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國身上一心為民、勇挑重擔、克己奉公的崇高品格,是我們每一位共產黨員應該學習的……”近期,每天都有來自我市的廣大黨員到中河源社區張耀國先進事跡展廳里參觀,展館內一幅幅珍貴的照片,承載著一段段感人的故事,生動地呈現在參觀者眼前。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在烏達區永昌佳苑社區精品誦讀會上,十幾位居民正用《孟子》開啟儒家孝道研學之旅。
“務農時,出現腰酸腿疼的現象可以通過鍛煉這幾個動作得到緩解……”,在海區千里山鎮新豐村的公益講堂上,村民們正認真聽取志愿者授課……
像這樣的活動
每天都在以不同方式舉行
“新時代文明實踐”
正浸潤著百姓生活
試點先行逐項鋪開
去年以來,我市積極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在三區選定了部分鄉鎮和村進行了探索試點。
了解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情況
制定出臺《烏海市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對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總體要求、建設標準、運行機制、工作步驟、責任分工和組織保障提出了明確要求。
對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工作進行安排部署,啟動了“線上+線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以“三級五平臺五行動”建設為工作架構,實現五個全覆蓋。三級即在市級、鎮(街道)、行政村分別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五平臺即通過搭建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科普服務和健身體育服務;實施黨的政策宣講、主流價值引領、科學知識普及、文化生活豐潤、美好風尚弘揚五大行動;實現每個行政村每月“政策宣講、文化服務、科技科普、健康教育、體育健身”五個全覆蓋。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過程中,烏海突出本地特色,統籌各方資源,結合群眾美好生活需求,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點辦到群眾家門口,讓文明新風吹進群眾心坎里。
統籌資源 活動開展更有實效
走進烏達區烏蘭淖爾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帶來的新變化顯而易見:村莊景美如畫、道路平整干凈、“文明墻”整齊劃一。在建檔立卡貧困戶王占亮家,扶殘助殘文明實踐志愿者們正在打掃衛生?!艾F如今家家戶戶都在為‘雙城聯創’出份力,王叔雖然行動不便,但有我們志愿者吶!保護村莊環境一個都不能落下?!敝驹刚叨嘻惾A擦了把汗笑著說道。
老黨員志愿者與村民溝通,了解村民所思所想。
我市各個文明實踐站點開展扎實有效的實踐活動,通過上門走訪、發放征集表、開通熱線、開通手機平臺等方式,了解群眾需求,梳理了一批基層群眾“需求菜單”,有針對性地開展志愿服務。
海勃灣區制定了“5+6+7”工作體系,開展烏蘭牧騎走進新時代表演活動、關愛兒童、下鄉義診送健康等志愿服務活動,舉辦首屆農牧民文化節、年豬節、第二屆風箏節等10余場大型文化活動。
烏達區烏蘭淖爾鎮創新性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黨員實訓基地”示范點和富民社區“愛心眾籌”扶貧體驗式幫扶基地,通過基地種植優質蔬菜示范作用,引導轄區內所有的種植戶向優質蔬菜種植方向發展,幫助貧困戶脫貧。
海南區舉辦了全市2019年脫貧典型故事分享進村活動暨扶貧政策解讀、推動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2019年鄉風文明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等活動,進一步激勵了農區居民通過自己的雙手來勤勞致富,擺脫貧困。
志愿服務風行一時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主體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動方式是志愿服務?!笔形拿鬓k主任戴軍告訴記者。
開展義診志愿服務活動
我市整合社會各方力量,建設一支群眾身邊的志愿者隊伍,因地制宜開展經常性、面對面、農區群眾喜聞樂見的文明實踐活動,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提高農區群眾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法治觀念,更好地推動農區全面發展。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注冊志愿者11.5萬多人,志愿團隊600多個,累計服務時長287萬小時。同時,我市建立了志愿服務智慧功能,完善志愿服務網站建設,發布活動可直接掃碼加入,極大方便了各類志愿服務人員參與到活動中。
打造“樣板”引領風尚
“今天社區又有演出啦,咱們趕快去看看!”近日,烏達區永昌佳苑社區樓前熱鬧非凡,社區文藝志愿者開啟了一周一次的惠民演出,給居民們帶去歡樂?!拔覀兩鐓^周周有活動,我們這些居民也發揮余熱,借助社區給提供的平臺,展示我們的才藝,特別開心?!鄙鐓^文藝志愿者王金秀說。
社區舞蹈隊表演舞蹈
在社區里除了各類文藝活動的開展,還活躍著一支鄰里理事長協會的社團。社團成員每天奔走于居民中,化解鄰里糾紛,成為社區和諧的潤滑劑。
今年76歲的李桂蘭是鄰里理事長協會的一員?!皡f會分5個小組,從周一到周五,每天有一個組坐班接待來訪居民,如果當天坐班小組解決不了居民的問題,就由下一組繼續解決,如果5個小組都解決不了,就從各小組里抽出骨干力量去解決,直到把矛盾徹底解決為止?!崩罟鹛m說。
永昌佳苑社區書記古彥波說,這支隊伍主要由老黨員、老教師、老工人、老居委會主任等組成,自身覺悟都很高。在工作中,社區發現他們處理居民糾紛很有經驗,在居民中很有威望,便成立了這個調解鄰里糾紛的協會,目前已發展成員17人,其中5人是黨員。協會從成立到現在,調解夫妻矛盾、鄰里糾紛、經濟糾紛的成功率達100%。
來源/烏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