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中斷,致供血區持續缺血而導致的較大范圍的心肌壞死。臨床上有劇烈而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用硝酸酯類制劑或休息后癥狀不能完全緩解,可并發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的并發癥,可并發下列病變:
1)心力衰竭:當心內膜下MI累及二尖瓣乳頭肌,可致二尖瓣關閉不全而誘發急性左心衰竭。梗死后心肌收縮力喪失,可致左、右心或全心衰端。
2)心臟破裂:是急性透壁性MI的嚴重并發癥,約占MI致死病例的3%~13%,發生于梗死后的2周內。好發部位是左心室下1/3處、室間隔和左心室乳頭肌。破裂原因是由于梗死灶失去彈性,壞死的心肌細胞,尤其是壞死的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釋放大量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使梗死灶發生溶解所致。發生于左心室前壁者,破裂后血液涌入心包腔造成急性心臟壓塞而迅速死亡。室間隔破裂后,左心室血液流人右心室,導致急性右心室功能不全。
3)室壁瘤:約10%~30%的MI合并室壁瘤,可發生在MI的急性期,但常見于MI的愈合期。原因是梗死心肌或痕組織在左心室內壓力作用下形成的局限性向外膨隆。多發生于左心室前壁近心尖處,引起心功能不全或繼發血栓形成。
4)附壁血栓形成:多見于左心室,MI波及心內膜使之粗糙,或因室壁痛形成處血流形成渦流等原因,可促進局部附壁血栓的形成。
5)心源性休克:MI面積>40%時,心肌收縮力被度減弱,心排出量顯著下降,即可發生心源性休克而死亡。
6)急性心包炎:約15%~30%患者MI后2~4天發病,由于壞死組織累及心外膜可引起纖維素性心包炎。
7)心律失常:MI累及傳導系統,引起傳導紊亂,嚴重者可導致心搏驟停、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