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肛腸疾病
肛腸疾病影響了肛門、直腸、結腸的排便功能,可引起便秘。如:腫瘤造成腸道狹窄和阻塞。
(2)疼痛
因排便時疼痛而憋便,可導致糞便過于干燥不易排出。如:肛裂、痔瘡等。
(3)食量太少
一旦食物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會讓腸道癟癟,沒有足夠的食物殘渣來刺激腸道蠕動。長期下來容易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從而便秘。
(4)纖維太少
大腸主要靠纖維吸水來填充體積,如果膳食纖維長期過少,大腸蠕動就嚴重不足,不僅排便速度慢還有患腸癌的危險。
(5)身體干燥
由于環境或身體自身原因,造成水分損失較大,就可能造成大便干燥,從而便秘。
(6)體能太差
排便時總覺得腸道沒力氣而出不來.這種類型的人多半身體松軟,肌肉很少,消化吸收能力弱,腸道蠕動能力不足。
(1)短期便秘:改變生活習慣為主
吃更多的高纖維食物。可多吃黑莓、草莓等漿果,豆類,干果,全麥谷類,西蘭花、李子等蔬菜瓜果。
定期運動鍛煉。定期的運動鍛煉能夠加快腸胃蠕動,緩解便秘。
固定時間段上廁所。有意識的讓自己在每天固定時間段上廁所,可強化排便反射,形成排便生物鐘,有效緩解便秘。
告別某些藥物或膳食補充劑。如果之前好好的,最近開始服用某些藥物或者膳食補充劑后出現了便秘,則需要引起您的重視。盡可能與醫生溝通,看能否更換其他藥物或者減小劑量。
如果經過上述改變后,便秘依然無法緩解,可在醫生的建議下服用瀉藥來緩解。目前市場上常見的瀉藥有5種類型:
容積性瀉劑(硫酸鎂、硫酸鈉、纖維素)。容積性瀉藥瀉藥就好比是把蘋果、香蕉里的纖維提純并濃縮制成的藥品。
刺激性瀉劑(酚酞、番瀉葉)。腸道蠕動需要有腸神經發出指令,指令發出太少就會引起便秘。這類瀉藥會刺激腸神經的指令輸出,來促進腸道分泌排便。
滲透性瀉劑(聚乙二醇、乳果糖)。滲透性瀉藥主要通過增加腸道內的滲透壓,從而倒吸腸壁中的水分進入到糞便中,軟化大便。通常滲透性瀉藥主要分為以乳果糖、山梨醇為主的有機物,以及以硫酸鎂、硫酸鈉等為代表的無機鹽這兩類。
潤滑性瀉劑(開塞露、甘油)。此類瀉藥可包裹于糞團塊外,就好比是給糞便涂了一層潤滑油。它既能軟化糞塊,又能使糞塊滑潤,同時還可隔絕糞便與腸壁,減少腸道水分吸收,促進排便。
大便軟化劑(多庫酯鈉、磺琥辛酯鈉)。覆蓋在腸粘膜處,會吸附刺激腸道分泌更多水分,覆蓋在糞塊表面,會使更多水或脂肪滲入其中。相當于把腸道內其他地方較多的水分,引導到干燥的大便處,從而軟化糞便,促進排泄。
通常,建議優先使用容積性瀉藥、潤滑性瀉藥、大便軟化劑。刺激性瀉藥容易使腸道健康失衡,甚至損害腸道末梢神經,一般情況下不建議使用,只有在嘗試了其他療法無效時,才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