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存錢的年輕人,可能比你想象的多。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許多人悶在家里,擁有了一個超長的“假期”。疫情緩解,接踵而至的,是遠離了奶茶、咖啡、火鍋兩個月之久的年輕人,大喊著要“報復性消費”,逛街、吃火鍋、買包包……別信他們。
知乎上“你們是怎么存錢的?”“存錢有癮嗎?”等提問總瀏覽量超過6200萬。點開高贊回答,你能看到一群與消費主義背道而馳的年輕人,他們展現出了對存錢的熱愛以及堪稱硬核的儲蓄執行力。
亂花錢,月光,不懂省錢......這是很多父母眼里,90后的典型特征,事實真是如此么?
一份調查報告顯示,90后真實的存款情況呈現出兩極分化、旱澇分明的情況,確實有3成90后處于零存款狀態。
但同時,也有3成90后有3-10萬元存款,2成90后受訪者的存款達到10萬元以上。也就是說,默默存錢的年輕人還是大多數。
隨意打開豆瓣上的一個存錢小組,常常看到的都是這樣的畫風,
“北方女孩,27歲,去年老家買了個小公寓,2020年,目標(存款)5-10萬”;
“每月工資3700元,去年發了福利加年終獎兩萬多,畢業工作九個月,存款三萬左右,是多還是少?”;
“32歲,女,存款100萬,并不覺得能松口氣躺著……”
疫情過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加入各種省錢攢錢小組,記錄安排生活收支,交流攢錢技巧;為了遏制不必要的消費念頭,他們發帖“求罵醒”,卸載網購軟件、外賣軟件,“節流”靠摳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有數據指出,48%的年輕一代(18-34歲)已經開始儲蓄,這一數字較2018年增長了4個百分點。而在已經開始儲蓄的年輕人群體中,54%的受訪者在30歲之前就開始默默存錢了。
克制消費、制定預算、利用業余休息時間繼續工作……越來越多年輕人認真攢錢的背后,是巨大的經濟、生活壓力。
從工作到結婚生子、贍養父母甚至未來養育子女的人生節點接踵而至,似乎只有好好儲蓄能夠保障生活這檔連續劇正常有序地保持播放進度。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這句話隨著年歲增長,也從年輕人的自我調侃變成了一種真實的心酸和擔當。
那么年輕人該如何攢錢呢?從精于存錢的網友們在各大平臺的分享來看,總結起來無非是“節流”和“開源”四個大字。
一定要記賬
“節流”主要得靠摳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所以,一定要記賬!只管用不計劃,存不下錢。記賬還可以幫助我們清楚看到每個月每一項的開銷占比,時間長了,你就知道哪些錢是可以不用的,關鍵時刻提醒自己。
為了拯救自己不堪一擊的自制力,除了使用各種記賬工具,還強推了365天存錢法、53周存錢法等等。這種方法在知乎的相關提問和喪心病狂攢錢小組都被頻頻提及,顯然已經成為了存錢黨們心照不宣的江湖秘籍。
停止提前消費
在收入還不夠多的時候,不要提前消費。有了信用卡,就有了退路,反正一個月超支了還有花唄幫我,這樣很容易月光。
所以,關掉信用卡、花唄能讓你不亂花錢,購物時會保持高度的理性,沒有實際價值的東西從來不買,即使非常想買也會克制住。
一份收入三分法
一份收入,分成3份。一份存,一份是生活費必須開支,一份做不固定開支。
要存起來的那部分錢,工資一發馬上支付寶存定期,一個月想用也用不了,然后就看著剩下的錢磕磕巴巴過日子,等到下個月發工資的時候這筆錢也就沒必要花了。
你是怎么攢錢的呢?歡迎留言跟大橙互動哦~
本文內容來源于36氪、騰訊財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