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地位僅次于華盛頓和林肯。
美國人把他吹上了天,無外乎他上臺后施行了''羅斯福新政'',幫助美國走出了''大蕭條''時代,之后又帶領美國人民幫助歐洲打贏了二戰,是唯一連任四屆的總統。
那么美國為什么會爆發經濟危機?羅斯福又是怎么開始新政的呢?真實的歷史讓人大跌眼鏡!
1920年代,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洗禮,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一輪建設高潮。
德國戰敗被打得稀爛,不僅要支付天量的賠款,自身還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困難,貨幣貶值到失去了底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英國、法國在戰爭中消耗巨大,當時世界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面臨著嚴重的困難。
幾千公里外的大西洋彼岸,有一個歌舞升平的世界幸免于難,炮彈永遠也打不到那里,還賺了個盆滿缽盈,這就是美國。
可是距離再遠,也抵擋不住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1929年,美國債務規模達到了驚人的GDP300%,懸在美國頭頂的堤壩不可避免的崩潰。
美國1700萬人失業,生產停滯,經濟活動陷入低迷,正式進入大蕭條階段,然而這只是經濟危機的第一階段。
到1931年,英鎊脫離金本位,引發大幅貶值,法、德、荷蘭、瑞典等國英鎊外匯蒸發損失慘重,還是覺得金子裝在口袋里最保險。
于是紛紛向美國兌換大量黃金,繼而引發蝴蝶效應,美國銀行系統的黃金被抽離,2200家銀行破產,占到了2萬家總數的十分之一,居民大量儲蓄打了水漂,一夜之間返貧!
對銀行的信心崩潰,又引發了擠兌風波,一般的銀行倒閉就倒閉吧,可是連鎖反應最終傳導到了美聯儲銀行系統。
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到了1933年,黃金儲備已經跌破了法定的40%,美聯儲要是倒閉,美國也就關門大吉,這下各路大神開始慌張了!
此時此刻,正是美國政府換屆的當口,羅斯福已經成功當選,他打出的主題就是變革。
胡佛也是個倒霉催的,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他就職的時間太過詭異,正趕上大蕭條階段。
胡佛經濟學很簡單,就是大家無條件的信任資本主義具有自愈功能,市場經濟會自己好起來。
沒辦法,資本主義曾經的繁榮讓所有人把市場經濟奉若神靈,可是最終還是失靈了。
美聯儲的金融大佬們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蚱,胡佛也是其中的一只,但是任期的最后幾天已經失去了領導美國的實際權力,無可奈何。
他想聯合羅斯福干預市場,羅斯福真不傻,他在這個時候是不可能出手的。
因為經濟搞不好,是前任的責任,這時候搞好了,還是前任的功勞,哪怕美聯儲已經奄奄一息了,他也要等到自己上臺在發號施令。
多等一秒鐘,就是距離死亡的深淵進一步,美聯儲各路神仙各顯神通試圖游說羅斯福,然而都沒有卵用,老羅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的油鹽不進。
直到1933年3月4日,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下令全國銀行停業十天開始內部整頓,開啟了''羅斯福新政''時代。
歷史吊詭的地方在于,隨后的幾年,美國的失業率同樣居高不下,直到二戰開始,大量的青年跑到戰場上就業,失業率才一下子緩和下來。
二戰的到來又為美國提供了天量的軍火合同,美國經濟起死回生從此走上了人生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