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強直性脊柱炎,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娛樂圈明星張嘉譯、周杰倫、蔡少芬等人均被報道患有此病。 在央視《開講了》舞臺上,張嘉譯曾透露自己剛開始患病時并沒有意識到它的嚴重性,最后才知道這種病痛會伴隨著一生。
強直性脊柱(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骶髂關節和脊柱附著點炎癥為主要癥狀的疾病,年輕人發病多見,是以脊柱為主要病變部位的慢性病。腰背部疼痛、駝背畸形是強直性脊柱炎(AS)的常見表現。為了讓患者更確切了解本疾病,我們邀請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脊柱骨科鄭帥大夫就強直性脊柱炎(AS)的些常見問題進行答疑解惑。
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有哪些?
1
遺傳
研究觀察發現,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子女中,發生強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高出20-40倍。單卵雙胞胎中,1人發病,另一人患病的可能性超過50%。一個家族中,常常有2個及以上人發病。
2
感染
強直性脊柱炎的患者通常會出現腸道及泌尿系統的感染,尤其是肺炎克雷白桿菌感染。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大便培養肺炎克雷白桿菌陽性率達79%,而在正常人群中為30%。另外還發現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抗肺炎克雷白桿菌抗體水平明顯升高,陽性率為43.3%,而正常人陽性率僅4.4%。
3
環境
有些研究證實環境等因素也可導致本病發病。
目前尚無一種學說能夠闡明強直性脊柱炎的全部病因,只能認為可能是在遺傳基礎上,加上感染、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而發病。
什么人容易得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好發于男性,男性發病率大概是女性的3-4倍。20-30歲年輕男性是本病的高發人群。8歲以下以及45歲以上很少發病。有強直性脊柱炎家族史的年輕男性,出現腰背部疼痛,晨起時脊柱僵硬,活動后減輕時,多提示發生該病。
如何確診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的確診多采用1984年修訂的紐約標準,或者歐洲脊柱關節病初步診斷標準,而在2009年國際脊柱關節炎評估協會制訂的《中軸型脊柱關節炎診斷標準》中的中軸型脊柱關節病診斷標準,有助于早期強直性脊柱炎的確診和后期治療方案的確定。
①腰背部疼痛病程至少3個月,活動后疼痛減輕,但休息時不減輕;
②腰椎在前后、側方屈伸活動受限;
③胸廓擴張實驗陽性(強直性脊柱炎體格檢查有詳述);
④X線提示雙側骶髂關節炎Ⅱ-Ⅳ期或單側Ⅲ-Ⅳ期(強直性脊柱炎X線表現有詳述);
如果患者具備④,并且符合①~③中任何一條,即可診斷為強直性脊柱炎。
這個標準比較嚴格,不能診斷早期強直性脊柱炎。為了早期確診,在臨床上還要結合病人的家族史,HLA-B27是否陽性,有無肌腱端附著點部位的疼痛進行綜合分析。
患者存在脊柱疼痛,或者非對稱性下肢關節為主的滑膜炎,并附加以下任意一項即可確診:
①陽性家族史;
②銀屑病;
③炎性腸病;
④關節炎前一個月內出現尿道炎、宮頸炎、急性腹瀉;
⑤雙側臀部交替疼痛;
⑥肌腱末端病;
⑦骶髂關節炎;
2009年《中軸型脊柱關節炎診斷標準》:
腰背痛≥3個月,且發病年齡<45歲的患者(無論是否有外周臨床表現),具備以下任意一條者,即可確診:
①影像學顯示有骶髂關節炎,且具有≥1個脊柱關節病特征;
②HLA-B27陽性,且具有≥2個脊柱關節病特征;
脊柱關節病特征:
炎性腰背痛;
關節炎;
肌腱附著點炎(足跟);
葡萄膜炎;
指(趾)炎;
銀屑病;
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
NSAIDs止痛藥物治療有效;
HLA-B27陽性(符合第①條結合即可確診);
具有脊柱關節病家族史;
C反應蛋白(CRP)升高;
做哪些體格檢查
可以查出自己是否有強直性脊柱炎?
(1)腰椎活動度檢查:患者直立,在背部正中線的髂嵴水平作一個標記為0,向上10厘米再作另一標記,然后令患者盡可能彎腰(需保持雙膝直立),測量兩個標記間的距離,若增加少于5厘米,提示腰椎活動度降低。
(4)骨盆按壓實驗:患者側臥,從另一側按壓骨盆可引起腰骶部疼痛則為陽性。
強直性脊柱炎的X線表現有哪些?
骶髂關節改變
骶髂關節改變對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98%~100%病例早期即有骶髂關節的X線改變,是本病診斷的重要依據。
骶髂關節炎X線診斷標準分為5期:
0期為正常骶髂關節;
Ⅰ期為可疑骶髂關節炎;
Ⅱ期為骶髂關節邊緣模糊,關節間隙無改變;
Ⅲ期為關節區硬化、關節間隙變窄/增寬、骨質破壞;
Ⅳ期為關節完全融合或強直。
脊柱改變常發生于骶髂關節病變之后,由下向上發展,最終可累及頸椎。早期表現為普遍性骨質脫鈣、出現小關節模糊,伴隨著韌帶、關節囊的逐漸鈣化及關節融合,椎體間骨橋形成,X線片上可見脊柱的椎體成一節節的竹節樣,所以醫學上稱為脊柱呈“竹節樣”改變。
強直性脊柱炎與HLA-B27有什么關系?
查出HLA-B27陽性也沒必要怨天憂人,更不必到處求醫試圖使HLA-B27轉陰。HLA-B27是終生攜帶的,不會因治療而轉陰。
得了強直性脊柱炎,
除了脊柱受累以為,
其他臟器會出現什么問題嗎?
強直性脊柱炎(AS)
與類風濕性關節炎(RA)的區別
(1)類風濕性關節炎病理性基礎是滑膜炎,而強直性脊柱炎主要是肌腱附著點炎;
強直性脊柱炎容易得骨質疏松癥嗎?
據統計數據證明大約有50%以上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有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表現在脊柱、股骨等部位骨密度的降低,發展到一定程度可以導致脊柱、髖關節骨折,造成截癱甚至危及生命。
在平常的生活中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應該注意多進含鈣量高的飲食,如牛奶、綠葉蔬菜等,并要有充足的日曬。(關于如何補鈣可參考這篇:人體各年齡段每天到底需要多少鈣?)
強直性脊柱炎病人
為什么會出現“駝背”“羅鍋”?
此外,由于腰背部疼痛,患者常常不愿挺胸、直腰。如長期保持這個姿勢會使脊柱呈屈曲位,使胸段脊柱后凸更加明顯,從而使整個脊柱變為僵硬的圓形駝背,形成通常所說的“羅鍋”。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應注意什么?
如何防止駝背畸形的發生?
強直性脊柱炎有什么藥物治療?
1
非甾體類鎮痛藥
痛的時候吃,不痛就不吃,主要是為了緩解疼痛,常用藥有:依托考昔、西樂葆、樂松片、布洛芬等等,這些藥物均是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只吃其中一種即可,不要聯合吃,因為這幾種藥物聯合吃止痛效果不會疊加,但是副作用會疊加。
這些藥物可以迅速緩解患者腰背部疼痛、晨僵癥狀,減輕關節腫痛、增加患者的活動范圍。服用這些止痛藥物時,要權衡自己的心血管、胃腸道和腎臟的損傷風險,如有身體不適,應該及時就診。
2
生物制劑
通常指的是TNF-a的抑制劑,包括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單抗、阿達木單抗和益賽普(注射用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
腫瘤壞死因子(TNF-α)是強直性脊柱炎一個重要致病介質,這些藥物能夠降低TNF-α的生物活性,具有良好的抗炎和延緩強直性脊柱炎的發展的作用。TNF-a抑制劑的特點是起效快,抑制骨破壞的作用明顯。對中軸及外周癥狀均有顯著療效,患者總體耐受性好。TNF-a抑制劑治療12周有效者建議繼續使用,一種TNF-a抑制劑療效不滿意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選擇另一種。
生物制劑有可能發生注射部位反應或輸液反應,有增加結核感染、肝炎病毒激活和腫瘤的風險。依那西普不會引起表達跨膜TNF的免疫細胞裂解,使其誘發結核感染和腫瘤的風險降低。用藥前應進行結核、肝炎篩查,除外活動性感染和腫瘤.用藥期間定期復查血常規及肝腎功能。
3
免疫抑制劑
用于延緩疾病的發展,需長期服用,如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雷公藤等。其中柳氮磺嘧啶比較常用,它可改善患者外周關節的疼痛、腫脹、晨僵,還可以降低血清IgA的水平和其他活動性實驗室的指標。推薦劑量為2g/日,分2~3次口服完畢,柳氮磺砒啶起效較慢,最大藥效通常出現在4~6周。
4
激素
上述三種藥物無法緩解時使用,如強的松龍、地塞米松、氫化可的松等,副作用較大,不易長期使用。
如果出現了駝背畸形,
看不到天空或者看不到自己的雙腳,
該如何治療?
作者: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鄭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