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65歲的曹叔叔,在2002年5月查出Ⅱ型糖尿病,當時糖化血紅蛋白為6.5;
經過醫生的治療,他的血糖一直控制得比較好,患病至今,其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8,僅僅波動0.3 ;餐前血糖一般在6~6.8,餐后血糖7~9。
此外,曹叔叔每年的體檢身體各項指標情況也都很好。血壓控制在低壓68mmHg,高壓不到120mmHg。
由于對血糖、血壓、血脂的良好控制,曹叔叔目前也沒有嚴重的并發癥。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1.按時吃藥,定時檢查。
2.堅持糖尿病人的基本要求:科學飲食、合理運動。
3.除降糖藥外,適時補充一些身體需要的其他藥物,如多種維生素,以及預防血管病變、慢性并發癥之類藥物等,綜合治療。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發癥。因此,我們將糖尿病分為三級預防:
【第一級預防】針對于未罹患糖尿病的人,低糖、低鹽、低脂、高纖維、高維生素,是預防糖尿病的最佳飲食配伍。此外,還要戒煙限酒,杜絕不良飲食、生活習慣。
【第二級預防】針對糖尿病新病人,即已經診斷為糖尿病但沒有出現糖尿病相關并發癥的人群;建議定期檢測血糖。
【第三級預防】針對于糖尿病老病人,防止或延緩糖尿病慢性合并癥的發生和發展,減少傷殘和死亡率。
那么,對于新糖友和老糖友來說,我們應該怎么預防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呢?
糖尿病的發生有很多的因素,如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除此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且易被忽視的飲食類因素——慢性炎癥。
慢性炎癥狀態,是一種持續的低水平的炎癥狀態,與平常病菌感染所導致的炎癥不完全一樣。
這樣的炎癥狀態,可以導致體內很多與炎癥相關因子的水平增加。這些因子水平的增加,與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以及胰島素抵抗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如血糖波動、血壓波動、血脂異常、肥胖等,會加劇體內的慢性炎癥狀態;而炎癥狀態本身又損害了胰島β細胞的功能,加重了胰島素抵抗,從而加劇了糖尿病的各種代謝異常。所以它們是一種互為因果、惡性循環的關系。
【提醒】低度炎癥還與腫瘤、高血壓、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有關。如果控好體內的慢性炎癥,我們就可能離這一類慢性疾病更遠一些。
炎癥性物質就像油門,會加重慢性炎癥,抗炎癥物質就像剎車,抑制炎癥。
1、過多糖分:除了飲食中的糖分過多對健康不利;血液中的糖分過高形成糖尿病,導致多種代謝異常,如血糖、血脂、尿酸等異常就會引起體內多種炎性遞質、炎性因子水平的增加。
2、食品添加劑:乳化劑,是一種食品添加劑。在Nature雜志在線發表的一篇報道表示,Georgia State University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乳化劑可改變腸道菌群的組成和位置,以誘導腸道炎癥,促進炎癥性腸疾病和代謝綜合征。
3、缺乏維生素: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的缺乏,都可能導致炎癥性物質增加。
【提醒】對抗慢性炎癥狀態,首先需要控制體內的多種代謝異常,如血糖、血脂、血壓、尿酸等。其次,慢性炎癥是與飲食相關的因素,所以合理食用一些食物,也可以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1、食物纖維: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可溶性膳食纖維可以影響相關炎癥細胞因子的表達,對炎癥的發生起到了很好的預防作用;
2、深海魚:富含的Ω脂肪酸有一定抗炎作用;
3、十字花科類蔬菜:如白菜、圓白菜、芥藍、蘿卜等,有一定的抗氧化應激、抗炎性作用;
4、蔥屬蔬菜:蔥類、韭菜等,也有抗氧化應激,減輕慢性炎癥的作用。
攝入以上4類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抗炎癥性物質的增加;同時還有改善腸道內環境,改變腸道細菌種族的成分及量等作用,幫助調節機體功能,減輕代謝異常。
我國糖尿病高發,患病率達10.4%,每年有很多新增的糖友。對于已經被診斷為糖尿病的朋友,非常關鍵的是多種危險因素的聯合管控,讓各項指標保持正常,從而不出現并發癥。
對于病程久的糖友,更應強調科學系統的管理。飲食、運動、藥物、并發癥檢查、糖尿病教育等方面都至關重要,尤其要避免一些飲食誤區。
不少糖友都特別害怕吃水果,擔心高升糖的水果給身體帶來麻煩,其實除了要關注水果的升糖指數以外,也不能忽略水果給身體帶來的好處。
【水果的營養及好處】
? 富含大量維生素及膳食纖維
? 促進消化,平衡人體酸堿度
? 有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
在血糖控制穩定,處于正常范圍的情況下,可以適當選擇一些新鮮的水果,以補充天然營養素。比如在早餐和中餐之間大約10點左右作為加餐。
草莓:被稱為“水果皇后”,不僅美容養顏,還可以減少血液粘滯度,防止血小板聚集。但每次食用量不宜超過100克(約3~4枚)。
菠蘿:每次吃50克草莓和50克菠蘿,也是不錯的選擇。
葡萄:升糖指數相對較低,適合糖友食用。
橘子:其中含有類似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拜阿司匹林這一類的營養成分。
蘋果:其中含有果膠類的食物纖維,它進入腸內后,可阻礙腸胃對脂肪的吸收。
獼猴桃:其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C、氨基酸、礦物質及抗氧化物質,可幫助調節血脂。
小糖健康說
目前倡導“帶病健康狀態”理念:雖為糖尿病人,但可以把血糖、血壓、血脂、尿酸等一系列代謝指標控制在正常狀態。這種情況下,疾病雖然不能根治,但可以避免罹患并發癥的發生,同時不降低生活質量。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我國是世界第一的糖尿病大國
每10個國人中就有1個糖尿病患者
每2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處于“糖前期”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要重視血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