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不好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心臟病不好,有可能是心臟病,有可能是心臟神經官能癥,有可能本身就不是心臟問題,自我感覺是心臟問題。
就算是確診的心臟病,也分為分多種,比如說冠心病、心律失常、瓣膜疾病、心肌疾病、心衰等等心臟病。所以很難直接說心臟不好少吃什么。
我們只能從大原則上告訴大家,吃什么可能對心臟不好。首先,不管是任何心臟病,沒有絕對不能吃的食物,只要不過敏,都可以吃,關鍵問題在于飲食的比例要科學,只有科學的飲食結構,才能讓我們的心臟更健康。
要說飲食對心臟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就是影響心血管,也就是飲食不健康可能會增加冠心病的風險。簡單說吃的不健康,導致三高,導致心血管垃圾增多,最終引起斑塊,引起心血管狹窄,引起心肌缺血,引起冠心病。
那么哪些食物吃多了會增加心血管垃圾,會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呢?
其實2019年4月3日《柳葉刀》發布過一個研究,納入了2800萬人,觀察了30年,就是觀察飲食和心血管疾病以及心血管死亡之間的關系。
研究結果顯示:
因為高鈉飲食而死亡的人口就有300萬,因為雜糧吃太少而死亡的也有300萬,還有200萬因為水果沒吃夠而亡……也就是導致心臟不好的第一名就是吃鹽吃的太多。
一、低鹽低鹽很重要
我每天科普,只要談到飲食,一定會提到低鹽,只要說到高血壓就會提高低鹽。因為鹽超量,導致了更多人發生高血壓,我國是高血壓大國,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對鹽敏感,一個是我們吃鹽過多。健康吃鹽建議每人每天少于6g,可是實際上,我們更多人吃鹽都超過了10g,北方人甚至超過12g。高鹽的直接結果就是高血壓,高血壓不控制,就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加重,導致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衰等等心臟病。對于高血壓及心衰等心血管疾病,更是要求低鹽飲食。
所以,在所有飲食中低鹽排名第一,建議大家每天每人不宜超過6g鹽,這個鹽不僅僅是白沙沙的氯化鈉,還包括咸菜、泡菜、火腿、醬油等等含鹽食物。
與之對應利于血壓控制的就是高鉀飲食,說白了就是五谷雜糧、蔬菜水果這些食物,適當多一點。所以不管是預防心血管疾病還是控制心血管疾病,都建議低鈉高鉀飲食。
二、低脂也很重要
雖然在影響心血管疾病的前三名飲食在沒有高脂肪高油,但第二名和第三名是因為吃的粗糧和水果過少導致的,并不是什么吃的過多導致。我們今天主要討論的是心臟病不好什么食物要少吃。那自然第二名就是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少吃油大的食物。
所有的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吃多了都會產生更多的血管垃圾,從而加重心血管狹窄,導致心臟病。所以要少吃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
肥肉、動物內臟、過多的紅肉等等都含有飽和脂肪酸,所以要控制;所有的油炸食品、人造黃油,人造奶油、咖啡伴侶、西式糕點、薯片、炸薯條、代可可脂、起酥油、植物奶油、人造酥油等等都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所以也需限制。
三、低糖也很必要
長期高糖飲食,會增加血糖血脂異常的風險,同時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最新一項研究顯示:與很少或從不喝含糖飲料的人相比,每天都要喝一杯及以上含糖飲料的人,要增加近20%的心血管病風險。每日飲用一杯任何類型含糖飲料均會增加26%的血管重建風險,21%的腦卒中風險。這里的含糖飲料定義為能量軟飲、加糖瓶裝水以及加糖果汁飲料,而并非100%純果汁。足見高糖飲食也會增加心臟病風險。
四、什么樣的飲食利于心臟健康
上面明確說了要低鹽低脂低糖飲食,這是心臟健康的大原則,必須遵從。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減少細糧的比例,因為《柳葉刀》說了,我們吃的粗糧不夠,那自然是細糧過多,所以要減少細糧,增加粗糧的比例。同時肉類選擇去皮雞肉、魚肉為主,豬牛羊的瘦肉可以吃,但不宜過量,且加工食物的時候,少油少鹽少糖。多吃各種各樣的應季的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適當補充奶制品及堅果,這種飲食方案都是利于心臟健康的。
沒有絕對不能吃的食物,也沒有吃了某幾種食物心臟就會越來越好。告訴我們一個大原則,減鹽減油減糖,同時食物種類要豐富,最好每天不少于12種,每周不少于25種這也才更利于心臟健康。
【心血管王醫生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