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全文帶拼音和圖畫版)
初:開始的意思,這里說人剛出生的時候。
性:性質個性的意思,指人的本性(個人先天具有素質和性情)。
善:善良。
習:指學習,也指受社會環境影響。
〖啟示〗人生下來原本都是一樣,但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所以,人從小就要好好學習,區分善惡,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茍:如果、假如。
乃:于是。
遷:變化。
道:方法、道理。
貴:最重要的。
〖啟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頭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必須時刻注意對孩子的教育,專心一致,時時不能放松。
昔:從前、古代。
孟母:孟子的母親,姓仉,賢良有德。
擇鄰處:選擇鄰居住下來。
子:陣子,名軻,字子與,戰國時鄒國人,后世,尊“亞圣”。
機杼:機,織機;杼,梭子。
〖啟示〗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做為孩子,要理解這種要求,是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竇燕山:即竇禹均,五代五萬晉人,他聘請名儒做兒子的老師,后來五個兒子都考中“進士”。
義方:教育孩子的方法。
揚:很有名氣,大家都知道的意思。
〖啟示〗僅僅教育,而沒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嚴格而有道理。竇燕山能夠使五個兒子和睦相處,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學業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開的。
養:撫養。
過:過錯。
嚴:周密。
惰:懶惰,這里指失職。
子:子女。
非:不是。
宜:應該。
幼:年紀小的時候。
何為:做什么。
〖啟示〗嚴師出高徒,嚴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徑。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雖然是做父母和老師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應該理解父母和老師的苦心,才能自覺嚴格要求自己。一個人不趁年少時用功學習,長大后總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記住這樣一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趁視自己生命的黃金時刻。
琢:雕琢。
器:有用的材料。
義:道義,倫理。
少:年少。
親:親近、尊敬。
師:老師,師長。
禮:禮貌。
〖啟示〗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別,人也是一樣,只有經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學會親近好的老師、好的朋友,并從他們身上學到許多有益的經驗和知識。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的頭腦。
香:黃香,東流湖北安陸人,博通經典,官到尚書令。
九:九歲。
執:批語守,指應該做的事。
〖啟示〗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孝敬父母,這是做人的準則。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順父母,并激勵自己刻苦學習。從尊敬友愛兄長開始,培養自己的愛心。要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就不應該計較個人得失,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歡迎,也才會感受到他的溫暖。
融:指孔融,東漢魯國人。
弟:(當動詞解)即悌,弟弟敬愛哥哥,名詞當動詞用。
長:兄長。
知:明白。
首:首先、最先。
孝:孝順父母、友愛兄長。
見:眼睛見到。
聞:耳朵聽到。
數:數學、算術。
文:文字、文理。
〖啟示〗從尊敬友愛兄長開始,培養自己的愛心。要以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就不應該計較個人得失,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歡迎,也才會感受到他的溫暖。
〖啟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做人的基礎;能文會算是做人的本錢。要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就必須這從兩點做起。一到十看來很簡單,但變化起來卻無窮盡,算術這門學問越來越深奧了。幾乎各個科學門類都離不開數學,所以必須認真地從簡單的數目學起,為將來學習其他知識打好基礎。
而:及、與(是承上啟下的連接問)。
〖啟示〗一到十看來很簡單,但變化起來卻無窮盡,算術這門學問越來越深奧了。幾乎各個科學門類都離不開數學,所以必須認真地從簡單的數目學起,為將來學習其他知識打好基礎。
三才:指天、地、人。
三光:太陽、月亮與星星都是地球上的光線來源稱為“三光”。
綱:要點、法則。
君:國家的元首。
臣:政府官員。
親:指父子之間慈孝相親。
順:和順相處。
〖啟示〗人類只有認識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電、風、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魚蟲百獸,而人又是萬物之靈。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運用掌握的知識去改造世界。要使人與人之間有一個良好和諧的關系,每個人都要認清自己的地位,人人從我做起,才能天下安寧,人類永遠和平。
曰:這里是稱為,叫做的意思,并有表示列舉的作用。
四時:四季。
運:運行,轉動。
窮:窮盡,完了。
四方:東、南、西、北四個方位。
應:相應、適應。
中:中央。
〖啟示〗春、夏、秋、冬是因為地球在繞著太陽運轉時,有時面向太陽、有時背向太陽、有時斜向太陽,因此有了溫度不一樣的四季變化。
〖啟示〗我們的祖先最早用鐵發明了“羅盤”,也就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從而使確定方位變得十分簡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針的作用太大了。在我們人類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五行:我國古代思想家認為水火木金土這五種物質構成萬物不可缺少的元素。
本:根據、起源。
數:是術數的簡稱,以陰陽五行、生、克、共、化的道理,推測人事吉兇,叫作術數,也叫數命、數理、命理等。
〖啟示〗“五行”學說包括很深的哲學道理,非常復雜、我們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十:又稱天干,是古代計算年、月、日的答號。
十二支:又稱地支,是用來計算時間的單位一支等于二小時。
〖啟示〗和“五行”一樣,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們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記年外,記時已多不用了。
十:又稱天干,是古代計算年、月、日的答號。
十二支:又稱地支,是用來計算時間的單位一支等于二小時。
〖啟示〗地球在不斷自轉運動中,同時繞著太陽轉動,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而太陽系又繞著銀河系轉,而銀河系只是宇宙的一個小點點,天地之大實在是不可想象的。
〖啟示〗我們國家所處的位置在整個地球的東北邊,由于面積遼闊,熱帶、溫帶、寒帶三個溫帶都有。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是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
燠:熱。
改:更改。
瀆:可直流大海的河水。
紀:有條理。
〖啟示〗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全長五千多公里。我國最聞名的河流是黃河,她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五千年文明的發源地。
岱:東岳岱山,現叫泰山,在山東。
華:西岳華山,又叫太華山,在陜西。
嵩:中岳嵩山,又叫嵩高山,在河南。
恒:北岳恒山,又叫太茂山,在河北。
衡:南岳衡山,又叫霍山,在湖南。
岳:高大的山。
〖啟示〗這五座山是中國大山的代表。
州:古代行政區域單位名稱。
制:制度,有確定規模、法度。
行省:行政區域,簡稱省。
士:知識分子。
良:優秀的,良好的。
〖啟示〗由于社會的發展,今天人民的職業已經不僅僅是這四種了。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管從事什么職業,只要對社會有好處,都是光榮的。
遍:到處都有。
〖啟示〗人類所食用的“五谷雜糧”就屬于植物。人類的生存有賴于大自然。我們應該了解它們,掌握這些知識,以便為人類服務。無論大自然中的植物還是動物,都是人類永恒的財產,我們要愛護周圍的環境,保護好我們生存的環境。
【譯文】除了人類,在地球上還有花草樹木,這些屬于植物,在陸地上和水里到處都有。蟲、魚、鳥、獸屬于動物,這些動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飛,有的能在陸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稻:通常叫稻米,也叫大米。
粱:北方人把粱叫小米。
菽:豆類總稱,我們叫黃豆為大豆,叫紅、綠豆為小豆。
麥:常叫面粉,是把麥磨成粉。
黍:常叫玉米。
稷:稷是高粱,多數高粱用來釀酒。
谷:谷中勿的克稱,俗稱糧食。
〖啟示〗人要吃飯就得耕耘播種。當我們吃到香噴噴的飯菜時,千萬不要忘了辛勤耕種的農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愛惜每一粒糧食。
犬:狗。
豕:豬。
畜:受人類飼養的禽獸。
飼:喂養。
〖啟示〗人類真不愧萬物之靈,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生的動物,通過馴服和人工喂養成為人類的工具和食品。
哀:悲傷。
懼:害怕。
惡:憎恨。
欲:欲望,一種占有念頭,輕則念念不忘,重則巧取豪奪。
具:具備。
〖啟示〗七情是人生來具有的,誰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為一個有志者,是決不能被感情牽著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復雜的,要學會妥善處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樂而有意義。
仁:愛心。
義:公正言行。
禮:人類交往規則。
智:才智。
信:信用。
常:常行的道路,軌道守則。
紊:雜亂。
〖啟示〗 仁、義、禮、智、信這五種不變的法則做為處事做人的標準,社會就會永保祥和,每個人都應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青:藍色。
赤:紅色。
目:眼睛。
識:看到、辨別。
〖啟示〗用色彩學的標準解釋,色彩的由黃、紅、藍三個原色和橙、綠、紫三個間色組成。五色是我國傳統的名稱,如黃色已成為我們的民族色彩,據說太陽升起的第一道顏色是黃色,所以黃色代表東方。
甘:甜。
辛:辣。
含:包括。
〖啟示〗我們的嘴巴之所以能分辯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頭上有許多叫味蕾的粒狀組織。人身體的結構非常復雜,認清自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膻:羊身上發出的怪氣味。
朽:物質腐爛后發出的氣味。
嗅:用鼻子聞
宮商角:宮、商、角、徵、羽是樂器發出的五音。官最低,羽音最高,以此類推。
取:獲得,這里指聽到。
〖啟示〗我們人類有視覺,可以分辯顏色、形狀;有味覺可分辯各種滋味;嗅覺可以辨別氣味;觸覺可區分冷暖各種刺激。我們的鼻子可以聞出東西的氣味,氣味主要有五種,即羊膻味、燒焦味、香味、魚腥味和腐朽味。
匏:匏瓜。古代用作樂器。
土:粘土,可做成塤,古代一種陶制的樂器。
革:皮革。
金:金屬。
絲:絲線。
竹:竹子。
調:聲音和諧。
〖啟示〗音樂可陶冶人的情懷,我國文明久遠、歷史悠久,文化豐富,音樂也非常突出。
〖啟示〗我國的古代詩詞非常優美動人,讀起來和諧順口,這不僅是詩詞本身的內容感人,而且是由于詩詞運用了平、上、去、入四聲的規律變化,所以使我們聽起來更加優美動人。
九:九族由自己往上推四代,是父親、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再由自己往下推四代,是兒子、孫子、曾孫、玄孫,連自己共為九代。
序:排列的先后次序。
宗親:同一宗族的親屬。
〖啟示〗人類的繁衍,一代接著一代,生命的延續永無止境。真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我們每個人都擔負著承上啟下的責任和義務。
〖啟示〗九族之間的關系不僅是血統的承續關系,更是一種血濃于水的親情。在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應該認識到自己的長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應負的責任和義務, 家庭才能和睦。
五:維持人與人之間正常關系的五種準則。
違背:背離、疏忽。
婿:岳父。
三黨:父族、母族、妻族、合稱三黨。
訓:教導。
蒙:蒙昧無知,訓蒙是指兒童的啟蒙教育。
訓故:同訓故,解釋古代文字的意義。
句:句號完整句子的標點。
讀:讀逗,是逗點為使太長的句子便于誦讀,而稍停頓的標點。
〖啟示〗人們在開始讀書的時候必須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首先是講讀發音要正確,辭意要清楚,要學會正確劃分句子,這樣才能領會文章中所表達的含義和觀點。
【譯文】凡是教導剛入學的兒童的老師,必須把每個字都講清楚,每句話都要解釋明白,并且使學童讀書時懂得斷句。
御:駕駛車馬。
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六種才能技藝。古人曾列為數學內容。
具:齊全。
書學:研究文字的學術。
說文:書名《說文解字》簡稱是我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
古文:古代文字,如甲骨文、鐘鼎文等。
篆:書體的一種,分大篆、小篆。
隸:書體的一種。
草:書體的一種。
【譯文】我國的文字發展經歷了古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這一定要認清楚,不可搞混亂了。
〖啟示〗我們今天通行的是隸、楷、行、草四種體式,但對于先人留下的古籍也要有所了解。這對于我們學習和繼承前人的知識有很大的幫助。
學:廣泛學習。
繁:繁雜、眾多。
源:根本。
小學:研究字音、字形和意義,古代文人偏寫的兒童課本。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部書的名稱。
〖啟示〗現在講究的是一專多能,對于研究學問也必需做到從大處著眼,要理清思路,提納挈領,才能抓住問題要害,掌握根本的道理。
論語:書名共二篇,也子學生所著。
孟子:書名,孟軻著。
辨:辨別。
王:以德行讓人信從叫王指古代君主以仁義治天下。
〖啟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論語》的核心是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啟示〗孟子,名軻,尊稱孟子,也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傳弟子,也同樣講仁義道德。
中庸:書名,孫子孫子,子思著。
偏:偏差。
易:改變。
〖啟示〗孔伋是孔子的孫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關于人生哲學的一本書,它對中國人的人生觀影響很大。
大學:書名,也子學生曾參著。
修:修身。
洽:治國平天下。
〖啟示〗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參。《大學》是四書中的一部書,和中庸一樣,也是一部修養性的書。
此二篇:《中庸》、《大學》。
禮記:書名。
單行:單本流行書。
元晦:朱熹,字元晦。
通:貫通。
孝經:書名,孫子著。
〖啟示〗書有深淺難易的區分,我們讀書必須從淺易的開始讀起,奠定求知、做人、處世的基礎,再進一步學習更深奧的知識
儒術:以孔孟思想為主旨的學術。
文:周文王,姓姬,名昌。
述:記錄別人的思想叫述。
亡:遺失。
馀:剩。
求:尋找。
〖啟示〗六經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主要載體。中國的古代文化是個非常豐富而偉大的知識寶庫,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學者,從事著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要愛護祖先留下的遺產, 并為此感到驕傲。
連山:書名,代羲氏著作。
歸藏:書名,黃帝著作。
周易:書名,周文王、周公、孔子的著作。
〖啟示〗《易經》雖是我國古代人占卜的書,是用“卦”的形式來說明宇宙間萬事萬物循環變化的道理的書籍,其中闡述了極為深奧的哲學道理。
典:凡是皇帝的政績可作常法的記載,叫作典。
謨:大臣向皇帝陳述良謀、善策的言辭。
訓:陳誡帝王的言辭。
誥:曉諭帝王的言辭。
誓:出師告誡將士的言辭。
命:君王所發的命令。
奧:深奧、難懂。
〖啟示〗《書經》是一部十分有價值的歷史資料,從內容方面來看,很類似我們現在國家的政府檔案,可以使我們了解當時歷史,從中學到許多有益的知識。
【譯文】《書經》的內容分六個部分:一典,是立國的基本原則;二謨,即治國計劃;三訓,即大臣的態度;四誥,即國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國君的命令。
四詩:《詩》的內容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雅》又分為《大雅》、《小雅》所以合稱《四詩》。
諷誦:背誦、熟讀。
〖啟示〗我國最古老的一本詩集叫《詩經》,共匯集了周代詩歌三百零五篇,所包含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反映復雜的社會形態,有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狀況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
【譯文】《國風》、《大雅》、《小雅》、《頌》,合稱為四詩,它是一種內容豐富、感情深切的詩歌,實在是值得我們去朗誦的。
周禮:書名,周公著。
箸:同著。
儀禮:書名,周公著。
〖啟示〗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兒子中最有才干,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后,由周公幫助成王輔佐朝政,由于他的賢德,把國家治理得十分富強.
【譯文】周公著作了《周禮》,其中記載著當時六宮的官制以及國家的組成情況。
大小戴:指西漢經學家戴德和他的侄戴圣。戴德選取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的論著編成《大戴禮記》八十五篇,后戴圣加以刪減,編成《小戴禮記》四十九篇,即《禮記》。
集:匯輯。
備:齊全。
【譯文】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釋《禮記》,傳述和闡揚了圣賢的著作,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關禮樂的情形。
跡:事業。
息:消失。
寓:寄托
褒貶:批評好壞。
別:辯別
〖啟示〗我們讀春秋,除了能夠了解當時一般政治和人民生活情況,更重要的是累積前人的經驗,成為自己做人處事的借鑒。
傳:解說經書的注釋文字。
公羊:公羊高,作春秋傳一冊,稱為《公羊傳》。
左氏:左丘明,作春秋傳一冊,稱為《左傳》。
谷梁:谷梁赤,作春秋傳一冊,稱為《谷梁傳》。
〖啟示〗《春秋》是魯國的史書,內容十分精采,但文字記事都非常簡潔。加之年代久遠。所以必須詳讀三傳,才能研讀明白。
爾雅:書名,周公著作是我國第一部詞典。
訓:訓詁,解釋字義叫訓估。
注疏:解釋意義的文字叫注疏。
國語:書名,左丘明著。
群經:指十三經。
方:才、當。
子:指子書,我國古代圖書按經、史、子、集分為四類凡能自成一家的著作叫子書。
〖啟示〗學習和掌握各門類的知識都要牢記一條原則,學習歷史更是如此,這就是提綱挈領,掌握主要脈絡。對于重點歷史事件要記住它的起因和結局,才能很好地掌握這門學問。
【譯文】經傳都讀熟了然后讀子書。子書繁雜,必須選擇比較重要的來讀,并且要記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九流:諸子派別分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者流,共稱九流。
佚:同逸,散失。
〖啟示〗五子當中,我們比較熟悉的,恐怕只有老子和莊子,他們博學廣聞,象老子,就連孔子都曾向他請教過禮的問題。莊子則經常用寓言的形式表達思想,是非常有趣的。像荀子的人性本惡說、揚子的自利說、老莊的順其自然說等等。這些思想都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
史:史書。
世系:姓相承的系流叫世系。
【譯文】經書和子書讀熟了以后,再讀史書、讀史時必須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們盛衰的原因,才能從歷史中記取教訓。
羲:伏羲氏,古代帝王。
農:神農氏,古代帝王。
黃帝:軒轅氏,古代帝王。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啟示〗歷史學家大體把歷史分為三個階段:即上古、中古、近代。中國歷史從商代以后才有了較可靠的記載,這以前的歷史是個神話和傳說的時代,即上古。
【譯文】自伏羲氏、神農氏到黃帝,這三位上古時代的帝王都能勤政愛民、非常偉大,因此后人尊稱他們為“三皇”。
堯:唐堯是古代的皇帝。
舜:虞舜是古代的皇帝。
禪:禪位,不由自己的后裔承繼帝位而讓給他人叫禪位。
【譯文】黃帝之后,有唐堯和虞舜二位帝王,堯認為自己的兒子不肖,而把帝位傳給了才德兼備的舜,在兩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稱頌。
夏:國號。
禹:禹王,國號夏,稱夏禹王。
商:國號。
湯:湯王,國號商,稱商湯王。
周:國號。
文武:即周文王與周武王。
〖啟示〗夏商周,在中國歷史上合稱三代,每一代的時間都很長,夏朝統治四百年,商朝統治六百年,周朝統治八百年。這一時期的歷史仍然摻雜了許多神話和傳說。
【譯文】夏朝的開國君主是禹,商朝的開國君主是湯,周朝的開國君主是文王和武王。這幾個德才兼備的君王被后人稱為三王。
家天下: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
載:年。
社:指社稷是古代帝王諸候所祭祀的土地神和谷神,后來用作國家的代稱。
〖啟示〗從禹把帝位傳給兒子啟之后,一個家族統治國家的歷史持續了幾千年,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位滿皇帝,家天下的統治才最后真正結束了。
【譯文】禹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從此天下就成為一個家族所有的了。經過四百多年,夏被湯滅掉,從而結束了它的統治。
湯:成湯王,商朝的開國君主。
夏:夏桀王,夏朝末代君主。
紂:商紂王,商朝末代君主。
誅:誅伐,殺死。
共和:年號。
始紀年:我國從共和之年開始有正式紀年。
宣:周宣王。
幽:周幽王,周宣王的兒子。
逞:顯示、夸耀。
干戈:軍事力量。
游說:政客以口才向掌權人提供計劃。
周轍東,王綱墜。逞干戈,尚游說。
〖啟示〗周王室衰落,使各諸侯失去了控制,都想要稱王、稱霸,戰爭連年不絕。使老百姓飽受了戰爭的苦難。
【譯文】自從周平王東遷國都后,對諸侯的控制力就越來越弱了。諸侯國之間時常發生戰爭,而游說之士也開始大行其道。
春秋:指公元前七七零年到公元前四七六年這一時期。
戰國:指公元前四七五年到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統一七國止。
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七雄:齊、楚、燕、趙、韓、魏、秦。
〖啟示〗東周時期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春秋時期前后出現五個霸主,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戰國時期有七個諸侯國實力最強,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譯文】東周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春秋時期,一是戰國時期。春秋時的齊恒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號稱五霸。戰國的七雄分別為齊楚燕韓趙魏秦。
嬴秦氏:秦國君姓嬴,所以秦也稱為嬴秦,這是指秦始皇嬴政。
二世:名胡亥,秦始皇兒子。
楚:楚霸王,項羽。
漢:漢高祖,劉邦。
孝平:孝平帝,在位五年被王莽殺害。
王莽:漢朝大司馬,殺害漢平帝,自立為皇帝。
篡:奪取。
光武:光武帝,劉秀。
東流:光武中興之后為東漢,以前為西漢。
獻:漢獻帝,漢朝末代皇帝。
魏:曹操的國號。
蜀:劉備的國號。
吳:孫權的國號。
鼎:傳國的實物,象征王位。
迄:到。
兩晉:東晉、西晉。
宋:宋武帝劉裕。
齊:劉高帝蕭道成。
梁:梁琥帝蕭衍。
陳:陳琥帝陳霸先。
南朝:宋、齊、梁、陳都建都金陵,歷史上稱為南朝。
金陵:南京。
北元魏:北魏是鮮卑族,后改北元魏。
宇文周:北周閔帝文覺。
高齊:北齊文宣帝高洋。
迨:及、等到。
隋:朝代名。
一土宇:南北結合,天下統一。
失統緒:失去了帝業。
唐太祖:李淵,本為原留守封唐王。
義師:伸張正義的軍隊。
創:開創,創辦國是開始建立國家的基礎。
梁:后梁,國號。
五代:五個朝代,在唐朝以前有宋、齊、梁、陳、隋五代,稱為前五代。唐朝以后有梁、唐、晉、漢、周五代稱為后五代。
趙宋:宋太祖趙匡胤,先王為周節度使,篡位稱帝,國號為宋。
南北:即南宋和北宋。
遼:胡誤的國號,初號契丹后改為遼,據外蒙河北。
金:女真族的國號,據東三省。
夷:古代北方民族為夷。
裔:后代。
元:朝代名,蒙古人在中國建立元朝。
戎狄:古代西方民族叫戎,北方民族叫狄。
沙磧:沙漠。
太祖:朱元璋,早年為僧。
大明:國號。
紀洪武:年號為洪武。
宛平:今北京西南。
崇禎:明思家的年號。
閹:太監。
肆:任意,放肆。
自成:李自成。
神器:喻帝位。
清太祖:努爾哈赤。
遼東:遼寧省遼河以東地區。
世祖:福臨,順治帝,清朝第一代皇帝。
祚:福氣,命運。
正史:由政府縮寫的紀傳體歷史。
益:增加。
繁:多。
精致:精彩深刻。
證:用憑據指實事。
通鑒:《資治通鑒》的簡稱是一部上自戰國,下至五代時期的通史。
茲:此。
實錄:據實記載。唐朝后,記載帝王個人事宜的文獻資料。
賈:賈逵,東漢人,著《論難》等。
董:董仲舒,漢朝人,著名學者。
許:許慎,東漢人,著《漢文解字》。
鄭:鄭玄,東漢人,著《六藝論》。
經師:古代教經書的學者。
述:記述。
周:周敦頤,宋朝人,著有《太極圖說》。
程:程顥,宋朝人,和其弟程頤合稱二程。
張:張載,宋翰人,和二程研究道學,深得要領。
朱:朱熹,宋朝人,他把理學推到頂峰,他注四書最好。
陸:陸九淵。
王:王守仁。
道學:就是理學。
屈原:戰國時大文學家。
風人:即詩人,作詩要察民風。
逮:及,以及。
鄒:鄒陽,漢朝文學家。
枚:枚宋,漢朝文學家。
卿:司馬相如,漢朝詞宗詞。
云:揚雄,漢朝詞學家。
韓:韓愈,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雄:出類拔萃的文學家。
李:李白,唐朝詩仙。
杜:杜甫,唐朝詩圣。
詩宗:做詩宗師。
翼:輔助。
振:振興。
誦:大聲朗讀。
帷:思維、想。
斯:代名詞,這、這些。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代魯國人。
項橐:七歲為孔子學琴老師。
趙中令:趙普,宋朝中書令。
魯論:書名,《論語》有三種本子,是《魯論》、《齊論》、《古論》現在我們通常讀的論語是《魯論》。
仕:做官。
披:披開
蒲:草名,又叫草蒲,蒲編用蒲草做的書,傳說漢代路溫舒,年幼時無錢買書,用蒲草做成書頁,向人借來《尚書》抄了讀。
竹簡:用竹削成蒲片,在竹簡上寫字,傳說漢代公孫弘,在竹林中放豬時,把青竹削成竹片向人借來《春秋》抄了讀。
頭懸梁:架于柱上端的屋林,傳說漢代孔敬,常讀書到深夜,唯恐打瞌睡,把頭發用繩子系住,掛在屋梁上。
錐刺股:鉆孔用的銳器指戰國蘇秦日夜苦讀,要把瞌睡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痛醒了再繼續。股,大腿。
囊:裝在袋子里名詞當動詞用。
輟:中止、停頓。
負:背。
掛角:傳說隋代李密,曾替,替人放牛,把一捆書掛在牛角上一邊走,一邊讀書。
蘇明允:蘇詢,號老泉,宋朝人著名文學家,蘇東坡的父親。
荀卿:名荀況,戰國時代趙國人,著《荀子》上下二篇。
稷下:地名,在山東省。
瑩:祖瑩,八歲能做詩。
詠:吟唱。
泌:李泌,從小愛讀書,七歲能作棋賦。
蔡文姬:女,姓蔡,名琰,字文姬,漢末人,從小喜愛讀書,精于音律。
謝道韞:晉朝女文學家詩才敏捷,是當時著名才女。
劉晏:字土安,七歲能做詩寫文章,大家公認他是神童。
神童:聰明小孩子。
正字:官名,主管校正書籍。
致:得到、達到。
司:管理。
曷:何、怎么。
釀:釀造。
匡:輔助。
裕:富足。
遺:留下。
籯:竹子編的箱子。
帷:只有。
經:四書五經的總稱。
戲:玩樂。
戒:防備。
哉:(感嘆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