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于康教授要通過“營養魔法”,給我們常見的粗糧進行合理的搭配,讓這些粗糧的營養價值加倍。
單吃小米粥,營養太單一。
二米飯雖然在控制血糖上不錯,但是大米和小米都缺乏賴氨酸,在蛋白質補充方面欠缺,不是最佳搭配。
小米遼參雖然蛋白質是比二米飯豐富,但是遼參價格太貴,不適合經常吃。
于康教授巧妙的給小米搭配了一樣既便宜又富含賴氨酸的食物,可以讓小米的營養更均衡。究竟是什么呢?
小米的黃金搭檔就是黃豆。黃豆富含賴氨酸,取長補短,正好填補了小米的缺點。它們的做法也很多,不單單是煮粥,還可以用小米粥配黃豆燉的豬蹄,或者小米配家常豆腐等等。
①即使是吃小米,主食的總量也要控制好,不能比原來多;
②如果胃腸道能耐受小米,主食可以大米配小米一起吃;
③粥的營養成分不如飯,所以不要全靠粥當主食,否則引起營養不良,血糖更加控制不穩。
玉米中是可溶性纖維和不可溶纖維的結合體,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粗蛋白、脂肪等營養物質。
玉米中最有營養的部位,卻是很多人最容易忽略的?,F場應寧老師和兩位觀眾一起比賽吃玉米,于康教授說他們都沒有吃完整!
所以為了能讓大家更好地吃全玉米的營養,于教授給玉米搭配了一樣生活中常見的工具——湯匙。
玉米最有營養的部位在根部,也就是玉米的胚芽,玉米中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都包含其中。
我們吃玉米的時候,因為吃得比較急,常常會把玉米胚芽留在玉米棒上,浪費了很多營養。這時候,可以用湯匙刮一刮,把胚芽都刮下來吃掉。
但于康教授也提醒大家,玉米雖好,也不能只吃玉米,可以把原來的主食減少一半,替換成半截玉米一起吃。
另外,玉米食用前最好不要過多的加工,水煮就行了。比如松仁玉米、蛋黃玉米,這些搭配都是不推薦的,因為會破壞玉米原有的營養價值。
但是您真的吃對了嗎?如果吃的不對,苦蕎麥里大量的膳食纖維反而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
苦蕎大多數人是泡茶喝,但是苦蕎搭點什么,可以吸收營養又不至于有消化不良的感受呢?
初步研究發現,苦蕎經過炒制,可以使營養成分更容易釋放,同時也可以使增加人體胃腸道的耐受性,減少生吃或泡水有可能帶來的排空慢、胃腸道反流等不適感。
于康教授推薦,中老年人胃腸功能較差,每日食用苦蕎的總量最好控制在50克以內。胃腸道不好的人不建議食用苦蕎。
最后,進入于康教授的辟謠環節,今天于康教授又攻破了哪些謠言呢?
小米是粗糧,所以我要多喝小米粥,不僅對身體好,還能控血糖!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喝小米粥。有些人消化功能不強,或者喝的很快,不經過咀嚼,反而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
小米粥確實有控血糖的功效,但煮的過爛的粥升血糖的速度其實很快,所以于康教授建議,糖尿病患者不要一次性喝太多粥,更不要頓頓小米粥。
聽說泡玉米須喝能控血糖,我幾乎天天都喝。
泡玉米須也好,或者是其他一些食療的辦法,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不能替代藥物。該看醫生還是要看醫生,該吃藥還是要吃藥,該打胰島素要打胰島素。
苦蕎茶可以降血糖,飯前喝效果更好!
苦蕎茶準確的說是輔助調節血糖,避免血糖過快過猛的升高。如果完全空腹喝苦蕎茶,容易讓胃腸道不舒服,不建議空腹飲用。
專家出診信息
于康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
周三上午 普通門診
周四上午 國際部門診
備注:突發原因導致門診時間、出診地點、門診類型(普通、專家或特需門診)、掛號費用的改變,請以醫院當日公布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