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三波精品咖啡的普及,過濾式咖啡逐漸成為普及的萃取方法,而手沖咖啡則是詮釋單品咖啡風味的最佳方式之一,通過均勻注水來萃取咖啡之味。
手沖咖啡看似簡單,卻絕非容易掌握,不乏“手把手教,還是把耶加雪啡沖出了中藥味兒”、“壓根兒一開始沒搞清水粉比是什么”、“水流忽大忽小”等問題。而琳瑯滿目的手沖器具則帶給玩家們更多選擇空間,純銅濾杯、土豪金濾網、棉質濾紙、藍牙電子稱……雖然尚未達到“一入手沖窮三代”的地步,但也實屬燒錢之作。
許多繁復的手法從日本學習而來,但那是基于當時盛行深烘焙豆而產生的,限制的水溫和研磨度只能依靠注水均勻的手法來達到風味平衡。
萬變不離其宗,和所有萃取方式一樣,手沖最終的目的也是讓咖啡粉和水接觸完全,達到“均勻萃取”
不同的豆子都有其適合的研磨程度,一般家用推薦小型磨豆機或者手搖磨豆機。如果在家沒有購入磨豆機的想法,可以拜托附近咖啡店幫忙研磨,或者購買咖啡豆時和店主說明即可。
合手的手沖壺對沖煮幫助很大,學習者需要不斷練習手感來控制水流,以便注水均勻。
鶴嘴手沖壺
細嘴云朵壺
bonavita手沖壺
市面上常見的有兩種形狀的濾杯,不同形狀不同手法:
錐形濾杯:以V60(01/02/03)為代表作,內壁有螺旋形的紋路,好似一根根肋骨,這些設計是為了確保沖煮時空氣的流動,另外水經過咖啡粉時也可以順利通過,不會因為沖煮后端的細粉而堵住。
扇形濾杯:有單孔以及三孔兩種,使用時需要注意:粉量要相對多些,因為注水面和底部一樣面積,如果粉量少,注水時很容易穿透。
錐形濾杯
扇形濾杯
蛋糕型濾杯
濾紙:市面上主要有原木、漂白、棉質的濾紙,沒有太大區別。但多少會帶走一些咖啡的風味,所以潤濕濾紙很重要。
法蘭絨:屬于較早期的老派工具,多用于日式手沖,風味保留得較完整,但是每次使用完必須清洗,否則容易串味
金屬濾網:風味更加完整,但細粉會很多,為了盡量避免這個情況,全程只在咖啡粉中間注水即可
電子
秤
一般市面上較為精確的電子稱即可,很多專業咖啡師使用的Acaia電子稱可以通過藍牙和數值設定,來生成手沖曲線,但這僅可作為參考。
手沖步驟
一般步驟:潤濕濾紙→研磨咖啡粉→倒入咖啡粉→注水→燜蒸→均勻注水→結束
CTI CHANNEL | 手沖咖啡使用指南
具體參數:
研磨度:中度至中度偏粗
水粉比:1:13-1:15
水溫:90℃-93℃
兩個注意點:
燜蒸:
第一次注入少量水后,你會發現水的表面會吐泡泡,這是咖啡在排氣,新鮮的咖啡豆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排氣后可以讓咖啡粉和水的接觸更為緊密,從而達到更多的萃取率。
均勻注水:
在沖煮時,水流不能太高、太急,應當保持穩定,一般以畫圈的方式進行,從中心至外,然后再畫回來。
其實對于手沖,手法千變萬化,但好喝才是唯一的標準
感謝特邀顧問:麥隆咖啡的技術總監King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