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居內陸之首。北京的風味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制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京味小吃的代表有豆汁兒、豆面酥糖、酸梅湯、爆肚、炒肝等。在前門、王府井、護國寺、后海、牛街這些地方可以吃到比較正宗的老北京小吃。來京城,尋覓老北京人的特色小吃,也來接一下首都的地氣。
北京人愛喝豆汁,并把喝豆汁當成是一種享受。可第一次喝豆汁,那猶如泔水般的氣味使人難以下咽,捏著鼻子喝兩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有些人竟能上癮,滿處尋覓,排隊也非喝不可。在老磁器口豆汁店和護國寺小吃里都可以嘗到正宗的豆汁。
老磁器口豆汁店
人均參考價: ¥14.0
推薦指數:★★★★☆
炒肝是北京特色風味小吃,目前很多小餐館作為早餐都有提供炒肝。最有名的僅有2家“北姚記,南天興”。“北姚記”指的就是有幾十年歷史的鼓樓姚記炒肝。鼓樓姚記炒肝還經營包子,鹵煮等食品但最牛的還就是炒肝。
姚記炒肝店(鼓樓店)
人均參考價: ¥23.0
推薦指數:★★★★☆
驢打滾是黃米面團卷豆沙,不過卷好后將其在黃豆面上翻滾,讓表面沾上一層黃豆面,以避免水分蒸發導致干裂從而影響口感,可能就是因為最后這個動作而被幽默的北京人把它起名為驢打滾。驢打滾口感軟糯,不黏牙,深受老北京的歡迎。
護國寺小吃店(護國寺總店)
人均參考價: ¥20.0
推薦指數:★★★★☆
鹵煮火燒是老北京純粹的東西,土生土長,比京劇還要純粹。據說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昂貴,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久而久之,造就了鹵煮火燒。地道的北京人估計沒幾個不好吃鹵煮火燒的。
門框胡同百年鹵煮(新街口店)
人均參考價: ¥29.0
推薦指數:★★★★☆
有人說不吃爆肚的人不是北京人,吃爆肚的人不見得是地道北京人。只因新一代根本不在乎自己是哪兒的人,只要是好吃的,他們就會“呼朋引伴,蜂擁而上”,因此喜吃爆肚的人越來越多。當然老一輩對傳統美食的熱愛,也是任何一種美味不能替代的。
爆肚金生隆(安德路店)
人均參考價: ¥124.0
推薦指數:★★★★☆
炸醬面是北京富有特色的食物,由菜碼、炸醬拌面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然后做炸醬,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黃豆制作的黃醬或甜面醬炸炒,即成炸醬。面條煮熟后,撈出,燒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面。也有面條撈出后用涼水浸洗再加炸醬、菜碼的,稱“過水面”或者“涼面”。在老北京炸醬面、海碗居、一碗居都有比較正宗的炸醬面。
海碗居(增光路總店)
人均參考價: ¥61.0
推薦指數:★★★★☆
褡褳火燒是老北京常見的漢族名點,相傳,褡褳火燒由順義人氏姚春宣夫妻在1876年創制。制作時,用面片裝入餡,兩面折上,另兩面不封口,放入平鍋中油煎至金黃色后,起鍋上桌,趁熱食用。其色澤金黃,焦香四溢,鮮美可口。因其長型,有時對折,類似古代背在肩上的褡褳,故名褡褳火燒。其口味類似鍋貼,但形狀不同。
左鄰右舍褡褳火燒
人均參考價: ¥23.0
推薦指數:★★★★☆
慶豐包子鋪始建于1948年,開始僅是一家普通的小飯館,只因所營包子口味地道,自56年起專營包子,并正式打出“慶豐包子鋪”的招牌。慶豐包子鋪可是京城最有名的包子鋪了,歷史悠久,包子當然是個兒大餡多,鮮美無比。另外,炒肝也是老北京的特色,想吃遍北京小吃,莫忘了這一道。
慶豐包子
人均參考價: ¥16.0
推薦指數:★★★★☆
老北京涮鍋也稱“涮羊肉”,選取閹割過的羊,肥瘦相間的后腿肉最佳,放入炭火銅鍋中涮10秒鐘便熟。最正宗的吃飯為:清湯(只放入大蒜、姜片、紅棗、香菇,不加調味料)+麻醬(北京最風行的蘸料芝麻醬)。老北京涮羊肉制作簡單,口感良好。吃的順序很有講究:1、先涮毛肚;2、再涮肉;3、三下菜;4、最后煮雜面。比較有名的涮羊肉餐館有東來順、口福居、宏源南門涮肉城等等。
東來順
人均參考價: ¥90.0
推薦指數:★★★★★
全聚德創始人是楊全仁。他初到北京時在前門外肉市街做生雞鴨買賣。楊全仁對販鴨之道揣摩得精細明白,生意越做越紅火。全聚德能夠成為有名的大飯館,首要原因是選料實在,廚工手藝精,操作認真;店伙招待顧客熱情。如今說到全聚德烤鴨,只要是來北京的人必吃,當然也走上了國際道路,成為全世界追捧的美食。
全聚德
人均參考價: ¥171.0
推薦指數:★★★★★