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我們幾乎每天都會遇到的問題:這場經濟危機什么時候才能過去?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在與朋友們的談話中會涉及到這個問題,在各種媒體、各種會議中也都會涉及到同樣的話題。有人如同算命一樣,預測危機已經過去了一半,也有人預測危機過去了三分之二(今天電視新聞中伯克萊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就是這樣說的)……更多的人在這場危機中感到茫然,失去了方向,因為沒有以前的經驗可以借鑒。關于這場危機發生的原因,有人從經濟上去分析,如發展的模式、投資銀行在經濟中的作用、金融產品的監管問題;有人從政府的職能、管理上去分析;也有人從人性的角度去探討。這其中最不可取的做法是,不去反省自己的過失,而是互相指責,把原因和責任推給別人、別的國家。孔子曾說過,人最大的缺點是遷怒,兩千多年過去了,這句話仍然適用。
普通人的智慧和洞察力是有限的,這些危機背后到底蘊藏著什么樣的智慧和奧秘,我對此問題也是誠惶誠恐,不敢妄加評論,更不敢總結幾條拿出來示人,在騙別人的同時也騙了自己。只能在靜思中祈禱,翻開先輩、智者的著作,在其中尋找答案。
關于人的精神生命是永恒的,靈魂的不朽成為了一切問題的焦點。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這場危機的基本點,也是當前社會存在腐敗、道德淪喪現象的關鍵。如果一個人艱辛勞作一生,飽受痛苦,經歷各種各樣的考驗,最后卻沒有任何結果,肉體分解后,一切都消失得無影無蹤,那么人們就會及時享樂。“人生最悲哀的事是人死了,錢還沒有花完”成為大家一句口頭禪。抱著這樣的認識,做任何事就會沒有道德底線、沒有原則。而無數的圣賢、智者告訴我們:事實絕非如此。靈魂是永恒的,是不朽的。
“對生命持續性的認知,奠定了人類進步的基礎,并激發起人們修煉靈性品質的渴望。當人的物質性能在死亡之刻終止時,其個性、意識及品格都將維持他在塵世所修至的純度。人在天國中的進步則是無止境的。” [1] 說的人不是肉體的人,是精神的、靈性的人。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人在塵世的生命之目的,是為靈魂在來世中的生存做準備[1] 我們人生的目的不只是為了物質財富的增長,而是要讓物質和精神同步發展。物質世界和精神品德的進步是什么關系?“物質的世界,是一個供我們探索靈性實質的學習環境。物質世界最容易被人類的悟性所理解,它作為隱喻和類比的載體,可幫助人類理解靈性實質的基本原則[1] “人最終是要通過犧牲人性中的物質特性,才能擦亮自己的靈魂之鏡,并展現出靈性的真我[1]
我們所經受的一切危機和痛苦都是考驗,而這些考驗都來自物質世界,圣賢曾說:“我們所遭受的一切憂傷和痛苦都來自物質世界,靈性世界只給我們快樂”。[2] 人生的真正的價值是什么?我們要追求什么?人“內在的靈性生活才是那真正有價值的。然而,人們卻是如此地被欲望所蒙蔽,又是如此地誤入歧途,以至于他們給自己招來目前我們在人世所見到的這一切苦難”。[3] 危機、考驗都是讓人們對被物質所蒙蔽,誤入歧途后所犯的錯誤做出修改。“苦難既是一位提醒者,又是一位領路人。它激勵著我們更好地調整自己以適應我們的環境狀況,從而指引著自我完善之路。在每一場苦難之中,都可以找到某種意義、某種智慧。然而,要發現這智慧的奧秘,卻并非總是輕而易舉的。有時,只有在痛定思痛之時,我們才能領悟到苦難的益處。人類認為是災難的事件,經常會轉變成無盡福佑之因。而這應歸因于人類要突破自身認知極限的渴望”。[4] 對危機的認識需要智慧,更需要的是純潔的心和行為,受欲望蒙蔽的眼是看不到這背后的奧秘的,受欲望驅使的心也是無法感受到這奧秘的,“唯心靈純潔者始能明鑒”。[5] 考驗會讓我們提高自己的道德標準,也只有用更高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才是走出危機的唯一途徑。“人的自由意志在道德層面上的應用受到試練與考驗,其目的是使人類的靈魂為上天的其它世界做好準備。我們務必歡迎困苦與磨難,把它們作為完善永生之自我的良機”。[6] 危機和考驗要我們學習犧牲精神,學會獲得和奉獻。就如同學會呼吸一樣,有吸,就一定有呼,只有吸,沒有呼,人就會憋死,生命就不會繼續。“要獲得永久的快樂,必須經受苦難。凡是到達了自我犧牲的境界者皆享有真正的快樂。那種屬于塵世的歡愉是一定消逝無蹤的”。[7] 如同樹種子一樣,只有沖破種子,參天大樹才有可能誕生。“考驗乃是一種用以衡量一個靈魂之健全程度的方法,除非給他證據,否則哪里會相信他自己(的靈魂)尚未健全!因此,當人處于考驗之中時,他易受邪惡影響的特性就會在他眼前被證實。而且,這些考驗將會持續下去,直至該靈魂認識到自身的不健全。那時,自責與悔恨往往會根除其弱點。同樣的考驗將會以更加強烈的力度再次降臨,直至有證據顯示:從前的弱點已變為強項,且其克服邪惡的能力也已確立”。[8] 只有經受考驗,人的缺點才能得到克服,人才能進步。我們常常抱怨命運的不公,給自己的考驗太多了,太難了。“你好像在抱怨這些降于人類的災難。在人類的靈性發展過程中,凈化階段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正是在經歷凈化階段時,被過高估計的物質需求才會重新恰如其分地顯現出來。除非人類社會學會給予靈性事物以更多的重視,否則就永遠不能進入巴哈歐拉所預言的黃金時代。目前的這些災難,乃是這一凈化過程的組成部分。只有經過這些災難,人類才會吸取教訓。這些災難是要教導各民族:他們必須以全球化的眼光來看待事物;這些災難是要使每個人,較之于其物質福利,給予其精神福祉更多的重視”。[9]
以上是我摘自賢圣們在他們著作中的論述,沒有多少我自己的話,我自己的話在這些論述面前顯得非常乏力。只有圣賢們的話語才能給我們真正的力量和智慧,這些論述給我們的力量的多少只取決與我們的理解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