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在給人民群眾的生活學習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被不法分子所覬覦,其利用各類通訊網絡詐騙伎倆侵害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令人防不勝防。各地公安機關在加大打擊破案力度的同時,悉心收集各類常見案例,對犯罪伎倆進行揭批并整理成冊,希望對提高大家的防騙、識騙能力有所裨益。
1冒充身份類欺詐
通過冒充偽裝成領導、親友、機構單位等身份進行欺詐。
2.冒充親友詐騙。
3.冒充公司老總詐騙。
4.補助救助、助學金詐騙。
5.冒充公檢法電話詐騙。
6.偽造身份詐騙。
7.醫保、社保詐騙。
8.“猜猜我是誰”詐騙。
2購物類欺詐
通過以各種虛假優惠信息、客服退款、虛假網店實施欺詐。
9.假冒代購詐騙。
10.退款詐騙。
11.網絡購物詐騙。
12.低價購物詐騙。
13.解除分期付款詐騙。
14.收藏詐騙。
15.快遞簽收詐騙。
3活動類欺詐
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發布各種虛假活動,引誘用戶參與進行詐騙。
16.發布虛假愛心傳遞。
17.點贊詐騙。
4利誘類欺詐
以各種誘惑性的中獎信息、獎勵、高額薪資吸引用戶進行詐騙。
18.冒充知名企業中獎詐騙。
19.娛樂節目中獎詐騙。
20.兌換積分詐騙。
21.二維碼詐騙。
22.重金求子詐騙。
23.高薪招聘詐騙。
24.電子郵件中獎詐騙。
5虛構險情欺詐
通過捏造各種意外不測、讓用戶驚嚇不安的消息實施欺詐。
25.虛構車禍詐騙。
26.虛構綁架詐騙。
27.虛構手術詐騙。
28.虛構危難困局求助詐騙。
29.虛構包裹藏毒詐騙。
30.捏造淫穢圖片勒索詐騙。
31.虛構小三懷孕做流產。
6日常生活消費類欺詐
針對日常生活各種繳費、消費實施欺詐騙局。
32.冒充房東短信詐騙。
33.電話欠費詐騙。
34.電視欠費詐騙。
35.購物退稅詐騙。
36.機票改簽詐騙。
37.訂票詐騙。
38.ATM機告示詐騙。
39.刷卡消費詐騙。
40.引誘匯款詐騙。
7釣魚、木馬病毒類欺詐
通過偽裝成銀行、電子商務等網站竊取用戶賬號密碼等隱私的騙局。
41.偽基站詐騙。
42.釣魚網站詐騙。
8其他新型違法類欺詐
43.校訊通短信鏈接詐騙。
44.交通處理違章短信詐騙。
45.結婚電子請柬詐騙。
46.相冊木馬詐騙。
47.金融交易詐騙。
48.辦理信用卡詐騙。
49.貸款詐騙。
50.復制手機卡詐騙。
51.虛構色情服務詐騙。
52.提供考題詐騙。
53.盜用賬號、刷信譽詐騙。
54.冒充黑社會敲詐類詐騙。
55.公共場所山寨WiFi。
56.撿到附密碼的銀行卡。
57.賬戶有資金異常變動。
58.先轉賬、再取現、后撤銷。
59.補換手機卡。
60.換號了請惠存。
騙子套路多,防騙有高招,謹記“八個凡是”“六個一律”和“四要四不要”的防騙口訣,遠離電信網絡詐騙!
“八個凡是”
1)凡是遇到自稱公檢法要求匯款的。
2)凡是遇到通知“家屬出事”要先匯款的。
3)凡是遇到在電話中索要個人和銀行卡信息及短信驗證碼的。
4)凡是遇到陌生網站要登記銀行卡信息的。
5)凡是遇到通知中獎、領獎要你先交錢的。
6)凡是遇到讓你開通網銀接受檢查的。
7)凡是遇到自稱領導(老板)熟人要求匯款的。
8)凡是遇到叫你匯款到“安全賬號”的。
“六個一律”
1)接電話,不管他是誰,只要一談到銀行卡,一律掛掉。
2)只要一談到中獎了,一律掛掉。
3)只要一談到是公檢法涉嫌犯罪或領導干部要錢的,一律掛掉。
4)所有短信,但凡讓你點擊鏈接的,一律刪掉。
5)微信不認識的人發來的鏈接,一律不點。
6)所有170、171開頭的電話,一律不接。
“四要四不要”
無論犯罪分子如何巧立名目、花言巧語,只要守住下列安全底線,就可以讓犯罪分子無計可施。
“四要”指的是:
一是轉賬前要通過電話等方式核實確認;
二是手機和電腦要安裝安全軟件;
三是QQ、微信要開啟設備鎖及賬號保護,提高賬戶安全等級;
四是網上聊天時要留意系統彈出的防詐騙提醒。
“四不要”指的是:
一是不要連接陌生WIFI,有些WIFI容易導致支付賬號密碼被盜;
二是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驗證碼;
三是不要將支付密碼與賬號登陸密碼設為同一個;
四是不要將身份證等個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