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厥陰心包經
與手少陽三焦經相表里,上接足少陰腎經于胸中,下接手少陽三焦經于無名指,內屬于心包,陰氣少的經脈。首穴天池,末穴中沖,左右各9穴。
本經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
實癥:心包發炎、胸悶、心痛、上脘異常、嗜睡、心血管病變、頭昏、頭痛。
虛癥:潤滑液分泌不足、心跳異常、氣喘、失眠多夢、心悸亢奮、語言障礙、手掌發熱等。
本經異常可表現為下列病癥:心中熱,前臂和肘部拘攣疼痛,腋窩部腫脹,甚至胸中滿悶,心悸,面赤,眼睛昏黃,喜笑不止。
手厥陰絡脈名內關,其病實證,見心痛;虛證見心煩。
治療心臟疾病,心包經上的穴位反而比心臟本身用的穴位還多,效果還好,心包經的作用生理上代表心完成的任務,病理上代替心接受病邪。
經脈活躍時間:19-21點,戌時,黃昏。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是氣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是氣血通道,心包經戌時興旺,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于完好狀態。
治療心、胸、胃病常用曲澤、郄門、間使、內關和大陵;
治療神志病常用間使、勞宮、中沖;
治療胸脅痛、心肺病以天池為主。
●天池:天,天部;池,儲液之池。意指心包外輸的高溫水氣在此冷凝為地部經水。本穴位于乳頭外側,而乳頭為人體體表的高地勢處,亦是本穴也位于高地勢處,即天部,穴內物質又為心包經募穴膻中穴傳來的高溫水氣,至本穴后散熱冷降為地部經水,本穴氣血既處高位又為經水,故名。手厥陰、足少陽之會穴。
位置:胸部,第四肋間隙,乳頭外1寸,前正中線旁開5寸。
主治:活血化瘀、止咳平喘。胸悶、咳嗽痰多、氣喘、心絞痛、心肌炎、脅肋脹痛;乳腺炎、乳汁不足、塑胸;瘰疬;頭痛、四肢不舉、下腋腫。
保健:晚間順時針按摩100次,然后逆時針再按摩100次,有助心陽運轉,氣血流動,對養心護心非常至關重要。
備注:艾條灸5-10分鐘。
●天泉:泉,泉水。該穴名意指心包經的下行經水是從高處飛落而下。本穴物質為天池穴傳來的地部溫熱經水,由天池穴上部傳至本穴時是從高處落下,氣血物質如同由天而降,故名。
位置:臂內側,腋前紋頭下2寸。
主治:散熱增濕、寧心寬胸。循環系統疾病心絞痛、心悸、心動過速、心內膜炎;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肋間神經痛、膈肌痙攣;咳嗽、支氣管炎、胸脅脹滿、胸背及上臂側痛、上臂癱瘓、視力減退。
保健:感覺胸悶氣短,診斷是心臟供血不足或者胸口憋悶、咳嗽、咯痰,可在晚上7點到9點之間,在天泉穴拔罐或刮痧,隔日癥狀即可有所緩解。
備注:艾條灸5-10分鐘。
●曲澤:曲,隱秘;澤,沼澤。曲澤名意指心包經氣血在此匯合。本穴所處為南方之地,雖然心包經上下二部經脈的經氣在此匯合并散熱冷降,表現出水的潤下特征,但天泉穴下傳本穴的經水仍大量氣化水濕,本穴如同熱帶沼澤一般生發氣血,故名。合穴,屬水。
位置: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
主治:清心平燥、舒筋活血。心痛、心悸;胃痛、嘔吐、泄瀉等急性胃腸病;熱病煩躁、肘臂攣痛、中暑。
備注:艾條灸5-20分鐘。
●郄門:郄,孔隙;門,出入的門戶。郄門名意指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回流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曲澤穴傳來的溫熱經水,行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包經的體內經脈,故名。手厥陰經郄穴。
主治:理氣安神、活血泄熱。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絞痛、心悸;胸膜炎;膈肌痙攣;嘔吐、嘔血;癲狂、畏人;肘臂攣痛;久痔;鼻衄。
保健:心動過速,心絞痛等心胸疾患突然發作的病人,由上到下順著經脈按揉一分鐘左右,患者大多能緩解癥狀。
備注:艾條灸5-10分鐘。
●間使:間,間接;使,指使派遣。該穴名意指心包經經水在此蒸發涼性水氣。本穴物質為郄門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行至本穴后,經水逐步降溫,生發出心火所克的肺金特性的涼性水氣,如被它物間接的指使一般,故名。經穴,屬金。
位置: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
主治:寬胸和胃、清心安神。循環系統疾病: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炎、心臟內外膜炎;精神神經系統疾病:癲癇、癔病、精神分裂癥、腦血管病后遺癥;感冒、咽喉炎;胃炎、瘧疾、蕁麻疹、子宮內膜炎、月經不調血結成塊;臂痛。
備注:艾灸5-10分鐘。
●內關:內,內部;關,關卡。內關名意指心包經的體表經水由此注入體內。本穴物質為間使穴傳來的地部經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從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經的體內經脈,心包經體內經脈經水的氣化之氣無法從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體表,如同被關卡阻擋一般,故名。絡穴、手厥陰陰維脈交會穴。
位置: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
主治:寧心安神、理氣止痛。心痛、心悸、心律不齊;健忘、失眠、癲癇、郁證、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癥;胸痛;胃痛、嘔吐、呃逆、孕吐、暈車;手臂疼痛;眩暈、中風、偏癱;哮喘;偏頭痛;熱病;產后血暈;無脈癥。
保健:治療心血管病第一要穴。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經常按摩內關穴,可以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能夠寧心安神、理氣止痛,還可以治療暈車、暈船等,對懷孕前3個月惡心、嘔吐的妊娠反應療效也很好。
備注:艾條灸5-20分鐘。
●大陵:大,與小相對;陵,丘陵、土堆。穴名意指隨心包經經水沖涮下行的脾土物質在此堆積。本穴物質為內關穴下傳的經水與脾土的混合物,至本穴后,脾土物質堆積如山,如丘陵一般,故名。輸穴、原穴,屬土;十三鬼穴之鬼心。
位置:腕掌橫紋的中點。
主治:鎮驚安神、清心通絡。心痛、心悸、心煩、心肌炎;胃痛、胃炎;癲癇、善笑不休;嘔吐、吐血;胸脅痛、胸中熱;腕關節痛、指麻、肋間神經痛;耳鳴;喉痹;目黃;口臭。
保健:健脾要穴,對口臭有很好的療效。
備注:艾炷灸5-10分鐘。
●勞宮:勞,勞作;宮,宮殿。該穴名意指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此帶動脾土中的水濕氣化為氣。本穴物質為中沖穴傳來的高溫干燥之氣,行至本穴后,此高溫之氣傳熱于脾土使脾土中的水濕亦隨之氣化,穴內的地部脾土未受其氣血之生反而付出其濕,如人之勞作付出一般,故名。滎穴,屬火;十三鬼穴之鬼窟。
位置:握拳屈指時,位于中指和無名指指尖處。
主治:提神醒腦、清心安神。心痛、心悸;癲癇、中風、昏迷;中暑、嘔吐;口瘡、口臭;善怒;發熱無汗;兩便帶血;胸脅支滿;黃疸;失眠。
保健:高血壓患者因生氣、暴怒或激動使血壓急劇上升,從勞宮穴開始按壓,逐個按到每個指尖,按壓時要保持心平氣和,按壓后突然升高的血壓可得到緩解。
人在緊張焦慮時,手心出汗明顯,按壓勞宮和少府穴能緩解出汗癥。
備注:艾灸3-5分鐘。
●中沖:中,與外相對,指中沖穴內物質來自體內心包經。沖,沖射之狀。該穴名意指體內心包經的高熱之氣由此沖出體表。本穴物質為體內心包經的高熱之氣,在由體內外出體表時是沖射之狀,故名。井穴,屬木。
位置:手中指末節尖端中央。
主治:回陽救逆、醒神通絡。心絞痛;中暑;中風昏迷;小兒驚風;頭痛;嚴重痛經;熱病心煩、舌強不語。
保健:本穴對疼痛敏感,困倦時揉捏此穴,能起到醒腦提神的功效。
便秘時用點壓中沖穴,有緩解緊張、促進排便的作用,特別適用于老年人。
備注:艾灸5-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