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血壓、高血脂
高血壓會導致血管變僵硬,血管內膜受損增生,從而造成管腔狹窄,影響血液的流通和供應。高血脂則會造成血液粘稠度增高或是成分改變,還可形成微血栓,堵塞小血管,引發腦供血不足。
2、糖尿病
高血糖會損害血管壁,就像腌蘿卜,高鹽使蘿卜失水變癟,慢慢血管的脆性發生改變,甚至透明,血管壁在這種高滲的情況下壞死,影響供血。糖尿病并發的血管病變最常見的并發癥是冠心病和腦梗死。
3、頸椎病
頸動脈是向大腦提供血液的重要血管,如果患者患有頸椎病,頸椎的病變可刺激或壓迫椎動脈,導致椎動脈痙攣或扭曲變形,引起血液供應不暢,導致腦缺血。
4.心腦血管疾病
心衰會導致心臟的泵血能力減弱,直接影響供血。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會使管腔狹窄,阻力增大,每次輸送給大腦的血液量自然會有所下降,導致腦供血不足。
1、睡眠障礙:睡眠的晝夜節律紊亂,晚上入睡難,多夢易醒,白天卻昏昏沉沉,呈嗜睡狀態;
2、肢體發麻:會突然感到一側臉部或手腳麻木,有的為舌麻、唇麻,嚴重時會昏倒;
3、頭暈耳鳴:有時發生一過性眩暈(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頭沉重、漲痛;另有耳鳴、耳“閉氣”或聽力減退;
4、看不清東西:眼脹痛、懶睜眼、霧視(眼花)等,突然但暫時出現的視物不清,甚至一時性失明;
5、走路不穩:出現走路搖晃,拿東西不穩或拿不動,嚴重的還會出現四肢不靈活、痙攣、疼痛、經常跌倒的情況;
6、抑郁、暴躁:有人的脾性、性格會有較大的改變,如孤癖、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或者情緒波動大、多語急躁;
7、記憶力減退:東西剛放下,轉身就忘記放在哪里;短暫的意識喪失或者智力的突然變化。
1、做好慢病管理,規范用藥
從患慢性病的初期,便要注意糾正大腦的缺血缺氧情況,保護慢性患者的心腦血管,減少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按時、規范用藥是慢病治療的關鍵。
2、日常生活方式干預
自我管理、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慢病管理的重要一環。患者要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以良好的心態應對,多進行戶外活動鍛煉,幫助改善腦供血不足的癥狀。
四、最后推薦一道養生食療方
木耳桃仁湯
材料:黑木耳、桃仁、蜂蜜各120克
做法:浸泡黑木耳,與桃仁一同搗碎,用蜂蜜蒸。
功效:具有活血化瘀、通絡的功效,適用于腦血栓引起的偏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