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刨根問底,中藥肝損傷,誰之過?

刨根問底,中藥肝損傷,誰之過?


1992年,比利時爆發了一起醫療事故,該國很多婦女因為服用了香港生產的一款“減肥中藥”而導致急性腎衰竭。僅過了一年,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Université Libre de Bruxelles)發表研究論文認為,這些婦女的腎衰竭是因為減肥中藥含有“馬兜鈴酸”成分導致的。更進一步因為大量中藥都含有“馬兜鈴酸”,所以國外把這種腎病叫做“中草藥腎病”(Chinese Herb Nephropathy)(但中國把這種病稱為“馬兜鈴酸腎病”)。

第一,該減肥藥原方里面的防己屬于無毒的漢防己,但是廠家添加的卻是有毒的廣防己。

第二,無論是無毒的漢防己還是有毒的廣防己,含有這樣的成分,理應是中醫師當做處方藥辯證使用,而不是隨便一個肥胖癥的百姓把它當做保健品來使用。“是藥三分毒”就是用來警告那些自以為是,不咨詢醫生,擅自拿處方藥當保健品的病人的。出現腎損害,是中藥之錯?還是藥廠之錯,還是患者之錯?


西方國家把這種濫用中藥導致的腎病,在命名上簡單的扣上一個“中草藥腎病”的大帽子,這是一個科學的態度嗎?


2016年,一位35歲的何女士準備生二胎,感覺身體比較弱,于是找中醫調理。然而,當她看到醫生開的藥方中有一味藥是何首烏時,立馬就生氣了,因為她認為何首烏是傷肝藥。


類似的例子還不少。國家食藥監管總局曾發布《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提示口服何首烏及其成方制劑可能有引起肝損傷的風險。近年來,隨著中草藥在全球的廣泛應用,中藥引起肝損傷的爭議越來越多。


2013年,來自重慶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的一篇論文顯示,中國從1994年到2011年的24112例藥物性肝損傷病人中,“中草藥是導致中國藥物性肝損傷的第二大原因”,占18.6%。排在藥肝比例首位的是西藥中的抗結核藥,占將近1/3。


解放軍302醫院全中醫研究所所長消小河曾統計,在該醫院藥物肝損傷病例數據庫中,何首烏導致肝損害病例在所有中藥中排第1位。2012年9月,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USNLoM)發布的藥物性肝損害LiverTox數據庫中,何首烏被作為一個專題單獨收錄。研究表明,何首烏所含蒽醌類成分如大黃素(emodin)可引起實驗動物肝損害,而蒽醌類成分在很多中藥如大黃、虎杖、決明、蘆薈、番瀉葉等都含有,因此某些研究人員懷疑其他藥物也會肝損傷,可是事實如何呢?大黃內其他成分與蒽醌類成分是否有制約性呢?我們清楚嗎?研究方法與現實使用方法一致嗎?

中藥隨便在動物實驗得出肝損傷案例,能夠與中藥辯證下用在人體上相同嗎?大黃是通便的中藥,比如在大承氣湯、大黃附子湯等中可以治療便秘導致腸梗阻、精神失常、譫語昏迷的病人,辯證使用有大用,幾個中醫會沒事隨便亂用呢?


第三軍醫大學的郭紅在論文中做過統計學上的分析,“354例注明具體藥物的中草藥肝損傷中,服用消核片的有58例,占16.4%,雷公藤有53例,15%,何首烏15例,天花粉12例,壯骨關節丸8例”。302醫院肝病醫師趙攀也采取了類似注釋,“服用中草藥治療皮膚病導致肝衰竭的9人中,有5人服用過雷公藤……”

有的醫院統計發現,皮膚科,骨科,風濕科占據中草藥肝損傷比例非常大。

真正肝損傷的案例,仔細分析可以發現主要集中在以下情況。

第一,集中在有限的幾種中藥中,比如何首烏、雷公藤、土三七、天花粉等;

第二,集中在中成藥中。

第三,集中在偏方濫用中。

第四,集中在中西藥混用中。

皮膚科、風濕科的醫生常常開具中成藥或者西藥,并且內服外用可能混用,辯證用湯藥能否做到位呢?而統計卻歸于中草藥。


以上使用,有沒有遵從中藥使用規范呢?劑量是否合理?有沒有辯證使用呢?湯劑能夠隨便當做丸劑使用嗎?湯劑能夠泡酒使用嗎?

是中藥的問題還是使用者的問題?


藥監局認為,亟需建立一套科學、客觀的中藥藥源性肝損傷評價與風險防控技術體系,從而更好地發現、規避和防范中藥藥源性肝損傷風險。


2018年6月,國家藥監局發布了《中藥藥源性肝損傷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簡稱《指導原則》)。這也是我國首個針對藥品全生命周期(臨床前、臨床試驗期間、上市后)的肝損傷進行風險識別和評估的指導文件。


我國較大樣本的單中心和多中心臨床回顧性研究表明,中藥藥源性肝損傷在全部藥源性肝損傷中的構成比約為20%。目前尚缺乏多中心、大樣本的前瞻性藥物流行病學調查資料。


我們都知道中藥辯證使用很少有副作用,這個20%我們并不清楚是如何得出來的,但起碼我們有必要都清楚,有以下幾個事實,我們一起來厘清楚一下中藥之肝損傷從何而來,中藥肝損傷是誰之過?


1、有許多中成藥摻雜了肝毒性較大的西藥。

中南大學藥學院的一份報告顯示:包括降血糖藥物、抗癲癇藥物、鎮靜催眠類藥物、抗哮喘藥物、減肥藥等中成藥與保健品里,檢查出了數十種西藥成分。檢查的中草藥里面,絕大多數中成藥與保健品摻入化學藥品。


這時候能不能將這類中藥導致的肝病,歸結到中草藥肝病上呢?


混合中成藥也包括最常用的感冒中成藥、胃腸中成藥、止咳中成藥、降壓中成藥等。中西藥混合,名稱卻叫中成藥,算是中藥肝損傷還是西藥肝損傷?


2、有毒性中藥經過嚴格炮制后可以減毒又增效,但臨床許多肝損傷案例卻是使用未經嚴格炮制的藥材。

比如出現肝損傷報道的案例中,許多人是聽從偏方,然后自己買何首烏治療白發病。

而古人對待有毒的何首烏炮制,標準做法是需要用九蒸九曬的方法,減毒增效。現代藥店的毒性中藥能否都做到嚴格炮制呢?民間自產自用能否都做到嚴格炮制呢?


3、毒性中藥超量使用和久服使用,增加了副作用。

最具代表的中藥關木通,含有毒性的馬兜鈴酸,據報道,出現肝損傷案例多有久服與過量服用的情況。當然現代中醫在治療小病上也不建議使用含有明顯肝腎毒性的中藥。

古人用藥治病向來講究中病即止,若使用藥性較強的攻邪藥,待邪氣去除后,只能點到為止,再用和緩的健脾養胃的中藥善后。有的養生節目,鼓勵公眾每天用10克何首烏燉雞。但何首烏是味有毒中藥,沒有嚴格體質辯證及嚴格藥材炮制,

卻被盲目使用。

久服含有毒性的中藥是違背中醫理論和精神的,肝損傷是藥物之過,還是醫患之過呢?


4、中藥提取物與中藥是兩回事,多數提取物副作用遠大于單味源中藥。

麻黃是一味偏性較大的發汗藥,也是醫圣治療各種疑難雜癥必不可少的藥,正確使用不僅無毒,還能夠治療感冒和多種疑難雜癥。

但是不辯證的濫用,用麻黃發汗過度是會損傷心腎陽氣、損傷臟腑功能的。現代人偏偏去提取有效成分麻黃堿,制作減肥藥,讓人長期服用。一旦吃出問題來,麻黃堿即被認為有副作用,中藥麻黃跟著受到牽連。科學的成分分析,科學的提煉工藝能否幫上中藥科學化呢?


人體有酸堿平衡,我們都知道。只要酸過量,就有堿來平衡它,只要堿過量,就有酸來平衡它。若是超越人體自我平衡的能力范疇,疾病就會出現。無論是鈉鹽、鉀鹽、胰島素、甲狀腺激素、血糖、水分等都有一套調控機制確保他們在人體的含量和比例,使人體各種化學成分一直處于穩態平衡之中。這與中醫的陰陽平衡思想不謀而合。如果我們體內缺乏維生素C,我們可以選擇補充高濃度的維生素C片,也可以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蔬菜與維生素C片的區別在于成分復雜,蔬菜之中還含有與維生素C拮抗的相反成分,萬物都存在相生相制的現象,即便化學反應沒有直接在實驗室體現,也有可能相關成分進入人體后產生該現象。如果只服用維生素C片,一不小心吃過量了,可以導致以下問題:

1.長期服用每日2~3克可引起停藥后壞血病,故宜逐漸減量停藥。

2.長期應用大量維生素C可引起尿酸鹽、半胱氨酸鹽或草酸鹽結石。

3.過量服用(每日用量1克以上)可引起腹瀉、皮膚紅而亮、頭痛、尿頻(每日用量600mg以上)、惡心嘔吐、胃痙攣。


但是,服用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卻只有療效,沒有以上副作用,因為植物與人體一樣,也含有拮抗成分,治療時候需要補充的就補充,不需要補充的進入人體后又可以被人體排出,除非不需要補充的成分有毒,且含量為主,才不宜使用。可事實上,許多中藥就類似于蔬菜一樣,雖然某種成分可以治病,但是植物中總含有與之相反的成分來防止它偏性過頭,確保既有療效,又沒有副作用。


如果中藥一旦提純,那么與所謂的有效成分相反的成分就不存在了,尤其是某些相反成分,可能與某一單一成分相反,也可能與某一成分組合相反,這種反不是減小療效,而是相對性制約。當然,制約性也可能在化學反應上未必會直接體現出來,但是在中藥的寒熱性味歸經等方面可以與有效成分的寒熱性味歸經方面形成相制效應,因為最終的作用是人體,體外實驗難以發現其中的微妙之處,這些不容易被現代藥理學搞明白。


中藥提純的有效成分比源中藥偏性更大,又缺乏制約它的輔助成分,也就意味著它既容易調節已知的失衡狀態,又容易過度調節失衡狀態,而導致體內與藥物有效成分相反的拮抗成分的缺乏而患病。這就好比好心引入新物種對付當地的有害物種,結果有害物種被壓制了,新物種入侵,失去了天敵,泛濫成災,自然造成另一種局面失控。


古人充分認識到平衡與制約、循環與再生的重要性,使用中藥往往這種思想考慮進去。

所以,古人明知道一味芍藥就可以治療腿部肌肉痙攣,但還是要加入甘草緩和芍藥藥性,同時與芍藥形成更好的升降循環秩序,使體內氣血更好的吸收有益的營養物質供應到腿部。

古人明知道麻黃就可以發汗治傷寒感冒,但還是要加入桂枝、杏仁、甘草,桂枝可以增強麻黃發汗能力,杏仁可以防止發汗太過,甘草可以補足中氣,斡旋中焦,緩和藥物偏性。

古人明知道桂枝、白芍就可以調和營衛,治療傷風感冒,但還是要加入生姜、甘草、大棗補足中氣,斡旋中焦,既使發汗動力充足,又確保發汗后津液不至于過度損失。每當看到《傷寒論》,每當想到古人嚴謹的思維、絲絲入扣的用藥手法,敬佩之感油然而生。經典處方無不是千錘百煉而來,無不是古人究天人之妙時思考而來,豈是自以為戴上了科學帽子的無知后人可以隨便質疑的。


當日本人拿著醫圣的經典處方開發新藥,賣回國內大賺國人的橫財之時,我們卻還在處處為中藥使用和開發設置重重障礙,我們還在質疑中藥的安全性。當然了,開發中藥的前提是尊重湯劑原理,才能更好的確保安全和療效。

造福華夏幾千年的中藥時常遭到中醫黑及背后利益集團的抹黑,更有人說中藥是淘汰人種的,西藥才是他們的救命藥。微博上某位中醫黑還在籌劃新書絞盡腦汁抹黑中醫。


身體缺鈣,確實需要補鈣,但是現代醫學又研究發現,補鈣過度導致嬰兒大腦發育不良,導致高血鈣、堿中毒、腎結石、腎功能不全等。

補鈣可以靠吃鈣片,也可以靠吃富含鈣的乳制品、豆制品、雞蛋、蔬菜等。

鈣片的偏性顯然大于后者,鈣的過度還會影響體內的鐵。


最好的補鈣方法,首先是調理脾胃,促進腸胃對于鈣的吸收,同樣一家人的菜譜,為什么只有一人缺鈣,不是菜譜有問題,而是那個人腸胃吸收不給力。

其次是多運動,多曬太陽。

物質層面看到的是陽光刺激皮膚,增加鈣的吸收率。陰陽層面看到的是動則屬陽,靜則屬陰,光照屬陽,陰暗屬陰。陽氣增加,提高脾胃動力。


或許中藥復方、單方、單方提煉有效成分混合物、單方提煉有效成分純凈物、化學合成純凈物都可以治療某一種疾病,但是他們的偏性和不可控性卻不是有效成分不清的復方,而是后者。越是后者,越副作用大。越是后者,越易導致肝損傷。

古人深知單方比復方的偏性具有不可控性,所以醫術不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是不敢輕易使用偏性大的單方治病的,只有少數食療藥性級別的中藥才更容易出現在單方中。什么藥物有毒,什么藥物偏性大,古人反復驗證,早就分的清清楚楚。復方變得復雜,不僅不需要擔心含有未知成分而出副作用,反而讓中醫師處方更放心,患者吃的更放心。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從西藥產生到現在總共生產了10000多種西藥,現在用于臨床的西藥僅有1000種左右,有9000多種西藥已經被淘汰退出歷史舞臺,而且現在用于臨床的1000多種西藥還在不斷的淘汰。西方人對西藥的毒副作用的認識太深刻了,因此他們在尋找治療不用西藥的治療藥物和方法,又被他們稱著“替代醫學”或“替代療法”,現在西方贊同和認可“替代醫學”或“替代療法”治療的人數在迅速增長,并有不少的西方國家立法,如法國、德國等將“替代醫學”納入醫療保險的范圍。美國的部分州也將“替代醫學”納入醫療保險的范圍。

所以,搞清楚了有效成分就代表用藥安全嗎?搞清楚了有效成分就更有療效嗎?


5、錯誤使用中藥有效部位導致肝損傷。

細辛有效成分是根莖,但是藥店多喜歡賣全草細辛,全草可以導致肝損傷,而根莖卻不會。細辛揮發油有毒,熬湯過程揮發油自動離開湯藥。細辛不過錢,只是針對散劑。事實證明,辯證正確使用,大劑量細辛煎劑也吃不出副作用。細辛千古冤案何時了?


6、混淆藥物名稱導致肝損傷。

市場上有三七和土三七、白木通和關木通、車前子和馬前子、漢防己和廣防己應該加以區別,否則一旦辯證用藥與實際用藥不符、有毒藥在用量上按照無毒藥使用,將出現肝損傷,甚至出現生命危險。


三七是五加科植物,無毒。而土三七是菊科植物,也叫菊三七,有毒。

三葉木通是木通科植物,白木通為三葉木通的亞種,無毒。而關木通是馬兜鈴科植物,有毒。

車前子是車前科植物,無毒。而馬錢子是馬錢科植物,也叫馬前子、番木鱉,有毒。

防己是防己科,又叫漢防己、粉防己,無毒。廣防己馬兜鈴科,又名木防己,有毒,廣防己不能夠簡寫為防己。有毒與無毒混用,導致肝損傷,誰之過?


7、不按古法煎毒藥出現副作用。

生川烏有劇毒,制川烏毒性比較小,醫圣使用川烏必定和蜂蜜合煎。如果不懂得這個蜂蜜制約川烏的常識,迷信烏頭藥酒治療風濕病,擅自服用藥酒可能導致中毒。湯藥泡酒代替,毒性也會顯著增強,一方面是有效成分易溶于酒精,相當于劑量顯著加大,一方面酒精本身也有毒。古人也會將附子與干姜或者甘草同煎,將半夏與生姜同煎,減毒增效。當然炮制的附子和久煎的附子、炮制的半夏毒性已經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了,也無所謂合煎減毒了。

古人對待有毒中藥,即便是辯證使用,也是中病即止。《黃帝內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中醫多采用毒藥攻邪,衰其大半而止,然后再用無毒藥善后,確保無副作用出現。


8、需要合煎的有毒中藥部位,若部位分開使用會增加副作用。

白果是有毒的中藥,尤以綠色的胚最毒。古代中醫使用白果盡量白果與白果殼合煎,白果殼可以制約白果毒性,使偏性不至于太過。如果對于這個知識不了解,可能讓白果導致肝毒性。古人往往發現同一株植物的不同部位有著陰陽協調的作用,比如麻黃根可以制約麻黃偏性,麻黃發汗,而麻黃根止汗。生姜是藥食兩用的常見藥物,姜皮性涼可消腫利水,而姜肉性熱可散寒溫胃,寒熱并不會沖突,反而有利于協調,所以古人一般使用生姜不去皮,盡量保持生姜的綜合功效。


9、需要湯劑的藥物卻當成了丸劑使用產生肝損傷。

古人發明了龍膽瀉肝湯,但沒有人用龍膽瀉肝丸。龍膽瀉肝湯中含有木通,盡管有人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關木通,但是用量少,且馬兜鈴酸難溶或微溶于水,熬湯后的煎劑服用的實際馬兜鈴酸含量微弱在人體的自我調控范圍內,不易導致肝損傷。


而藥廠制作的龍膽瀉肝丸,就不同了,關木通中的馬兜鈴酸全部進入腸胃,人體的胃可是消化能手,馬兜鈴酸必定大量被吸收。


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材除了已經從中國藥典中撤出的關木通外,2000年版藥典和國家藥品標準收載的已明確含馬兜鈴酸的藥材有6種,分別為廣防己、青木香、天仙藤、馬兜鈴、尋骨風、朱砂蓮,中國藥典和國家藥品標準收載的含馬兜鈴酸的中成藥品種有百余種(不包括含關木通的品種)。市場常見的中成藥含有馬兜鈴酸的就有40多種,中成藥可不是熬湯服用的煎劑。若是按照古法正常使用,真的能夠讓中藥肝損傷占比20%的比例嗎?


也難怪許多肝損傷案例多來源于中成藥,而且許多人把中成藥當保健品,本來需要醫師辯證使用的中成藥,患者卻只看個說明書甚至隨便聽人介紹就使用,以為吃了沒事,完全忽視了用量和用時,副作用能夠免得了嗎?是中藥之過,藥廠之過,還是患者之過?


10、環境污染與農藥濫用增加中藥副作用,影響療效。

在中醫常用的600多種藥材中,約300種可人工種養。當前我國中藥材種植面積超過5000萬畝,占全部耕地面積的2.7%。


然而,農業部門僅用一般農產品管理方式對待中藥材,藥監部門則不具備監管藥材種養的法定職權和專業能力。在粗放的農業生產模式下,這種部門職責縫隙的負面效應被不斷放大,產地環境污染、農業投入品使用不當等問題擾亂了中藥材生長規律,致使中藥藥性降低,也可能增加副作用。


11、中藥飲片違規操作增加中藥副作用。

有的藥企在中藥飲片里使用漂白劑,濫用硫磺熏蒸使藥材色彩鮮艷,濫用福爾馬林、明礬炮制藥材。在中藥飲片市場周邊鄉鎮,違規倉儲、工業染色、水泥增重、非藥用部位摻假、非法再加工等情況更是屢見不鮮。這些情況出現是監管之過還是中藥之過?還是藥商道德良知使然?


12、某些抗癌中藥與抗癌西藥類似,本身毒性較大,抗癌需要,副作用難免。

大毒抗癌藥能夠軟堅散結,能夠清熱解毒,抑制或消滅腫瘤細胞,但是也傷害正氣,中醫使用它們可以控制用量,配合扶助正氣的中藥緩和毒性,盡可能減少副作用,同時增加療效。比如甘遂、巴豆、馬錢子、斑蝥、黃藥子等。真正的中醫高手治療癌癥對用藥的把握更大,副作用控制到最低,很多腫瘤即便不使用大毒藥也可以消下去,只是我們患者更信賴大醫院的放化療,無視中醫在腫瘤方面的能力。只勉強讓中醫扶助正氣,輔助化療藥,減少一點副作用或者后遺癥。或許患者一致認為,中醫就是慢郎中吧,實際如何呢?誰受益誰清楚。純中藥抗癌與純西藥抗癌,在腫瘤或者患者難受癥狀消減相當的前提下,進行對比,用藥期間檢驗肝損傷與停藥一月后檢驗肝損傷,對比即可發現誰的損傷厲害了?


13、處方權混用,西醫也在開中藥。

沒有受到系統中醫學習的醫生,做不到望聞問切,做不到辯證論治,一人一方,若是只按照說明書使用中成藥,其安全性能夠保障得了嗎?這和偏方使用又有什么區別?沒有辯證就用中藥好比是沒有做大腦掃描檢查就敢做開顱手術一樣。出現肝損傷,是藥之過還是人之過?



中藥肝損傷到底誰之過?西藥肝損傷為何又可以那么理直氣壯呢?為何大眾又能夠接受呢?

2018年4月人民日報報道了一則案例:

一場感冒竟導致27歲研究生離開人世。

搶救他的醫生在手記中寫下:從入院到去世僅 7天!

南京泰康仙林鼓樓醫院呼吸二科副主任醫師李培。她推測,很可能因為幾顆小小的感冒藥引起。。。患者合用了感冒藥。


現代治療感冒藥物中約80%感冒藥都含“乙酰氨基酚”,成人一次性服用對乙酰氨基酚 10 到 15g(150 — 250mg/kg)后就會引起肝毒性;20 到 25g 或更高的劑量可能致死。如果是基礎肝功能就較差的病人,對乙酰氨基酚的耐受劑量更低。

有的人為了圖個療效快,把兩種或者以上的感冒藥混合使用,導致肝衰竭,誘發白血病,甚至死亡。



市場上放任這種導致肝損傷的西藥存在,因為服用用量不超標,他們就可以接受,因為化學藥物成分清晰,他們就可以接受。而關木通不當使用導致肝損傷,卻要被藥典淘汰,是否有不妥呢?盡管中醫師并不熱衷關木通,盡管中藥中少一個關木通,少一個廣防己,少一個馬兜鈴等少數中藥并不妨礙中醫造福人民,但是對于中藥的不公平之處,卻不得不提。我們不明真相的國人,看到某個患者有使用中藥致肝損傷的報道,就真的盲目恐懼中藥,也就出現文中提到的那位何女士那一幕情景。

數據來源:實用肝病雜志,2008,11(3):191-192



回歸經典,回歸古法,保障中藥的安全使用。

在古代醫圣用藥精準恰當,煎服方法科學嚴謹,往往幾副藥就將癥狀調整好,剩下的就是善后調理。古代中醫速度絕對不慢,只是后世醫家偏離了經典路線,才會一個病用藥藥味偏多,療程漫長,所以現代許多名醫疾呼回歸經典教學,重視經典教育。


古代中醫服藥有分溫三服、有頓服、有不知者更作服、有平旦服、有出汗后不可服等等服用方法及禁忌。煎藥的水也分為多種,有井水、有甘瀾水等等。禁忌也充分說明,非常細致。


古法煎藥效果更好,只是對于藥材可能顯得浪費,但是療效快,未必就真的浪費。

醫圣用藥雖然看起來用量大,但是一次煎藥,分三次服用,這樣每次服藥量相當于煎出藥量的三分之一,而且古代醫生親自上山采藥,有可能使用鮮藥,更重的鮮藥才能匹配一定的干藥。古法一次煎藥,分溫三服,也確保了藥物比例不變。因為藥材溶解度不同,現代人再煎第二次,會導致藥物比例與原來差距大。所以,有不少中醫說,按照醫圣的比例,即使量大也安全,用量小也有效。


若是自己按照現代藥理學有效成分的思想,拼湊堆疊一個處方,往往安全反而得不到保障。有效成分的思想阻礙了現代許多中醫的思維,制約了中醫的發展,削弱了中醫的療效。實驗室分析中藥成分,是中藥科學化還是中藥學的倒退?


按照現代煎藥方法雖然不及古法,但是同樣有效,關鍵還是取決于辯證用藥及藥材質量,在人體耐受范圍內,比例出現錯誤也同樣有效,只是不如原來好。但是復煎有個好處,就是經歷不同比例,有可能再煎的錯誤比例反而更好,只要確保沒有特別需要監制的毒性藥物比例失衡就可以,所以某些民間醫師也可能采用這種方式。當然療效最關鍵處還是中藥處方的對癥及藥材質量,患者可根據自己醫師的叮囑煎藥法做即可。


臨床上,若發現肝有問題,往往在脾胃上有表現,比如惡心、嘔吐,黃疸、厭油、乏力等。及時發現患者的不適表現,停用可能傷肝的毒性藥物,辯證調理現有癥狀,則肝損傷的檢查結果也會隨之好轉。許多肝炎患者、肝損傷患者、黃疸癥狀患者,利用調理脾胃的思路,往往效果很好,切不可見了肝病就盲目疏肝。許多健脾的中藥配合某些能夠導致肝損傷的西藥同用,往往可以減少西藥的副作用。


按照經典使用處方、按照經典煎服中藥、按照經典將息禁忌,大毒衰其大半而止,及時無毒藥收尾,又哪里會有所謂的肝損傷呢?辯證之中,提早發現問題,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不僅不會傷肝,更可處處護肝。又何須憂慮中藥傷肝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重申:中成藥有三種不能長期服用!也許你家里就有,不可忽視
平析 | 中醫藥馬兜鈴專業致癌一百年?動動腦子,別再偏激黑中醫藥了好嗎!
西藥傷肝腎,中藥沒問題?為什么說是藥三分毒?醫生辟謠告訴你!
中藥是導致藥物性肝病的罪魁禍首?錯了,西藥對乙酰氨基酚才是!
中草藥真的安全無毒嗎?
重申:有三類中成藥,不能長期服用!你家說不定就有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州市| 康平县| 夏河县| 锦州市| 余姚市| 九江县| 印江| 曲松县| 遂溪县| 龙江县| 商南县| 梁山县| 安溪县| 衡山县| 汽车| 汉寿县| 且末县| 保山市| 二连浩特市| 巴东县| 高尔夫| 安化县| 深圳市| 视频| 烟台市| 姚安县| 汽车| 绿春县| 平顺县| 池州市| 虞城县| 丹巴县| 西乡县| 深州市| 富源县| 股票| 阿坝县| 漾濞| 日土县| 泽库县| 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