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不會因為和你在一起,就不對他人心潮澎湃;
——不會因為愛著一個人,就對他人不再有情感的波瀾;
——不會因為已成父母,就對其他男人、女人失去興趣;
——也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就對異性沒有幻想。
我們生活在兩性的世界,情愛是一生的主題。關鍵是如何使內心的向往和波瀾不成為傷害他人和自己的行為。真愛由此而生。
沒有人一生只愛一人,不再心有波瀾。
也沒有人會相愛一生,一直甜美如初。
不管愛上誰,都會經歷風雨,沒人例外。
愛是生命,有春夏秋冬。不要因看不到花朵,感受不到溫暖,就以為愛已遠去,那只是愛進入了冬季,需要反思、調整、改變、更好的迎接下一個春季。
總以為如果愛就該一如繼往充滿溫情蜜意、柔聲細語,所以,當心生抱怨、不滿、憤怒時,總覺得內疚、不該,因此糾結。
不是因為有愛,就沒有了抱怨;
不是因為溫情,就沒有了不滿;
不是因為柔聲,心中就沒有憤怒。
正是因為和你如此靠近,所以有悲傷、抱怨、憤怒和恐懼。
最終會發現:這一切之后,依然是愛。
想對所有遭遇出軌的人講:出軌說明的是他的問題和過往。你如果痛不欲生,一定是你覺得自己無助絕望,這個背后是對自己的否定,自殺是對自己的徹底否定。
而事實上,這個世界上值得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絕不止一個。沒有任何人做的任何事值得你配上生命的代價。
一個男人倒下,無數的男人會出現,接著挑!
親愛的,如果你被拋棄、你的愛人愛上了別人,別把它當做對自己的否認,更不要把它做為自己是否值得被愛的標準。
這只說明合適你的人還沒出現,所以向前看,別在追悔和自慚形穢中錯過對的人。
最蠢、最悲催的是用幾年甚至一生證明給前任,你過的比他好,值得被愛。
愛你的無需證明,不愛的做什么都是徒勞。
有人說Ta做了傷害我的事,不能便宜了Ta。
想想看,當不能原諒時,你在做什么?
在怨恨、憤怒、悲傷,也就是繼續傷害自己。
原諒,實際上是把自己從傷害中解脫出來,不讓一個傷害過自己的人,不僅破壞自己過去的生命,還繼續破壞現在和將來的生活。
原諒,并不是說TA做對了,而是讓自己不再過被污染的生活!
遭遇愛人出軌后,平靜下來,問自己五個問題:
我到底愛TA什么。
除了外遇,TA還有哪些你喜歡的品質,這些品質變化了嗎?我是否還愛TA?
我們的感情出了什么問題。
我到底需要什么?
我會因今天的決定過得更好嗎?
如果你把“沒有外遇”作為決定親密關系是否存續的條件,那也可以選擇離婚,但任何的選擇都有代價,你還可以繼續回到內心,問自己:
——外遇是不是衡量親密關系的唯一標準?
——是不是可以抹去所有曾經有過的一切?
——是不是對方的品質和習慣也應該就此一筆勾銷?
——是不是足以拆散家庭?
——外遇的出現是不是對方的全部責任?
遭遇出軌之后的婚姻修復是很不容易的,主要障礙是出軌事件中的受害方。
因為受害方的內在脆弱部分一直沒有獲得療愈,所以受傷的部分會很強烈。
從出軌的受害方的角度來說,需要成為自己創傷療愈的負責人。如果你把期待放在對方身上,會更容易感受到背叛和受傷。
從出軌方的角度來講,需要讓內心羞愧的部分后退一點,給自己一個空間看看是哪個部分讓出軌的狀況出現。
比如,出軌方有強烈的無價值感,那么他的保護者會給他找不同的伴侶,讓他感到有價值。
我們要找到出軌的原因。
有時是自己內在沒有療愈的部分,也有可能是夫妻間矛盾中感到受傷的部分;
有時候出軌只是癥狀,是婚姻裂痕顯現的方式而已,就像婚姻中所有其他的問題一樣。
而出軌和其他矛盾不同點在于,出軌會讓另一方感到被背叛。雙方需要一個完全的修復,而不是出軌方一聲道歉就可以冰釋前嫌。
通常,出軌的一方很難傾聽另一方訴說出軌對自己造成的傷害,出軌方最希望自己道個歉就翻篇或者說明自己的行為是有理由的。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感到內疚和羞愧,他們自己都無法面對這份內疚和羞愧。
當遇到這種情形的時候,需要讓“找理由、找原因的部分”讓開,讓他能夠完全傾聽出軌對另外一方的影響,去見證這個影響。
然后出軌方才能從真我的狀態下道歉,而不是敷衍道歉、粉飾太平。但是僅僅是真我狀態下道歉還不夠,也需要對這些導致其出軌的部分進行梳理。
同時出軌方也要意識到,需重新贏得對方的信任。
比如說,出軌方為了修補關系,需要允許對方在一段時間內可以看手機、微信、看郵件,而不把這件事當作是控制,而是修補的方式。
而受傷的一方也需要讓保護者退后,可以去傾聽對方的道歉,安撫、轉化受傷的部分,讓自己內在受傷部分的療愈不依賴于伴侶。
被出軌方需要讓他/她自己內在脆弱的部分,可以敞開心扉再相信一次出軌方,哪怕可能會面臨再次受傷也沒關系,因為自己有真我在。
一切療愈的核心是真我時刻在線。
總之,生活的真相往往比我們看到的更為復雜,一味的指責出軌者是“人渣”,固然能夠宣泄我們的情緒,卻無法真正修復遭受重創的婚姻。
如果你并不想放棄這段關系的話,你唯一的選擇是,和另一半共同面對和成長。
曾經見到許多經歷外遇的女性,也是從那一刻起,她們真正回到自我,不再將安全感寄托在對方身上,痛苦迫使她們改變,生出內在的智慧與力量。
我是誰?我需要怎樣的伴侶和生活?如果我選擇離婚,該如何創建自己的生活?當不再苦苦掙扎在被出軌的泥淖后,她們看見了一個擁有更多可能的自己。
如同斯考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所說,愛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我們付出的愛,最終不僅能讓他人的心智成熟,同時也能使自己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