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部分人對“鉀”比較陌生,但它卻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人體的神經、肌肉的運作,都離不開鉀元素提供的能量。
穩定細胞:鉀主要存在于細胞內,同鈉元素相互拮抗又相互協同,維持著細胞正常的滲透壓以及酸堿平衡。
心脈搏動:肌肉收縮、心臟泵血、肢體運動等,都需要鉀去維持動力。
慢病克星:鉀還具有降壓、預防腦卒中、控制血糖等作用。對于高血壓患者,適量補鉀有利于置換體內過剩的鈉,達到控制血壓目的。富含鉀的食物,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保護其心臟和腎臟。
正常人血清鉀的濃度為3.3-5.5mmol/L,若血清鉀<3.5 mmol/L ,可判定為低鉀血癥,大部分患者沒有臨床癥狀,或僅有輕微乏力。
若血清鉀 <2.5 mmol/L ,稱為重度低鉀,可引起心律紊亂、呼吸麻痹等。
1、疲勞
缺鉀最常見的癥狀就是疲勞和虛弱,由于鉀離子的不足,機體缺乏能量,導致產生疲乏無力感、思緒混亂、意識模糊等表現。
2、心臟不適
鉀與心臟功能關系密切,缺鉀會導致心跳不規則、心悸、心律失常等。
3、消化
鉀含量偏低,胃動力消化不足,可引起食欲不振、嘔吐、惡心感等。
4、抽筋
鉀是肌肉與神經相互溝通的橋梁,還能幫助肌肉收縮。缺鉀會導致抽筋、肌肉痙攣、疼痛。
1、補多少?
按我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健康人鉀的攝入為每天2000毫克。要預防慢性病,鉀的建議攝入量是3600毫克/天。
2、誰要補?
高血壓患者:對于這部分人來說,補鉀的同時,還有注意限鈉,鈉和鉀共同捍衛身體細胞內外滲透壓、水分和酸堿值的平衡,達到控制血壓的目的。
大量出汗的人:大量出汗時,鉀的排出量會明顯增加。
長時間嘔吐或腹瀉的人:嘔吐或腹瀉會引起人體大量脫水,引發電解質紊亂,導致鉀大量流失。
3、怎么補?
藥物
低鉀血癥時,將氯化鉀加入生理鹽水中靜滴;如血鉀已正常,則將氯化鉀加入葡萄糖中靜滴,可預防高鉀血癥和糾正鉀缺乏癥;如停止靜脈補鉀24小時后血鉀仍正常,可改為口服補鉀。
飲食
日常飲食可多選擇含鉀量較高的食物,如蛇豆,每100g含鉀763mg;榛蘑,每100g含鉀732mg;百合,每100g含鉀510mg;毛豆,每100g含鉀478mg;紅蘿卜,每100g含鉀385mg;紅莧菜,每100g含鉀340mg等
水果類則可以多吃,牛油果,每100g含鉀599mg;椰子,每100g含鉀475mg;棗每100g含鉀375mg;芭蕉,每100g含鉀330mg;;菠蘿蜜每100g含鉀330mg等
四、最后推薦一道養生食療方
口蘑豆腐湯
食材:口蘑200g、嫩豆腐1盒、小蔥適量、蒜末。
做法:1. 口蘑洗凈切小片,豆腐切小塊。
2. 熱油放蒜末煸香后,倒入口蘑片翻炒均勻。
3. 倒入清水,大火煮開后,放入豆腐再次煮開。
4. 加鹽、芝麻油調味,最后撒上蔥即可。
功效:口蘑含鉀大戶,豆腐富含植物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