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年近85歲的安徽省名老中醫、“國醫大師”李濟仁,鶴發童顏,笑容可掬,待人親和??此癫赊绒取⑺季S敏捷,很難把這位健康老人和“三高”聯系起來,其實在李濟仁
40歲時查出高血脂、
50歲查出高血壓、
60歲的時候查出高血糖。
不過經過李老自己的精心調理,成功逆轉三高,一杯藥茶喝了幾十年,快來學一學!
其實年輕時我身體并不好,四十歲時身體大不如現在。那個時候檢查出了頸椎病,非常嚴重,手臂發麻。我認為這個不好弄,沒準要癱掉了,我就去醫院看病。拍完片子后,大夫一看說:像你這個頸椎還是非常嚴重的,回家要躺下不能動了。
除了頸椎病,還有心血管毛病,至今也有幾十年了,幾十年以前的冠心病片子,跟現在的片子比,片子當然有變化,大腦還是跟原來一樣靈光。按西醫的說法,幾十年前的片子顯示那肯定不行了,結果我現在還很好。
我四十多歲的時候工作忙,“文革”時又受到沖擊,精神不好,小孩又多(五個),總是愁眉苦臉,家里人總是勸:你走路要注意,血壓血脂不好,無精打采的,要休息。后來我開始翻閱大量中醫典籍、藥理藥書,下定決心戰勝三高,終于找到一款藥茶,喝了幾十年,成功逆轉了三高。
可以說我是:不惑之年血脂高,天命之年血壓高,耳順之年血糖高,益壽延年有高招。這杯保健茶,一共有4味藥材,但并不是什么名貴藥材,在普通藥店全都可以買到,加起來不過幾塊錢。
第一味:黃芪——能雙向調節
黃芪,補氣的。藥學著作《本草備要》這本書里面把黃芪放在所有藥材第一位,為什么呢?因為是“神藥”,黃芪有雙向調節作用,高血壓的病人吃黃芪可以降血壓,低血壓的病人吃黃芪可以升血壓,現在的語言叫雙向調節,維持血壓的平衡。
▲黃芪
另外黃芪降血糖的作用。據史書記載,胡適,著名大文豪,徽州人,原來不相信中醫,得了糖尿病,醫生重用黃芪,把胡適的糖尿病調理好了。
第二位:黃精——補氣又補血
第二味是15或者20克黃精,又補氣又補血。
黃精,氣血調和,百病不生。中醫里流行一句話“當歸補血,黃芪補氣,黃精又補氣又補血”。此外,黃精還有降低血糖、降血脂的功效。
▲黃精
第三味:西洋參——增加免疫力
第三味是10克西洋參。
西洋參偏涼性,人參偏溫,所以天熱時最好吃點西洋參,增加抵抗力,增加免疫力,也有降低三高的作用。我們日常體檢,查出來白血球低、紅血球低、血象比較低的時候,也可以用西洋參泡茶調理。
▲西洋參
第四味:枸杞子——補血又補精
枸杞子甘溫,補血,填精補髓,又補精又補髓,祛風,腎虛陽痿都可以吃這個,一些女士的腎功能衰退都可以吃枸杞子。
在明朝醫藥著作《萬病回春》里記載,枸杞不能煮很長時間,不能火力大,入藥要后下,先熬就不起作用了,所以最適宜泡茶飲用。
▲枸杞子
就這四味,泡好后要用蓋子蓋一下,溫熱一下。把這個水喝完了,然后又加點開水,又溫一下,然后倒下來再喝。早上泡起,泡到晚上,(黃精、西洋參、枸杞子)三味藥都可以吃下去。
血脂高的話可以再加兩種藥,葛根、澤瀉。加葛根15克、15克都行,葛根粉要少吃,澤瀉8克到10克。
有的血壓高的話,可以加一點生杜仲、菊花,血壓高紅參就少吃。
關于這個藥方,有兩點需要強調的:
1、不是說吃這個藥方就不用吃降脂藥、降壓藥和降糖藥了,還是要遵醫囑堅持服藥;
2、中醫講究辨證,每個人體質不同,用這個方子之前,最好還是請教一下醫師。
俗話說“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三高沒了,病好了想要長壽,先要學會養五氣。
1、保心氣——午休
五臟之中養心最為重要,平時遇事盡量保持心平氣和。
晚上臨睡前按摩手上的勞宮穴(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和腳上的涌泉穴(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可起到心腎相交改善睡眠的作用。
另外,還要重視午休,因心最活躍的時候是在午時,所以午休能保心氣。
2、養肝氣——情緒穩定
養肝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情緒穩定,飲食清淡。人臥則血歸于肝,定時休息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又能養肝。平常還應做到既不疲勞工作,也不疲勞運動,以防過度疲勞損肝。
3、養肺氣——緩慢呼吸
晨起常做深呼吸,速度放慢,即一呼一吸盡量達到6秒鐘,這種方法可以養肺。
4、健脾氣——摩腹功
在飲食方面,每次吃七八分飽,再做一些運動和按摩,增強脾胃功能。
如每天起床和睡前仰臥于床,以臍為中心,以順、逆時針方向用掌各按摩36下,再用手拍打膻中穴(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見上圖)。
5、保腎氣——小便咬牙
李濟仁介紹,腎為先天之本。經常用一只手按在肚臍下方,另一手按摩背部對應點,輕輕拍打、摩擦,能夠有助于養腎。
經常叩齒吞津,排小便時盡量前腳趾用力著地并咬住牙齒,也可以保腎氣。
此外,還要注意六腑養生。平常多吃一些粗纖維的食物以刺激腸蠕動,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只有臟腑互相作用,機體才能處于健康狀態。
覺得不錯,底部隨手點贊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