聲和超聲造影檢查等新技術,均在迅速發展中,目前臨床上三維超聲主要用于產科對胎兒的檢查。
9、多維超聲用途用偏?
目前許多商業機構宣傳的“四維超聲”在確定胎兒健康方面并不具有更大的優勢,多以商業利益為目的。
10、超聲對孕婦和胎兒有害嗎?
目前沒有證據證明超聲對胎兒的生長發育有害,超聲波在生物體系內傳播時,可引起生物體系的功能、結構或狀態發生變化,這便是超聲生物效應。所引起生物效應的輕重程度,主要取決于超聲劑量的大小和檢查時間的長短。現在用于臨床診斷的超聲檢查儀的劑量和檢查時間均處于非常安全的范圍之內,對人體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也沒有發現超聲檢查和先天缺陷、兒童期腫瘤或是發育障礙有任何的聯系,所以才將超聲檢查作為孕期的主要影像學檢查手段。不過,也有醫生擔憂可能存在未被發現的風險,所以在沒有任何疾病的情況下,不推薦孕婦頻繁的進行超聲檢查,也不推薦非醫學需求的四維超聲。
可能還有人會問超聲對胎兒有影響嗎?
對于這一問題,國際上尚無明確答案。國內較統一的認識有以下幾點:
1、在確有診斷目的的情況下,應積極使用超聲影像等診斷技術;
2、在保證獲取必要的診斷資料前提下,盡可能采用最小的輻照強度和最短的輻照時間;
3、一切與診斷無關的胎兒影像應一律予以拒絕;
4、對早孕胚胎最好不做或少做超聲檢查,對3個月以上的胎兒腦、眼、髓、心臟及生殖器官做定點超聲檢查時,亦應控制在3-5分鐘之內。如能按照以上幾點去做,對于胎兒的超聲檢查,應可做到較安全。
11、檢查時在檢查部位涂抹的液體是什么?對人體有害么?
該液體是耦合劑,目的是使探頭與皮膚之間良好接觸,有利于聲波的傳導并提高成像質量。耦合劑是水溶性液體,對人體無毒、無害,檢查后擦凈或用溫水清洗即可。
12、孕期做幾次彩超最合適?
第一次超聲檢查:通常在孕6周到8周期間,主要是觀察是否為宮內孕,是單胎或多胎,是否有胎心,胎芽長度(頭臀長CRL),主要為建檔提供參考。耗時約3-5分鐘,需憋尿檢查。
第二次超聲檢查:11-13周6天期間,主要為測量胎兒NT值,耗時5-10分鐘,需憋尿檢查,且會因胎兒位置不佳,囑孕婦室外走動后再次接受檢查。
第三次超聲檢查:16-19周期間,為唐篩檢查提供超聲數據,估算風險率。此時報告內容出現雙頂徑、頭圍、腹圍、股骨長、羊水深度、胎位、胎盤位置的描述。耗時5-10分鐘,不需憋尿。
第四次超聲檢查:22-26周期間(四維彩超),本次檢查主要為檢測胎兒是否患有重大畸形,對顱內結構、心臟結構、胃泡、雙腎、膀胱、腸管、四肢長骨均需做細致檢查,耗時較長,約15-30分鐘或者更長時間。不需憋尿,當胎兒體位不佳時,需適當走動后再次接受檢查。
第五次超聲檢查:28-32周期間,與第四次檢查內容相同,鑒于有些畸形在中孕時并不能被發現,隨著胎兒生長才能被識別,故本次檢查為二次篩畸檢查,且報告中開始顯示羊水指數、胎兒體重及臍動脈S/D值,本次檢查耗時略少于第四次超聲檢查。不需憋尿,當胎兒體位不佳時,需適當走動后再次接受檢查。
第六次超聲檢查:36-38周期間,主要為測量胎兒雙頂徑、頭圍、腹圍、股骨長來估算胎兒體重,另外結合羊水指數、胎位、胎盤位置及成熟度的描述來為臨床大夫提供決定生產方式的依據。耗時5-10分鐘。當需觀察宮頸管長度或胎盤下緣位置時,需適度(有明顯尿意即可)憋尿。
以上為國內多數醫院孕期常規的超聲測量檢查內容,但當孕婦出現不適時,臨床大夫也會臨時要求進行超聲檢查,觀察胎兒情況。需要提示各位準媽媽,由于超聲儀器不同及大夫測量習慣不同,同一病人短期內重復測量雙頂徑、頭圍、腹圍及股骨長度時會有誤差(比如出現越測越小的情況),會給孕婦帶來不必要的困擾,所以,通常距上次超聲檢查一周之內不會再次測量上述參數,而只是提供羊水指數、S/D值、胎盤情況以及是否繞頸等信息。
13、5次孕檢超聲最重要的是那幾次?
第4次B超的檢查時間應安排在孕22-26周,此時采用三維或四維彩超進行排畸檢查,能檢出絕大多數的胎兒畸形,如顏面部、四肢、大腦、內臟器官、心臟畸形等。(系統篩查俗稱大排畸,國內外規范指南是18-24周,國內推薦20-24周)
第5次B超檢查時間為孕28-32周,其作用為補充排畸及胎兒生長發育情況的檢查。
14、如果超聲檢查發現異常,該怎么辦?
如果通過超聲檢查,診斷出來的是致命性的畸形,醫生一般都會建議孕婦引產;有一些畸形比如先心病等,是在出生后胎兒可以通過手術糾正的,則醫生一般會將情況給孕婦及家屬講清楚,選擇權還是交給孕婦及其家屬;還有一些輕微的異常是可以在孕期內慢慢恢復正常的,醫生就會建議孕婦過一段時間后再來復查,再決定下一步該怎么做。
15、超聲檢查是不是能將所有的病癥都發現到?有沒有超聲檢查發現不了的病癥?
令人遺憾的是,超聲檢查也有發現不了的病癥。嚴重的畸形通常容易被發現,但是有些情況可能被忽略或者在超聲檢查時也可能看不出來,有關研究表明,像脊柱裂、四肢不全以及嚴重的腹部問題等常見的嚴重形態和結構的異常,發現率是90%,心臟病的發現率約25%,功能性病變等,超聲檢查根本無法發現到。
16、針對產科超聲報告的常見問題:
1)雙頂徑大了是不是意味著無法陰道分娩而要行剖宮產手術?
你這個擔心上帝早就想到了,他安排寶寶的顱縫沒有閉合,在產道擠壓時寶寶的顱縫是可以重疊的(大人不行),于是雙頂徑就會縮小,也就容易通過產道了。所以寶寶雙頂徑偏大還是可以通過陰道分娩的,分娩時寶寶的頭型從圓圓的變為長長的,生后幾天就從長長的又恢復為為圓圓的了。
2)寶寶腿短,很讓人擔心
東方寶寶的腿是偏短的,超聲和產科醫生隨口說寶寶腿有些短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是真正的四肢短小,超聲醫生是要白紙黑字寫下來的,是要達到低于標準值的第2.5th%的。見過我真人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腿是不長的,還好我媽媽懷我的時候B超是很罕見的,不然的話遇到不負責任的超聲醫生和產科醫生就會和我媽說,這孩子腿短,不能要,打掉吧,那可就沒有段濤寫科普給你們看了。
3)胎盤老化是不是不能補鈣了?
胎盤分級其實和圍產兒預后是沒有關系的,也和補鈣是沒有任何關系的,其實是沒有必要寫出來的,就算超聲醫生寫出來了,你根本不需要理它的。
17、通常B超單上會包含以下數據:
胎囊(孕囊)
胎囊(孕囊)只在孕早期出現,位于子宮的宮底、前壁、后壁、上部或中部,形態圓形或橢圓形、清晰的為正常。不規則形、模糊、位于子宮下部的為異常。伴有腹痛或陰道流血時,則有流產的征兆。一般,停經35天左右,通過B超可看到胎囊。孕6周時,胎囊檢出率為100%,直徑約2厘米,孕10周時直徑約5厘米。
由于排卵日期有前有后,因此,同樣的孕周,胎囊大小會有所不同。一般B超單上胎囊大小用“25毫米×28毫米×39毫米”這樣來表示(數據僅用于舉例),分別代表胎囊的長、寬、高。
胎芽
孕2月做B超檢查,可以看到胎芽為正常。如果胎囊大于3.5厘米而沒有看到胎芽,為不正常,此時應該結合血檢等來綜合考慮。看不到胎芽的原因很多,排卵推后,孕激素不夠,胚胎本身質量問題等。沒有胎芽,可臥床休息,過兩周再檢查、若還是沒有,可能是胚胎質量問題,要謹遵醫囑,保持平和心態,不宜盲目保胎。
胎心
孕2月,通過B超檢測到胎心為正常。早期的胚胎時期,通過B超能夠看到心管搏動,為正常,最早可在孕6—8周(自末次月經起算)出現。如果孕10周還未檢測到心管搏動,在排除了末次月經日期錯誤的情況下,可判斷胚胎停止發育,這可能是胚胎自身質量不好,自然淘汰的結果。
子宮
通過醫生觸摸或B超檢查,可得知子宮是否增大,是否變得柔軟。
18、胎兒左心室強光斑有何影響?
胎兒左心室內強回聲是一種超聲表現,而非心臟畸形,更不是胎兒心臟異常的超聲診斷,在臨床上很常見,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有以下幾種可能:1.乳頭肌中央礦物質沉積2.乳頭肌及腱索不完全穿孔(發育過程中的一種變異)。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多數會縮小、消失,也有一部分會在幾歲后才消失。心內強回聲對大部分胎兒而言無重要臨床意義,但也可以出現在其它心內、外異常的胎兒中。不用擔心絕大多數屬正常。
19、那幾種畸形胎兒絕對需要引產呢?
一、無腦兒
二、嚴重腦膨出
三、嚴重開放性脊柱裂
四、嚴重胸腹壁缺損伴內臟外翻
五、單腔心
六、致死性軟骨發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